桂花雨教案(通用16篇)
桂花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
(2)揣摩文本语言,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桂花“香”
(2)想象课文情景,体验摇花“乐”。
[教学难点]:理解母亲的话,感悟思乡“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学质疑
1、桂花雨是琦君88岁时写的,她这么老了,为什么还要写呢?
2、你在完成学案时遇到了哪些问题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呢?
二、交流展示、汇报成果
1.组内交流对于学案三个问题的探究结果。
(1)桂花真香呀,你闻到了它的香味了吗?从文中的哪些语句“闻”到的呢?
(2)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更让作者难忘,请大家自由读读第2-4自然段,谈一谈你的阅读感受。
(3)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要说“外地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吗?
①组长带领全组同学逐一落实学案的完成情况,对组内同学在完成学案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尽量使问题在组内解决。
②由组长按“全员参与”原则和个人自学情况确定本组展示代表。
2.集体交流。(学生板书、展示、交流发言、质疑、互动)。
(1)出示展示的要求:
11桂花雨 教案(精选16篇)
11桂花雨 教案 篇1
本课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品德要求: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知识要求: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要求: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你会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爸爸妈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文的题目是《桂花雨》
二、 初读课文
思考:
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2、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问题。
三、 学习课文
1、 自由读课文,标出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小组讨论再全班发言)
2、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
3、 学习三至六自然段
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合自己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结合学生的想像点题为什么用“桂花雨”做题目
4、 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的桂花吗?(自由发言)
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写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桂花有深厚的感情。
《桂花雨》教案(精选15篇)
《桂花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在体悟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创作小诗,练习写作。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小诗创作。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小诗创作作业纸每人一份
一、谈话导入。
(课前欣赏桂花图片,吟诵描写桂花诗词)
1、刚才读了那么多的描写桂花的古诗,真让人回味无穷,这节课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著名作家琦君笔下的《桂花雨》。
2、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板书:桂花香、摇花乐)
3、是呀,作者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迷人的香味儿,它不与繁华斗艳,更是因为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和阵阵令人情牵梦绕的桂花雨。 “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阵阵桂花雨纷纷落下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二、感受“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想想从哪儿感受到作者那么地喜欢摇桂花,从中获得了无穷的快乐。用波浪线画出体现“摇花乐”的句子。对于那些你感受较深的词语也可以圈圈点点,适当做些批注。
2、讨论交流(课件出示几个句子)
(1)“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讨论点:
a、“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是那么喜欢摇桂花,盼着摇桂花。
《桂花雨》教案(精选17篇)
《桂花雨》教案 篇1
内容结构意图: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抒发了作者怀念故乡,怀念故乡的桂花树的事情。学习本文,主要应引导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发展点:
学习从内容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创新点
:结合课文想像补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入点:作者的“摇花乐”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像课文描述的情景,理解母亲的话。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桂花图片: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说说你对桂花的了解吧。
2、揭题:桂花对于本文的作者琦君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主要内容。
3、文中的哪一段具体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呢?
三、自读自悟,体会“乐”
1、学生自学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乐”的词句。
2、交流:哪些词句体现了作者的“乐”?
3、看画面,想像情境,带着“乐”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4、桂花带给琦君的“乐”,又何止表现在“摇”呢?想想看,桂花还给作者带来了哪些乐趣?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桂花带来的其它乐趣。
桂花雨 教案(通用15篇)
桂花雨 教案 篇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教程:
一、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起走进中国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是呀,桂花树的样子长得笨笨的,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也只是很小很小,得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见到金黄而又细小,朴素而又淡雅的小花,可作者喜欢的就是桂花,这是什么原因呢?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能找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吗?
4.感悟: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4)谁来读二、三两句,老师建议你,如果你能把两个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个浸字变了——
9.老师有幸在课余读了《桂花雨》的原文,在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深深的吸引我: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读到这里,你明白是什么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
是呀!正是“桂子花开香十里”让作者对桂花魂牵梦萦呀!(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二、享受“摇花乐”和“花雨美”
《桂花雨》教案(通用15篇)
《桂花雨》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课后练习4中重点句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写桂花的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对诗。
同学们,现在正值金秋十月,校园里的桂花树满树生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整个校园都沉浸在香甜的气氛里,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享受。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老师请大家回去找有关桂花的诗句,有没有找到?我们现在来对一对诗如何?
2、揭示课题
大家知道关于桂花的诗还真不少,可见我们大家都很喜欢桂花。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也与桂花有关。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初读收获:通过刚才阅读课文,你对课文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2、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如果意见不同,小组长组织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