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教案
姓名
杨启厚
单位
鸡西市第一中学
时 间
xx年5月22日
年龄
36岁
教龄
xx年
职称
中学物理一级
学科
通用技术
课题
工艺—学习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
班级
高一. 2班
课型
新授课
目
标
知 识
技 能
通过探究、归纳和示范等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木工工具使用方法和要领,能选择适当加工工艺并正确安全地操作。
过 程
方 法
通过三个问题的探究和教师对木工工具的正确操作示范,引领学生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工具,并经历小木锤设计方案转化为实物的过程,初步学会木工工艺的操作、装配和调试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设计、制作作品的实践能力,并体验木工加工工艺带来的乐趣和成功感。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形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培养富于想象、善于批判、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教学
重点
初步学习并掌握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
难点
学习和掌握各种常用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教学
用具
多媒体、台虎钳、锯子、刨子、凿子、羊角锤、手电钻、木锉、小木锤、
斧子、钢直尺、钢直角尺、2b铅笔、钉子、木块、木棒等。
教学方法
复习法、探究法、归纳法、实验法、示范法等
教 学 环 节 与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回顾(3分钟)
1.工艺的含义是什么?
2.常用工艺种类有哪些?
二.新课导入. (1分钟)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把小木锤,她是由我采用木工加工工艺制作完成的,同学们想不想也制作这样一把小木锤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常用木工工具的有关知识。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精选2篇)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篇1
美术教案-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第四讲 中国古代玉器、漆器、织绣工艺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织绣、玉器和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 感受各类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录象带、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除了陶器和青铜器工艺外,成就最突出、而且最富民族特色的就是玉器、漆器和织绣工艺。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了解一下这些各具特色、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艺。 (出示课题)
1. 玉器工艺:
以硬玉、软玉、碧玉、水晶等为原料而制作的工具、
装饰品、祭器、陈设品等通称为玉器。根据现有资料证明,中国最早的玉器出现于距今70xx年的新石器时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那时就是以石头作为生活、生产工具的材料,其中比较美丽的、有光泽、有色彩花纹的石头,就被用来作为装饰品,后来人们知道了打磨、穿孔、镂雕等加工手段。到了新石器时代后期,玉就从石头中分离出来成为工艺品
中国古人对玉的解释除了物质的特性——质地温润缜密、光泽柔和外,还赋予它以“德”的含义。商周时代,作为玉器,有用于祭祀(si)和礼仪的“礼玉”,有用于服装佩饰的“佩玉”,以“佩玉为尚”,成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纸条工艺》制作(通用2篇)
《纸条工艺》制作 篇1
小学五年级第九册美术第十六课教案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纸条工艺制作,纸条工艺制作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及创造能力。纸条工艺制作同时使学生学会纸条工艺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
纸条工艺制作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纸条工艺制作
学习纸条工艺制作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制作出有新意的工艺品。
教学教具:
范画、制作用的工具等。纸条工艺制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学习的工具。
二、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范作和民间草编工艺品让学生欣赏,然后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
"纸"有什么用处?(可以印书,可以画画,可以作包装等等)
"除此之外还可做什么?"(可作日用品、工艺品等)
教师指出纸的用途很广,这些工艺品是用纸条制成的是作装饰用的本课教大家做一件"纸条工艺"(也叫纸立体造型)
教师讲解纸条工艺制作的知识技巧及制作方法,每环都要示范。
1、设计纸条工艺的造型。纸条工艺用作装饰室内环境较多。
指导学生分析图例的造型设计,提问:"课本里四件作品各选用什么内容?在造型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四件作品所选用的内容分别为两类:一是动物,二是图案纹样。以动物为内容的用夸张的手法强化它的特点。纯装饰的图案纹样,讲究的是对称的法则。
2、纸条的加工。先将白纸切成纸条,学习纸条的"曲"的加工方法:
(1)卷曲:将纸条绕在圆棒上,一手握住纸卷,另一手按同方向转动圆棒,三五转之后,抽出圆棒,纸条更呈优美的卷曲状了。
工艺美术的特点(精选2篇)
工艺美术的特点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培养发现、感受、鉴赏、创造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掌握。
教学难点 :
正确阐述工艺美术的一些基本概念,重在理解它们之间关系,并运用学到的知识去创造工艺美术品。
课前准备:布置一个工艺美术展览室,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观看录像——发现
观看工艺美术的录像(有音乐无解说词)后,师:“刚才看到的属于美术的哪一大类?”学:“工艺美术”。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课题就是”(多媒体投影屏展示) 三、学生自学——探索
师:“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研究是什么?(屏幕展示)请同学们看课本找出答案。”学生看书自学后回答:“是实用和美观。”“实用具体指方便、舒适、安全;美观指造型、纹饰、色彩、材质、技艺。”(屏幕展示)师:很对,由于技艺专业知识较强,本课不作研究,今天,我们着重了解美观中的“造型、纹饰、色彩、材质”这四个方面。”
四、课件、实物展示——感受、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造型、纹饰、色彩、材质的变化,采用了动画、3dmax立体造型、360度旋转形式,画面有趣、生动;教师精选实物分别给予说明。学生感受深刻。 五、参观展览——鉴赏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设计工艺美术品(全班分8小组、4小组设计“文具盒”,另4小组设计“丹阳黄酒酒瓶”,要求符合,创意新颖,不能抄袭。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发言,并展示单线勾勒的简易设计图。同学们带着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览,在鉴赏众多工艺美术品的同时,启发产生了将要设计的工艺品的形状。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 工艺(精选3篇)
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第二节 工艺 篇1
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1
第七章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第二节工艺
一、 教材内容分析
前三章已经学习了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过程的第一阶段(方案设计阶段)。这节课讲述模型或原型制作中的“工艺”部分是学习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基础;在学习模型或原型制之前,必须先引导学生了解认识——工艺,让学生从中体验和领悟到技术操作的要领和方法,从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工艺和使用合适的工具、设备进行产品加工。这一节课要上得好坏非常重要,上得好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以后学习模型或原型制作的兴趣,也有利于后面的评价环节作测试准备。
教材的重点:怎样正确使用金属材料加工的工具与方法。
教材的难点:对模型制作把握的准确性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工艺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太熟悉,但工艺对于技术产品来说非常重要。它是产品质量的保证,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同,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认识工艺,了解一些常用金工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几种常见加工方法即可。
三、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生活中所熟知的简单工艺,知道工艺的含义和常用工艺的种类;
2.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削、锉削和钻削等加工方法;
3.懂得工艺的重要性:工艺是产品制作的基础;
4.能根据设计方案和已有条件选择加工工艺、工具和设备,并能正确、安全地操作完成;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教案
第17课 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课程标准】知道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和青铜器代表作品,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青铜器的主要成分和最主要的青铜器(司母戊大方鼎、四羊方尊),理解“青铜时代”的含义几历史地位。
过程与方法 : 指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探究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青铜文明的实质,培养和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感悟中国历史文化的 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了解青铜珍品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
难点:青铜的含义、成分及铸造工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课文引言。
2.教师出示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 图片,由学生介绍 其特点[三足双耳,腹略鼓,四周有商周纹饰,浮雕兽面,云纹填底]。教师和学生一起找出与鼎有关的成语: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等。
教师点明:鼎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已变成烧香的工具[看搜集到的香炉]。最早的鼎是什么样子?有什么用 途?它 是怎样制造的?让我们一起去解开那神秘的一页。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一)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
教师出示问题组,布置学生阅读“巧夺天工的青铜冶铸技术”一目,点明青铜是一种铜锡铅合金,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1、什么叫青铜器?可讨论、合作回答。——教师板书
2、什么叫青铜时代?讨论、合作回答。—教师板书,稍着归纳: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