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教案

时间:2025-04-05

感官教案——长棒

     
教具构成:
十根宽度、高度为2.5厘米,长度从100厘米递减至10厘米,且等差为10厘米的红色木棒组成。
教育目的:
1.通过视觉辨别,感知长棒在长和短上的差异,培养辨别长短的视觉能力。
2.发展用视觉及肌肉感觉别人一度空间差异的能力。
操作方法:
1.教师介绍工作区域,取铺工作毯、工作卡,介绍今天的工作名称
2.教师展示工作:
(1)教师从最短的一根长棒拿起,依次拿到工作毯上散放。
(2)从最长的一根开始,用右手食指、中指按左—上—右—下的顺序触摸,以左端对齐的方式将十根长棒排列成长棒形。
(3)拿出最短的一根进行错控。
(4)取出最长的一根和最短的一根,进行三段式教学。
(5)从最长的一根依次放回。
3.幼儿尝试工作。
4.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1.自由造型
2.哪一个不见了
             
3.比一比
4.与图片配对
适用年龄:
3岁以上。
错误控制:
1.最短的一根长棒是十根长棒的等差。
2.逐步学会自我识别错误。
3.学习用视觉辨别错误。
兴趣点:
1.长短不同的长棒可以搭建成各种造型。
2.幼儿搬运长棒满足了幼儿协调性及大肌肉发展的需求。
注意事项:
1.当幼儿取长棒时,注意观察周围,不要碰伤别人。
2.从最短的一根开始取,从最长的一根开始放回,一次只能拿取一根长棒。
      
 

查看全文

作文辅导第九讲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原因之一是平铺直叙,克服这个毛病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掌握好“详写、略写和不写”,使文章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作文写得不生动、不实在的另一个原因是空洞平淡,联想和描写是克服这个毛病的两个重要方法。从这一讲开始,我们首先来练习描写。

第九讲  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描写,是用形象性的、渗透着感情的语言,用绘声绘色的手法,把人物、事物、景物的状态、神态、动态具体真切地勾画出来,使其直接诉诸读者的感觉器官,以引起某种程度的美感或快感,进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叙述,是作者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概括和讲述,使读者清楚、明白。

如果把叙述比作搭骨架,那么描写就是添血肉。二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不会叙述是最低等的作文,读者读都读不明白,还谈得上别的吗?但是,只有叙述,没有描写,也不是好作文,这样的作文往往显得空洞平淡,无生气,不生动。设想一下,如果连着念几篇这样的作文,读者不困才怪呢!怎么办?就要运用好描写,调动读者的感官和心灵,与你共鸣。

《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就是成功地运用描写的典范。为什么这篇一百多年以前写的文章,事情发生的地点离我们又有几万里之遥,而我们今天读起来是那样激动呢?就是作者的描写使我们的眼睛好象看见了当时的情景、使我们的耳朵好象听见了当时的声音、使我们的身体好象接触到了当时的气氛,也就是使我们有了“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思想感情上与作者产生了共鸣。

查看全文

感官总动员(通用9篇)

感官总动员 篇1

  主题目标:1、培养幼儿对人体感觉的探索精神及学习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能力及用不同语言表达感官经验的能力。3、认识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学习运用听、看、摸、嗅等感觉途径探索事物。教育活动:1、健康活动:身体触觉  爱护眼睛2、语言活动:故事《颜色真奇妙》  小线索大侦探3、社会活动:神秘箱  假如我看不见4、科学活动:嗅觉瓶  眼睛变魔术  复习8以内数的形成5、艺术活动:歌曲《猫戴帽》  制作香香袋环境创设:师生共同布置活动区角,各种五官表情卡片、娃娃脸谱(无五官)、彩色透明卡、眼镜架。家长工作:1、和幼儿一起搜集日常生活中颜色鲜明、气味较强、触感较明显的物品,供幼儿运用不同的感官去感知探索。2、外出时注意引导孩子运用不同的感官了解周围环境。活动设计1集体活动(一)活动内容:社会《神秘箱》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2、发展幼儿触觉、嗅觉、视觉的发展。3、运用感官知觉做游戏,了解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活动准备:教师自制神秘箱,并将常见物品,放在箱子中。活动过程:(一)、导入 游戏“指指点点”,激发幼儿兴趣。(二)展开1、展示教师自制的神秘箱,并介绍使用方法:  教师将某一物品放进神秘箱,让幼儿运用感官去探索,猜测箱内藏的是什么东西,仅能运用一种感官。2、教师请一名幼儿单独参与游戏,幼儿运用某种感官探索箱内物品后,若仍没有猜出,可再利用不同感官继续探索。猜中后换另一名幼儿玩。3请三名幼儿共同游戏,每名幼儿选择只能用一种感官,猜出箱内的物品,看谁的速度最快。4、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不同感官猜测物品的感受:哪种感官最灵敏,你喜欢用哪一种感官?哪一种物品摸起来很粗,哪种物品闻不出味道。(三)、结束  讲评幼儿表现,结束。区域活动活动目标:1、 教育幼儿要与人友好相处。2、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 教师重点指导操作区和美术区的幼儿活动活动准备:开放音乐之家、超市、构筑区、图书区、操作区活动过程:1、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小朋友喜欢区域活动吗?为什么?2、 教师为幼儿介绍班级中区域的划分和活动规则。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选区进区4、教师指导活动区 (1)操作区:  指导幼儿用“神秘箱”开展活动,将幼儿搜集的各种物品,放在操作箱中,利用游戏的形式,联系感官的灵敏。(2)美术区  指导幼儿利用圆形器物、卡纸、橡皮筋等,进行想象和创作,制作“眼睛变魔术”的玩具。5、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活动教师:今天,你都玩了什么?和谁玩的?玩得开心吗?有没有遇到不高兴的事?下次你想到哪个区玩?6、师生共同收玩具7、 结束集体活动(二)活动内容:语言《小线索大侦探》 活动目标:1、 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2、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 通过活动,运用视觉观察物品特征。活动准备:常见物品,如:卫生纸、玩具、毛衣等。活动过程:(一)导入  你喜欢什么东西?(二)展开1、 幼儿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的特征。2、教师出示一件教师中常见的物品,请幼儿仔细观察该物品有什么特征,如:颜色、形状、体积大小、给人们的感觉、用途等。3教师将该物品收起来,请幼儿自由谈论刚才所见物品的特征,教师将幼儿发表的内容记在黑板上。4、 教师在将这件物品拿出展示,请幼儿比较:刚才谈到的特征与物品实际的特征是否吻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教师可将物品增至二或三个,观察时间依幼儿观察力的提高而减少,然后重复以上步骤。(三)结束  讲评幼儿表现,将观察用的物品,置于活动区域,结束。区域活动活动目标:1、 教育幼儿要与人友好相处。2、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3、 教师重点指导操作区和美术区的幼儿活动活动准备:开放音乐之家、超市、构筑区、图书区、操作区活动过程:1、 通过谈话,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小朋友喜欢区域活动吗?为什么?2.教师为幼儿介绍班级中区域的划分和活动规则。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愿选区进区4、教师指导活动区 (1)操作区:  指导幼儿用各种瓶子、有气味的物品,继续制作香香瓶。(2)美术区  指导幼儿利用圆形器物、卡纸、橡皮筋等,进行想象和创作,制作“眼睛变魔术”的玩具。5、 教师与幼儿共同评价活动教师:今天,你都玩了什么?和谁玩的?玩得开心吗?有没有遇到不高兴的事?下次你想到哪个区玩?6、师生共同收玩具7、 结束。

查看全文

粉红塔感官活动教案(通用2篇)

粉红塔感官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名称:感官——粉红塔2

  教具构成:粉红塔

  教育目的:

  1. 认识物体的大小关系。

  2. 通过视觉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了解递增递减的关系。

  3. 发展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工作:粉红塔进行排序,进行错误控制,粉红塔伴随记忆练习。

  3. 三段式教学:认识最大的、最小的。

  4. 请幼儿尝试操作。

  5.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粉红塔排序。

  错误控制:幼儿的视觉判断

  兴趣点:拿取粉红塔的过程、粉红塔搭高排序的过程。

  注意事项:每次只拿一块,拿时从最小的拿,放时从最大的放。

  活动名称:感官——粉红塔3

  教具构成:粉红塔

  教育目的:

  1.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顺序性。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操作过程:粉红塔水平排列,按大小进行排序。

  3. 请幼儿尝试操作,对粉红塔进行造型。

  4.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粉红塔的多种造型

  错误控制:教师、幼儿的视觉判断

  兴趣点:粉红塔的造型过程,幼儿拼搭造型后的成就感。

  注意事项:注意孩子的顺序性。

粉红塔感官活动教案 篇2

  教育目的:

  1. 认识物体的大小关系。

  2. 通过视觉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了解递增递减的关系。

  3. 发展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查看全文

感官活动——粉红塔

      
教具构成:
粉红塔
教育目的:
1. 认识物体的大小关系。
2. 通过视觉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了解递增递减的关系。
3. 发展动作及视觉、触觉的协调。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工作:粉红塔进行排序,进行错误控制,粉红塔伴随记忆练习。
3. 三段式教学:认识最大的、最小的。
4. 请幼儿尝试操作。
5.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粉红塔排序。
错误控制:
幼儿的视觉判断
兴趣点:
拿取粉红塔的过程、粉红塔搭高排序的过程。
注意事项:
每次只拿一块,拿时从最小的拿,放时从最大的放。
             
活动名称:感官——粉红塔3
教具构成:
粉红塔
教育目的:
1. 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 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做事的顺序性。
操作方法:
1. 介绍工作名称,去工作毯、工作卡、用具。
2. 教师展示操作过程:粉红塔水平排列,按大小进行排序。
3. 请幼儿尝试操作,对粉红塔进行造型。
4. 工作结束,从哪拿得送回哪去。
变化与延伸:
粉红塔的多种造型
错误控制:
教师、幼儿的视觉判断
兴趣点:
粉红塔的造型过程,幼儿拼搭造型后的成就感。
注意事项:
注意孩子的顺序性。
      

查看全文

蒙氏感官《寻找精灵的家》

活动目标:1、认识橙、绿、紫、白、黑五种颜色,并能在活动中找到相对应颜色。2、体验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1、色板22、橘子、苹果、葡萄、棒棒糖、鞋子的卡片若干3、五色小精灵图片各一个4、事先把五位老师的衣服上贴上橙、绿、紫、白、黑颜色不一的笑脸活动过程:1、取工作2、分别取出散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3、三阶段教学(1)认识颜色橙、绿、紫、白、黑(2)辨认(3)确认4、配对5、收工作6、挑礼物 师:“小朋友表现的太棒了,老师给小朋友说一个好消息。今天小精灵们要过生日,邀请小朋友去。”教师出示礼物(橙色的橘子、绿色的苹果、紫色的葡萄、白色棒棒糖、黑色的鞋子卡片)。请每位小朋友挑一件礼物,并说出自己礼物的名称。7、开火车 师;“礼物挑好了那咱们出发吧,不过再去小精灵家时要经过五个特别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教师做火车头,幼儿跟在身后。8、送礼物 师:“小精灵的家到了,我们来把礼物送给他们吧。”出示五种颜色的精灵卡片,请幼儿把礼物送给颜色相对应的精灵。师:“小精灵说谢谢小朋友,他也有礼物送给你们。”给每位幼儿衣服上粘贴一个小笑脸。9、找客人 师:“小精灵要开舞会了,但邀请的客人还没有到。他想请小朋友帮忙。请把和你衣服上一样颜色的客人请上来。”请幼儿找出和自己颜色一样的客人。10、举行舞会,师幼一起跳舞。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