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用13篇)
18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篇1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6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5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3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设计2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案1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教学实录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同步练习(3)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同步练习(2)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讲解及同步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ppt课件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ppt课件(2)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ppt课件(1)
18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篇2一、目标与要求
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意思。
2.理解第二、三节丰富的想象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与导设计
0学法指导
这是一首抒情浓烈的诗歌。在反复朗读后,体会作者歌唱了什么,为什么要歌唱。还应思考,第三节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中;它对表现诗的中心意思和抒情起了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思考着朗读,就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O重点与难点
1.本诗创作的背景。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歌唱的教案(通用3篇)
歌唱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歌唱和有节奏朗读相结合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够用轮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天气歌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1)师:今天是什么天气?
(2)有个小朋友会用歌声预报天气,我们一起听听。
2、学习歌曲
(1)听歌曲“天气歌”
(2)师:听到预报什么天气吗?
(3)教师清唱
(4)幼儿跟唱
(5)学习朗诵部分
3、学习对唱
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一部分朗读歌曲中朗读部分。
活动延伸
将歌曲中朗诵部分内容画出来。
歌唱的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喜欢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
2、初步尝试仿编,体验仿编歌词的快乐。
活动准备:
1、VCD,电视机一台等。
1、PPT(大西瓜图片以及其他水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发声练习:师生问好歌曲《小动物叫声》《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
2、律动练习:生活模仿动作、《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
二、基本部分
1、好吃的西瓜(出示西瓜图片)问: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我们大家都想吃,应该怎么办?教师有节奏地慢速朗诵歌词,帮助幼儿理解。
2、爱听歌的大西瓜西瓜一开始只有一点点大,我们唱歌给它听,它就会慢慢长大。教师边清唱边用手势表现。
听完歌曲,西瓜长大一点了。教师继续清唱第二遍,手势的表现随之扩大范围。
我们一起为西瓜唱歌,它会长大哦。幼儿跟着教师边唱边用手势表现,反复唱三遍,“小西瓜”变“大西瓜”。
一曲《水乡歌》 唱出课改情——听《水乡歌一课有感》(精选14篇)
一曲《水乡歌》 唱出课改情——听《水乡歌一课有感》 篇1
一曲《水乡歌》 唱出课改情——听《水乡歌一课有感》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91
一曲《水乡歌》唱出课改情——听《水乡歌一课有感》
不久前,我有幸欣赏了一堂观摩课,运用了精彩的课件,将学生引入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识字,朗读,释疑,续写,一气呵成,行如流水。尤其是续写《水乡歌》,要求学生依照诗歌格式,试写水乡( )多。学生放飞想象,课上掀起又一阵高潮,听课者纷纷喝彩。无疑,这是一堂成功的课。
就在课堂接近尾声,众人准备合上记录本时,却听教者说“小朋友,愿意为《水乡歌》谱上曲子,唱出你的水乡情吗?”哪会有不愿意的呢?只见学生们个个劲头十足,像模像样地谱起来,摇头晃脑地哼起来。歌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学生的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艺术细胞得充分释放……展现在大家现前的是一幅全方位的“课程整合”实景图。教者运用课程整合的新理念,将语文、音乐、美术,以及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淡化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形成一个内涵丰富的综合课程,但它决不同于东拼西凑的“拼盘”。
所谓的课程整合,就是将不同的学科连成一个整体,或将不同的学科纳入到整体中。因此,课程整合首先要以一门门学科为基础,没有各个学科,也就谈不上什么课程整合了。我们知道,课程整合不是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方式。它不是皇帝的“新衣”,而是皇帝的“新脑”。在《水乡歌》的整个教学课堂中,教 者从自己所教的语文学科开始,在学科内,部分地实现课程整合的目的。教师扮演的不是外在结果的消极执行者,而是晕个结果的直接建构者和参与者,体验整合。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精选14篇)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习诗人丰富的想像力。
(二)能力训练点
指导学生“炼字”。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1.感受诗中新生活的美。
2.品味朴美、清新、明快的语言美。
3.欣赏诗歌所表现的音乐美。
二、学法引导
适当联系时代背景,简要点拨,重点理解“像草一样颤抖过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和诗人把声音比喻成“微风”“阳光”的意义和表达效果。在朗读中体味其中的美。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清想像的诗句。
2.难点:形象化的诗句。
3.疑点:歌声“像一阵微风或者一片阳光”对这种想像写法的理解。
4.解决方法:多举例子。采用讨论,比较等方法,解决诗中的疑难问题。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朗诵磁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根据诗歌的特点,本课的学生活动,主要采用朗读法。按个别、整体、部分、师生等形式,有感情朗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阅读分析何其芳的《欢乐》(见后面参考材料)。
第 1 2 页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篇2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歌唱儿童团(精选2篇)
歌唱儿童团 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儿童团放哨歌》,能用活泼、坚定的歌声表达当年儿童团员的革命意志。
2、了解革命战争时期儿童团站岗放哨情境,体会儿童团员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天真乐观的性格。
3、初步欣赏《共产儿童团团歌》、《红星歌》,感受歌曲所表现的儿童团员的品质。
4、初步了解符点八分音符。
教学内容:1、歌曲《儿童团放哨歌》;
2、初步欣赏《共产儿童团团歌》、《红星歌》;
3、创编儿童团员的生活情境(放哨、上学、斗争等)
教学重点、难点:1、附点音符的唱法。
2、体会与感受歌曲情境,表现儿童团员的天真乐观的性格与坚定不移的意志。
教学准备:课件;道具儿童团军服、红袖章、红樱枪
教 学 过 程
程序
师 生 活 动
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律动
生情
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的音乐中
律动进教室。
播放背景音
乐。
在律动中缓解紧张情绪,体会与感受生活
的愉快。
欣赏激情
1、欣赏电影片断《闪闪的红星》。
师:小朋友们感觉开心吗?快乐吗?我们生活在一个新时代,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成长环境,我们的生活是愉快的。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少年儿童的生活跟我们的可是大不一样,有谁了解他们的生活吗?
生:自由回答。
师:看了这个片断,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你是当时的儿童团员,你会怎样做?
心中的歌唱给母亲听(通用2篇)
心中的歌唱给母亲听 篇1
心中的歌儿唱给母亲听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对妈妈的爱。
2、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发扬集体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欣赏:《摇篮曲》舞蹈片断;
2、欣赏歌曲《我在妈妈的眼睛》、《小背篓》、《祖国像妈妈一样》等;
3、学唱歌曲:《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4、创编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歌曲的创编既是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VCD带、磁带、大歌纸等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小朋友们,很高兴能到我们**班上课,希望通过这堂课,我们都能成为好朋友,好吗?谢谢!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老师特别开心。下面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段舞蹈,给点掌声,好吗?老师这段舞蹈让你想起了谁?(播放《摇篮曲》师创编舞蹈)
2、引题
师:你想起了谁?(生:妈妈)说起妈妈在你们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是啊,你听(音乐+旁白)妈妈把春风轻轻吹,把雨露轻轻洒,在蓝蓝的天空底下,我们盛开着朵朵美丽鲜花。
(师范唱《我爱妈妈的眼睛》前两句)放音乐《我爱妈妈的眼睛》。从妈妈那深情、慈爱的眼睛中,你看到了什么?——如:当你生病的时候,妈妈会怎样?当你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或当你受委屈时,妈妈又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