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学反思(通用3篇)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篇1
高一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师从“会教”到“会学与会教”结合起来的过程。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重要过程。
今年我带的是高一人民版的新课本,从高三学生毕业后听专家讲课,到现在讲授新课,感受颇多。在这里我只想简单的说一下,我现在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希望与各位交流一下。
我们知道历史新课标讲究的是教学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这里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课标的这种教法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里的实际情况的。那么,在学生没有任何历史基础的情况下,我们来如何开展历史教学?这就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
我现在的选择是:第一、完全按照课本的知识点知道学生先理解课本知识,然后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记忆。很明显这和现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观是完全相反的。
第二、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观,努力做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在这里希望能从各位的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多的选择,希望我们可以利用博客多多的交流。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复习提纲(精选2篇)
高一历史上册单元复习提纲 篇1
从 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特点
方 方国联盟
国 商 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
联 神权色彩
盟 分封制: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到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天 西周 宗法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下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共 工具:礼乐制度
主 春秋争霸
中 大统一 群雄割据 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央 统一:前221年,赢政
集 “始皇帝”: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范文(精选4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范文 篇1
新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备好学生和教材,而且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想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的所见、所闻、所经历,所感想,谈谈教师在备课及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析新教材的特点,正确认识教材的作用和价值。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结构上确定专题型教学体系,弥补了过去教材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对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新教材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优点,也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和选择空间。但是新教材对许多编写者来说,毕竟是第一次,她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跨度大、跳跃性大、难度高、内容多、课时少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面对新教材时,少一些抱怨,多一点扬长避短的精神。教材即材料,我们引领学生,去解决诸多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真实依据;是学生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养成的借助平台。它的作用是被我们“用”,而不是用来束缚我们的教学。
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巧妙整合历史新教材内容。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依据课标、依托教材,大胆合理的对教材在宏观上进行整合和整体设计,微观上适当的进行取、舍、增。充分发掘各种课程资源,以简驭繁,化难为易,最终引领学生实现对课本的超越。
三、引导学生正确阅读和使用教材,回归课本,立足教材,突出主干,夯实基础,。培养学科素养和能力。
(一)注意史论结合。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在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抓住其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形成历史概念,掌握历史规律,形成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高一历史抗日战争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1.抗日战争的爆发:卢沟桥事变。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八一三事变和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红军的改编,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和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和台儿庄战役;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及其后果。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洛川会议和全面抗战路线;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持久战》的发表。
能力培养:1.通过指导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分析矛盾的方法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不同本质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及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教育:1、认识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神圣的全民族抗战。2.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对此,教育学生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3.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在建立统一战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抗战路线、开辟敌后战场,为抗战发展指明道路等内容,激发学生认识中共在抗战中的重要作用、地位,以及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 国共联合抗日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教学手段: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认识到:日本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遭到中国各阶层的全面反对,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各种爱国力量在民族存亡的关头逐渐走到一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使得日本的侵略计划不断受挫。但是,日本帝国主义独占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野心是不会变的,为此,它开始策划对中国的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此时的中国,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1937年起,日本政府全面推行军国主义政策,把日本纳入了战争轨道,随即在1937年7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历史也进入到八年抗战时期。
岳麓版高一历史上册全套教学案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
知识目标:
夏朝政权的建立;商朝建立及显著特征;内服、外服制度;商朝的神权色彩;西周灭商;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大宗、小宗;周朝的礼乐制度。
预习思考:
1、商朝内服、外服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2、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西周的诸侯国与商代的方国有什么不同?
4、分封制和宗法制对西周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政治制度
①建立:时间:前 历史地位:第一个、开端
②制度特点:
2、商代的政治制度
①建立:时间: 人物:
生活方式:
王朝特征:
②主要制度: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制度。_________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________控制着联盟的实际权力,与各方国形成了_________的关系。
③重要补充:商朝是个弥漫_________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_________以强化王权。
④局限性:
二、封邦建国
1、周族的兴起和西周的建立
①兴起:生活方式:
兴起地点:
兴起时间:
②建国:时间:
人物及事件:
都城:
2、分封制
①概念:
②概况
a、直辖地:
b、分封类型:同姓(地位?)异姓(几类?)
c、发展:
d、特点: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岳麓版高一历史上册全套教学案2
第 9 课 渐 进 的 制 度 创 新
教学目标:《大宪章》的诞生及主要内容,1640年革命及其实质,1688年“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诞生及其内容、后果,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特点,
重点知识:《权利法案》诞生的过程及其后果
难点知识: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主要探究活动:
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制内阁的史实
2、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导学提纲
主 体 知 识 问 题 思 考 学生发现
第9课 渐进的制度创新
一、《权利法案》
1、背景——英国革命的成功
①原因——国王与议会的矛盾:
17世纪初,英国处在 的统治之下,两位国王 和 信奉“ ”,宣称议会的权力来自国王。英国议会则依据《 》给王权设定界限的规定,积极要求 。
②经过: 年,议会以“ ”为旗号,领导英国革命; 年的“ ”最终解决了议会与国王的 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