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教案

时间:2025-04-05

《枫桥夜泊》教案(精选15篇)

《枫桥夜泊》教案 篇1

  一、歌曲导入

  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

  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目标展示

  1、出示目标。

  2、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三、围绕目标有效教学

  (一)自主预习

  1、出示预习提示

  (1)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4、教师根据课件疏通诗意。

  (二)质疑问难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向本组的同学请教。

  (三)合作探究

  1、出示整合后的问题:

  (1)《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展示。

  4、教师小结。

  (四)强化练习

  1、体会诗人的愁。

  2、用读来表现诗人的愁。

  (五)归纳总结

  诗人张继愁于未能金榜题名,愁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愁于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时,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洁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乌鸦懂事,她不肯安静地飞过,居然叫了起来;钟声不懂事,她不肯老实地睡去,居然送来一声又一声叹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给人安稳的睡眠,居然泊在这样的一刻!这一切的一切,更是让诗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

查看全文

《枫桥夜泊》教案(精选17篇)

《枫桥夜泊》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有感情、有起伏地吟诗。

  2、感受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诗歌范例。

  2、人手一份纸、笔。

  3、古代江南水乡秋夜美的景色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导入。

  1、提问:这是什么地方?

  2、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所反映的时间、地点、人物、景物、季节,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小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二、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1、配乐教师示范朗读。

  提问:听这首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2、再次欣赏,引导幼儿结合挂图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问:这首古诗描写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3、幼儿跟读。

  4、了解古诗结构教师:这首古诗共四句,每行七个字,这种格式的诗叫"七言绝句"。

  三、分句理解古诗。

  1、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了,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叫声,寒气阵阵,秋霜仿佛满了天地间。

  2、江枫渔火对愁眠——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江面上渔船的灯火,诗人想起家乡,难以入睡。

  3、姑苏城外寒山寺——姑苏城外那座寒山寺传来了沉闷的钟声。

  4、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诗人乘坐的客船上。

  教师:在一个秋天的晚上,寒风习习,弯弯的月亮落下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诗人坐在船上听着远处传来乌鸦低沉的叫声、寒山寺沉闷的钟声,望着岸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诗人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亲人,他久久不能入睡。

查看全文

《枫桥夜泊》教案(通用16篇)

《枫桥夜泊》教案 篇1

  《枫桥夜泊》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读诗感受意境。

  2. 品析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

  二.教学过程

  ㈠  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在课内学了不少古诗,背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背、说。

  师: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古诗短小,语言凝练,意境隽永,富有韵味,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夺奇葩,古人常作诗来描述生活,抒发情感。

  据说在遥远的唐朝,一个秋天的夜晚,客居它乡的诗人科举考试落榜,心境失落忧伤乘船来到苏州,泊船于枫桥边,眼前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仿佛让他见到了知音。触景生情,写下了《枫桥夜泊》。

  生:说古诗题目的意思。

  ㈡  读出韵味,体会意境

  生:读诗。

  师:指导生读诗读出节拍。生上去划节拍。集体读。

  生:①自读古诗边读边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②把作者在诗中描绘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体会画面带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师:放《春江花月夜》学生自读完成要求。

  生:汇报自学。

  师:从画面中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答 ①②③  有相同体会的同学带着体会读古诗。

  师:点评。

  ㈢  赏析品读体会感情

  师:同学们看投影打出的要求赏析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情感。

  投影打出:① 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②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把感受写在相应的诗句旁。

  ③ 与合作伙伴交流学习收获,讨论解决疑问。

  生:汇报学习收获。

查看全文

《枫桥夜泊》教案(通用13篇)

《枫桥夜泊》教案 篇1

  一、歌曲导入

  1、师:上课前,我先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课件播放)

  2、这首歌与你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同?这就是1200多年前诗人张继留下的千古绝唱《枫桥夜泊》。(板书课题)

  二、目标展示

  1、出示目标。

  2、师生共同明确目标。

  三、围绕目标有效教学

  (一)自主预习

  1、出示预习提示

  (1)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2)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自主预习,教师巡视。

  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4、教师根据课件疏通诗意。

  (二)质疑问难

  在刚才的学习中,你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现在可以向本组的同学请教。

  (三)合作探究

  1、出示整合后的问题:

  (1)《枫桥夜泊》这首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诗人在枫桥夜泊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你觉得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字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合作探究。

  3、小组代表展示。

  4、教师小结。

  (四)强化练习

  1、体会诗人的愁。

  2、用读来表现诗人的愁。

  (五)归纳总结

  诗人张继愁于未能金榜题名,愁于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愁于不能志在四方、造福百姓时,月亮不懂事,她不肯皎洁地照着,居然落了下去;乌鸦懂事,她不肯安静地飞过,居然叫了起来;钟声不懂事,她不肯老实地睡去,居然送来一声又一声叹息;客船不懂事,她不肯给人安稳的睡眠,居然泊在这样的一刻!这一切的一切,更是让诗人愁上加愁愁更愁啊!

查看全文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通用16篇)

《枫桥夜泊》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第1首诗的意思和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通过查找的相关资料,介绍张继、高适和白居易的生平及作品。

  2、指名读三首古诗,读准生字的字音:吟、 残、 瑟(说说易写错的字和字在诗中的意思)借助注释和字典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试着初步讲讲每首诗的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梳理。有的可以师生及时解决,有的则在进一步学习中解决。

  二、学习《枫桥夜泊 》

  1、学生自读《枫桥夜泊》这首诗,想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情况,相互补充,互相纠错。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时设问: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查看全文

枫桥夜泊教案(通用10篇)

枫桥夜泊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和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解题:

  2、(图片)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躁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一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世界闻名。

  3、展示书画,歌“枫桥夜泊”

  不朽失眠著佳作,千古名篇天下传!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古诗,品读“入境”。

  1、读准字音,你读出什么感受?

  (凄凉……)

  2、师范读,生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3、这首诗写了些什么景物?(生答)

  1)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板画“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2)霜,使我想起了李白的诗句。品读这两句诗霜满天,地上霜(清冷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什么?(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