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重点:第四自然段,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网络视频——二连浩特发现似鸟恐龙化石、鸟类的演化
2.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飞向蓝天的恐龙》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及时正音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完成预习作业:新词积累——读文体会——我的问题
三、学生字新词
1.自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划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
3.利用课件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精选18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教学重点:第四自然段,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网络视频——二连浩特发现似鸟恐龙化石、鸟类的演化
2.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飞向蓝天的恐龙》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指读,想: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①指名学生读课文,及时正音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完成预习作业:新词积累——读文体会——我的问题
三、学生字新词
1.自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划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
3.利用课件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 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这种动物吗?喜欢它们吗?课前同学们已查阅了许多方面的资料。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了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现在已经灭绝了,然而有谁回想到这种庞然大物会与灵活的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这节课就来解开这个谜团。
二、整体感知,反馈预习
1、读全文:
指读,想:
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
2、查生字掌握情况(随文)。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什么?
三、精读重点,领悟写法
1、阅读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
方法:
⑴ 先自己读。
⑵ 再讨论。
⑶ 汇报:
① 第一种大约出现在……和狗一般大小……
②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家族……
③ 其中,一些……长得……像鸟类……
④ 它们学会了滑翔……飞向蓝天的鸟类。
2、阅读感悟写法上的特点:
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如:
⑴ 地上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年。
⑵ 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3、用自己的话说说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弄明白课文的重点词和句子。
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
4、激起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弄懂课文内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课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2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笨重、迟钝和轻灵、敏捷、凌空翱翔。
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
板书:
飞向蓝天的恐龙
(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看谁读得准:
“凌”读 línɡ,不要读成 lín;“崭”读翘舌音。
2、指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⑴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一读,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
⑵ 读后交流,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①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的呢?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精选15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我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弄懂课文资料,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难点:领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这天我们一齐学习一篇关于恐龙的课文,我们一齐写“恐”这个字。“恐”是生字,上方是一个“巩”,下方是一个心字底,当你看到心字底时,你想到了什么?(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龙等等)“心字底”表示这个字常常和情绪有关系。随机板书:恐龙。
大家了解恐龙吗?谁能简单介绍一下?(2-3人)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恐龙(2种)的图片,想看吗?——认识它吗?大声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龙、马门溪龙)。
看过了图片,恐龙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难怪英国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当你看到“飞向蓝天”这四个字时,你又想到什么?(出示两幅鸟的图片)是啊,鸟类是我们心中轻灵自由的天之骄子。
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飞向蓝天的恐龙”(加上“的”字)当你第一次看见到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板书:问号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
《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设计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欣喜若狂,形态各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背诵自己感兴趣的语段。
3、练习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或光盘。
2、收集有关恐龙的资料。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1、出示各种恐龙和各种鸟儿的动态画面。根据资料说说你知道它们哪些特点。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它是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一大发现。
(读课后《资料袋》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语。
1、读词语比赛(读卡片)
2、猜词语比赛(出示宇屏)
颜色多,灿烂多彩——五彩斑斓
在空中回旋地飞——翱翔
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凌空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说话或写文章时最重要的部分——点睛之笔
1、根据动作选配词语
放映有关恐龙与鸟类动态画面,认识部分词语。
如:(恐龙的)笨重、迟钝……; (鸟儿的)轻灵、敏捷、翱翔……
精读课文,感知理解
1、学习第一段。
a.自己轻声读这部分,然后小组分工读这一段。(提示)
三分法:介绍恐龙的句子
四分法:介绍恐龙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