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方案汇总(精选29篇)
改进方案汇总 篇1
一、学校现状分析
(一)教学方面
1、部分教师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资源利用不充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不足。
3、课程设置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二)学生管理方面
1、学生行为规范有待加强,存在一些违纪现象。
2、心理健康教育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
3、学生社团活动不够丰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待提高。
(三)校园环境方面
1、校园设施设备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2、校园文化建设不够完善,缺乏特色和凝聚力。
3、校园环境卫生有待改善,存在乱扔垃圾等现象。
二、改进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改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三、改进措施
(一)教学方面
1、教师培训与发展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和研讨会,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创新,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
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合作。
2、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和软件。
建立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获取教学资料。
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拓展教学渠道。
3、课程改革与创新
优化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开展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有关改进方案汇总(精选33篇)
有关改进方案汇总 篇1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整体水平,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特制定本学校改进方案。本方案将从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状分析
1、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常规管理不够严格,部分教师备课不认真,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不够科学、全面。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缺乏特色课程和实践课程,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2、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教师培训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和形式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缺乏学科带头人。
3、学生发展方面
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绩有待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够,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4、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
校园环境有待改善,绿化、美化工作需要加强。
学校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强,缺乏特色和亮点。
二、改进目标
1、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精选改进方案(通用30篇)
精选改进方案 篇1
1多效蒸发制盐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对生产的影响
1.1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直接影响末效加热室的传热和项目达产
在蒸发设备运行中,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时,积存在加热室下部的冷凝水会占据部分蒸汽空间,使有效传热面积显著减小,传递的热量减小,使本效蒸发强度下降,降低整个设备的生产能力。严格地说冷凝水与管内料液也在进行换热,但因传热系数只有蒸汽与料液换热时K值的十分之一左右,而且有效温度差随着传热过程进行越来越小,因此其传热速率是微不足道的。对于一定的料液,在加热室型号、材质、蒸汽品质一定的条件下,各效传热系数K、有效温差△t、传热面积F是一定值[1]。对于多效蒸发系统,传热量为:
由上式看出:当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时,末效加热室有效传热面积Fn减小,末效传热量Qn下降,上一效产生的二次蒸汽量Wn-1减小,导致该效的传热量Qn-1减小,△tn也必然下降。各效传热量下降,总蒸发水量下降,台时产量降低,影响项目顺利达产。
1.2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直接影响多效蒸发系统压力的稳定
多效蒸发制盐末效加热室的操作通常为负压操作,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传热不良使得前效加热室的料液温度上升,导致加热室及冷凝水泵的密封性能降低,严重影响到各效加热室压力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安全性。国内近年来曾经发生过加热室超压引起加热室、泵爆炸的事故,由于蒸发系统压力频繁波动给生产造成影响的案例更是屡见不鲜。
1.3末效加热室排水不畅直接影响到冷凝水泵的效率和寿命
有关改进方案集锦(精选29篇)
有关改进方案集锦 篇1
为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达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和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成立由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为主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质量实行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二级管理,各级护理质量管理组织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护理质量监控检查,保证护理质量。
护理部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理部和各科护士长组成护理质量管理系统,分为4个小组,小组成员及管理分工详见附表(附件1),护理部主任随机跟踪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参加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考核工作,并对护理质控工作予以管理指导。
二、护理部护理质量工作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8%(合格标准85分) 。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95%(合格标准为85分) 。
3、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
4、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7%(合格标准为90分)
5、护理“三基”理论考核合格率93%(合格标准为75分)
6、 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率≥96%
7、消毒隔离质量合格率≥98%
8、病区管理合格率≥98%
9、一人一针一管一用灭菌合格率达100%
10、住院后患者压疮发生率0(难免压疮除外)
11、护理事故发生率0
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质量考核方法。
1、常规质控:各质量管理小组,每月不定期质控1-2次。
2、单项质控:护理部可根据护理工作情况随机组织人员进行单项质控。
关于改进方案集锦(精选28篇)
关于改进方案集锦 篇1
学校食堂卫生安全工作,是关系到学校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件大事,也是关系到各个学校和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我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等次偏低,存在较多安全隐患,成为学校安全最薄弱的环节。为了加快学校食堂升级改造,消除学校的食品安全隐患,预防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今年秋季开学前,全市学校(包括幼儿园)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即食品卫生信誉度等级)B级以上达到100%,学校自备水源安装消毒设施设备达到100%。
二、工作步骤
(一)制定方案阶段(20xx年3月23日—4月10日)
1、全面普查。全市未达到B级食堂的学校要统一组织力量,主动积极邀请当地卫生监督分所,按照《学生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对照《浙江省小学、幼儿园食堂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浙江省大中型餐饮业、学校食堂卫生监督量化评分表》迅速对学校食堂进行全面检查,查漏洞,找盲区。及时汇总情况,制定解决办法。
2、制定方案。各学校要按照本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细致、翔实、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明确学校食堂升级改造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工作进度和责任人员。请各校认真填写附件,并于4月10日前报局安管科。
(二)改造升级阶段(20xx年4月11日—8月20日)
1、做好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做好预防性卫生审查工作是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各校要积极主动与当地卫生监督分所联系,主动申请预防性卫生监督,使卫生部门从选址规划、问题排查到改造兴建、软件完善,每一个环节,都能自始至终全程参与监管,最终能保证改造后的食堂布局设施符合卫生要求。使用自备水的学校要抓紧做好安装消毒设施设备的前期工作,确保设备一到就能立即安装。
改进方案(通用29篇)
改进方案 篇1
为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根据县委《关于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及县委__届三次全会精神,加强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方法教育,拓宽联系群众渠道,健全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推动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和廉洁意识。
二、总体目标
以开展深入基层服务民生为载体,直接、广泛、密切联系群众,结合民政工作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切实赢得广大群众对民政工作理解、支持,充分提高人民群众对民政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民政人思想上为民利民、作风上亲民爱民、工作上惠民富民,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了民意、解民困,进一步锤炼党性、改进工作作风,更好地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凝聚人心,不断提高为困难弱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
三、基本原则
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必须牢牢把握和坚持“四个贯穿始终”。
1.坚持把思想教育贯穿始终。开展多种形式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熟练掌握群众工作方法。
2.坚持把改进作风贯穿始终。通过开展广泛的意见征询和全方位的群众评议,促使党员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为民服务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