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教案

时间:2025-04-05

《歌唱祖国》教案(精选9篇)

《歌唱祖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是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歌曲

  2、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唱方法

  教学难点

  1、对歌曲情绪的处理

  2、个别节奏的掌握及演唱

  板书设计:

  歌唱祖国

  音乐知识:

  1、二段体A+B

  2、三段体A+B+A或A+B+C

  教材分析:

  《歌唱祖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歌曲,他们都有一定的印象,因此,学这首歌的困难相对少一些。也正因为他们有印象,也容易产生消极的倾向。如:觉得没什么可学的;或凭印象唱歌,难免唱错而不知错。加上先让为主的影响,改正起来不容易。所以,在课堂上我利用合唱录音、分组比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愉快的状态下克服那些消极因素,课堂完成教好,但“英雄的人民。”的节奏有的同学还是把握不准。须多加注意和练习!

  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课

  1、复习歌曲《游击队歌》

  2、做休止符节奏练习

  (二)、导入新课:

  (播放《歌唱祖国》)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出示目标:

  (四)、新授教学:

  1、咱们班有会唱这首歌曲的吗?(找几位同学分别演唱)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几位同学所存在的问题。

  3、学习歌曲

  A:师示范演唱歌曲

查看全文

《歌唱祖国》教案(通用4篇)

《歌唱祖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其速度、力度、节拍特点。

  2.分析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八度大跳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

  3.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背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并背唱。

  2.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

  3.准确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中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进行曲风格。

  本歌曲为色彩鲜明的D大调,四二拍,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ABA,音域为a—d2(小字组a到小字二组d)。歌曲的第一、二乐段情绪上有一定变化,第一乐段庄严雄壮,第二乐段含有抒*彩。

  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铜管乐合奏。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1.导入

  (1)学生踏着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进教室,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

  (2)欣赏升国旗视频,教师提问:看升国旗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在什么场合需要升国旗?

  (3)介绍作曲家王莘的个人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2)请学生谈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例如: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3)再次聆听歌曲或教师范唱,请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为什么歌曲是进行曲风格?这种风格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查看全文

音乐歌唱祖国教案(精选4篇)

音乐歌唱祖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气息支持歌唱的能力、

  3、讲解分析曲式,习唱歌曲

  教学难点:

  弱起,一字多音缺乏感染力,正确地掌握歌曲的速度及呼吸方法

  教学方法:

  视唱法,赏听法,讨论法,歌唱法

  教具: 钢琴, 放音机, 磁带

  教学内容

  一、揭示课题

  二、视唱旋律:

  1、视唱B段旋律:

  1)每两小节分句汇的听唱一遍

  指导弱起(两种划拍法)

  2)每小节一句分句听唱一遍

  注重挥拍

  3)边挥拍边视唱一遍

  矫正: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弱起、

  2、视唱B段旋律:

  1)先据歌词的标点断句,并标出强拍、

  2)分句听唱视唱二遍(挥拍)

  注意:

  A 每句皆弱起,且结束于强拍、

  B 长音时值、

  C 八度大跳与四度音程

  3)随琴视唱一遍:A 比较节奏x、x与艺术表现力的优劣、

  B 介绍反复记号

  3、整体视唱(师弹琴视唱)有前奏

  三、简介作品,概括主体、

  1、出听歌曲,边听边看曲词,主意主体

  2、简介作品:

  这是王莘同志于1950年9月创作的,作者怀着对心中国的深厚感情,向往者祖国光明幸福的未来用凝练集中的歌词,深情豪迈的旋律,畅想了中国人民的理想与事业!

  3、复听中分节概述内容与主题

  四:习唱歌曲:

  1、随琴习唱A段:

  小结:

  1、句类似号角,雄壮有力、

  2、句平稳流畅

  3、句变化重复,统一中求变化,即增强了美感又强调了主题

查看全文

音乐课歌唱祖国教案(精选3篇)

音乐课歌唱祖国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其速度、力度、节拍特点。

  2.分析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八度大跳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

  3.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背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并背唱。

  2.用首调唱名法了解D大调的音位。

  3.准确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中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进行曲风格。

  本歌曲为色彩鲜明的D大调,四二拍,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ABA,音域为a—d2(小字组a到小字二组d)。歌曲的第一、二乐段情绪上有一定变化,第一乐段庄严雄壮,第二乐段含有抒*彩。

  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铜管乐合奏。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1.导入

  (1)学生踏着歌曲《歌唱祖国》的节奏进教室,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

  (2)欣赏升国旗视频,教师提问:看升国旗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在什么场合需要升国旗?

  (3)介绍作曲家王莘的个人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2)请学生谈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例如: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3)再次聆听歌曲或教师范唱,请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为什么歌曲是进行曲风格?这种风格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查看全文

音乐教案-歌唱祖国(精选2篇)

音乐教案-歌唱祖国 篇1

  一)《歌唱祖国》

  1、播放歌曲《歌唱祖国》

  2、作者简介:

  王莘  1918出生,江苏无锡人。青年时期再上海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到延安鲁艺跟冼星海、吕骥、向隅等学习音乐,毕业后在华北联大文艺部音乐系任教。解放后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主要作品有歌曲《边区儿童团》、《战斗生产》、《愉快的劳动》、《歌唱祖国》、《祖国颂歌》、等歌剧《义和团》、《煤店新工人》等。

  《歌唱祖国》王莘作词作曲,作于1950年9月。歌曲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壮前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有富于变化,在继承聂耳、冼星海革命群众歌曲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时代的新风格歌曲有长度相等的主、副歌组成,主歌每段歌词不同,表现了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副歌歌词不变,是歌曲主题集中的体现,两者再节奏、结构、音调诸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几十年来,这首歌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的新中国的象征。

  3、全班有表情地齐唱《歌唱祖国》。

  (二)《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2、  作品简介:

  这首歌是女作曲家古建芬1989年的作品。歌曲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底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新的一天的来临。第一段从开始到“鸽子在崇山峻岭飞过”为止,共四句,类似起、承、转、合的传统乐段,由于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婉转抒情。歌曲的高潮是第二段开始的地方,一般歌曲常常在高潮时拉开节奏,用衬词“啊”来进行咏叹,而这首歌的高潮处歌词节奏却是紧密型,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地祝愿,另有一种感人的力量。高潮乐句变化重复了一次,然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的深情的表达,最后翻高八度结束全曲。

查看全文

音乐《歌唱祖国》优秀教案(精选6篇)

音乐《歌唱祖国》优秀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歌曲《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1. 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及其速度、力度、节拍特点。

  2. 分析歌曲中附点音符和八度大跳对歌曲情绪表达的作用。

  3. 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

  1. 学唱歌曲做到有感情地演唱,并背唱。

  2. 准确演唱歌曲的弱起节奏和附点节奏。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表达了中国人民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和自豪感,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歌唱和赞颂。音乐雄壮豪迈,积极向上,带有进行曲风格。

  本歌曲为色彩鲜明的D大调,四二拍,结构为带再现的三段体ABA,音域为a―d2 (小字组a到小字二组d)。歌曲的第一、二乐段情绪上有一定变化,第一乐段庄严雄壮,第二乐段含有抒情色彩。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铜管乐合奏。

  教学过程

  1.导入

  (1) 欣赏升国旗视频,教师提问:看升国旗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在什么场合

  需要升国旗?

  (2) 介绍作曲家王莘的个人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背景。

  2.新课学习

  (1)聆听歌曲《歌唱祖国》。

  (2)请学生谈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例如: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是什么风格的音乐?)

  (3)再次聆听歌曲或教师范唱,请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为什么歌曲是进行曲风格?这种风格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4)教师总结:《歌唱祖国》的进行曲风格正是通过行进的速度、铿锵的力度、强弱对比鲜明的四二拍表现出来的。

  3.学生学唱歌曲 (《歌唱祖国》歌曲学习)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