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跷
一、活动目标:
1、 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2、 培养幼儿意志。
二、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在活动中的平衡能力。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户外草地、高跷
四、设计思路:
高跷是一项平衡要求很高的运动,幼儿也比较喜欢玩。通过这次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近期我们的主题是“我是中国人,去旅行”。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和主题的需要,我开展了这次活动。
反思:走高跷
户外活动区新来了“高跷”玩具,孩子们都争相来尝试,玩上一玩。第一次集体玩高跷,我请玩的好的小朋友进行了示范,讲了一些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就进行各种走高跷的活动,“s形走”,“迈过障碍物走”,“直线走”等,孩子们玩得很起劲。 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高跷的绳头时常会脱离出来,于是孩子们就不断地找老师帮忙再系上,系好后接着玩。 第二天,我们先是玩纸棍,然后玩高跷,这次和第一天的玩法不同,是分成四纵队组,每组一套高跷,而不是每人一套了。对!我们是比赛走高跷,看哪组的小朋友最先走完。第一组幼儿踩好高跷一起出发了,后面传来了队友的“加油!”喊声。文文踩高跷时有些紧张,动作有些凌乱,套上这只高跷,那只高跷又倒了,刚摆好那只高跷,脚还没踩好,前一只高跷的绳子又掉在了地上,一只小手马上将掉在地上的绳捡起来,递给了文文。原来是旭旭在帮他,这一队有一些落后了,文文走高跷时,速度特别快。他回来时把高跷的绳稳稳地交到下一名小朋友手中,到甜甜跑回来时,她一手托一条高跷绳,以便下一名小朋友能快速上手,其他队的小朋友看到那样给高跷更便利,也有人采用甜甜的方法。这一队虽然没得第一,但我看到他们都付出了努力。 分析:第一天玩高跷是每人一套,孩子们各玩各的,探索着玩法,熟练着动作,当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找老师帮助。 第二天用比赛的形式,增强了对抗性和竞争意识,意外收获是出现了更多的互助行为(帮前面的小朋友踩上高跷,或帮助捡掉在地上的绳);出现了一些替别人着想的做法。例如:怎样给别人高跷会更快、更方便。 竞争和合作,能相互促进,竞争能使合作更自主、更有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