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时间:2025-04-05

小学生二年级下册音乐《静夜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小学生二年级下册音乐《静夜思》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演唱《静夜思》,并能体会到古诗的意境及其和新歌搭配在一起的独特感受。

  教学目标:

  1.学唱优美动听的歌曲《静夜思》,感受美。

  2.在优美的旋律上填上富有意境的唐代诗歌,体验美。

  3.随着四拍子来进行指挥,充分投入到歌曲的韵律中,表现美。

  4.欣赏歌曲,并联想自己学过的古诗,回忆演唱以前学过的古诗歌曲,欣赏美。

  5.除了演唱《静夜思》,还进行了为原旋律填加其他古诗词的创新尝试,创作美。

  教学重点:本课中学习歌曲的旋律,学会四拍子的指挥是一方面,更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源远流长的唐代文学——古诗与委婉动听的旋律搭配而创造出的美好意境。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曲谱学唱和二声部的合唱训练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环节。

  教学用具:录音机、歌曲伴奏、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教室

  1.在欢快、的歌曲中走进教室,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保持着高涨的情绪。

  2.欢呼音乐课的开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拉开音乐课的帷幕。

  3.和声练习,虽然只是三度的和声,却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合唱能力、创作和感悟和声美的一种方式。

  4.师生问好,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懂得礼貌待人。

  二、导入

  师:上课的一开始,老师要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歌曲,谜底是一个人物,相信同学们仔细听一定会找到谜底。现在就由老师亲自展示谜面。请听好(老师演唱《但愿人长久》)。

  生:北宋诗人苏轼。

  师:同学们对诗歌很是了解,我想同学们一定是通过老师演唱的这首歌曲中的词而很快猜到了作者是北宋的诗人苏轼。同学们的知识很渊博。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景色也特别迷人。月亮总是会和“浪漫、温馨、迷人、团圆”等美好的词语联系在一起。古代文人都喜欢借用月亮来寄托自己的情感。那么除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你们还知道哪些以月亮为题材的优秀诗篇呢?

查看全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通用15篇)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劳动最光荣》教案 篇1

  课    题:劳动最光荣

  课    型:音乐综合课

  年    级:小学三年级(第六册)

  课    时:共二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一、学习在两个降号的调上弹唱歌曲《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的演奏演唱能力。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全更心参与音乐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劳动,热爱学习的思想教育工作。

  教    具:

  多媒体音乐视听教学系统,电子琴( yamahapsr-310、 casioct870、    yamahapsr620)

  教学重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两个降号的调上弹唱歌曲《劳动最光荣》。

  教学难点:两个降号的调的识话及歌曲中的跨小节初分节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启动多媒体音乐视听系统,学生随音乐进课定、出席点名。

  二、表演与欣赏(选择学生琴及独奏功能)

  请班级里有电子琴特长的学生演奏电子琴曲《苗岭的早晨》

  (该曲目为九级曲目,如学生演奏有困难,可播放录音带。)

  三、实践与感受(选择学生琴功能)。

  请学生用电子琴模仿马蹄声及马的嘶鸣声,(可用效果普,也可用其他乐器音色模拟),引入综合训练(一)练声曲的练习。

  四、发声训练。(选择全班通话功能)

  要求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及清晰的喷率和吐字做好综合训练(一)的发声练习(ijb社c还丛丛与f启发学生体会调的高低变化,导人吃大调音阶的教学。

查看全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苗家儿童庆丰收》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听辨、模仿、学唱、启发、思考等手段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首歌曲,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通过模仿苗寨的赛歌活动,达到复习本册(如时间允许可包含前三册)已学歌曲、寓教于乐之目的。

  3.通过观看录像片,学生模仿简单的苗族舞蹈动作、试跳竹竿舞等教学环节,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初步了解苗族的人文环境、感受苗寨风情。

  教学难点:

  1.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是重点。

  2.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欢快、热烈、喜庆的情绪是难点。

  3.组织、调动全体学生活而不乱地参加各种活动是难点。

  教学用具:

  相关音响、音像设备及资料、歌片、竹竿或替代品,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阶段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 明

  一、课堂导入

  1.教师手持芦笙,唱着一首苗族人民欢迎远方客人时所唱的歌曲《苗家儿女欢迎你》进入教室。

  2.过渡语:老师刚从苗寨回来,带来了苗族人民的问候。临行前苗族的小朋友让我教大家一首他们喜爱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激发学生兴趣。

  二、了解歌曲结构、正确演唱歌曲

  1.请学生将老师唱的歌曲的节奏拍击出来。

  师唱:

  2.教师反复演唱上述乐句,任意请学生单独即兴用不同声势敲击相应节奏,且每个人的声势不可重复。

  3.请学生自己演唱,然后击掌。教师续唱后两个乐句的歌词。

  4.教师重复演唱后两个乐句,请学生听辨出它们的区别。

查看全文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五十六朵花(通用2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范文:五十六朵花 篇1

  五十六朵花

  教材内容:

  1、学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

  2、欣赏童声对唱《小放牛》和童声合唱《猜调》。

  3、欣赏拨乐合奏《送我一支玫瑰花》。

  4、学跳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

  教学目标:

  1、会唱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其多列》《我的家乡日喀则》,并了解有关苗族、哈尼族、藏族的简单常识。

  2、能参与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的创编和表演,初步感受藏族踢踏舞的特点,学会用形体动作表现欢快的情绪。

  3、通过欣赏《猜调》、学唱歌曲《小放羊》,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知道赵州桥、鲁班及八仙等传说。

  教材分析:

  1、《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表现了苗家儿童吹起芦笙、敲起铜鼓,欢庆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2、《送我一支玫瑰花》是根据x疆民歌改编的一首弹拨乐合奏曲,弹拨乐合奏是由扬琴、琵琶、柳琴、阮等弹拨乐器组成的合奏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3、《猜调》是根据云南民歌改编的一首童声合唱歌曲,充满了童趣。《猜调》流行于云南彝族地区,用问答的对歌形式反映了生活知识的内容。对歌是民歌的一种演唱形式,全国各地、各民族都有这种对歌的演唱形式。

  4、《其多列》是哈尼族民歌,通过“拣树叶”、“砍竹筒”、“衣服上的花纹多美丽”等词语,表现了哈尼族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活泼性格。

  5、《小放牛》是一首河北民歌,也是对歌的形式,通过一问一答,使人了解赵州桥、鲁班,以及八仙、柴王爷等神话传说。

查看全文

二年级下册音乐春天来了教案(精选2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春天来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兴奋的情绪,有感情地、自信地、完整地演唱歌曲。

  2.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及歌表演中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美。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演唱,使学生喜爱春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听唱法、鼓励法、启发法、自主学习法等。

  四、教学用具:

  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老师带领学生律动

  【激兴导入】揭示课题

  1.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描绘春天(如:背古诗、唱歌、说成语)

  2.播放关于春天的画面,教师做讲解,画面:种子破土而出,花儿含苞欲放,柳树吐出嫩芽,春笋探出脑袋,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白云悠悠,阳光柔柔,青山绿水一片锦绣。在这么美丽的春天里,老师就带领同学们一起去郊游!(板书课题)

  【寓教于乐】

  1.提出倡议,争当“文明小游客”(播放背景音乐,学生随音乐动起来)

  师:在去郊游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提出一点要求。同学们要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六个人,我们不仅是一个大团队,每个小组也是一个小团队。在郊游的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要遵守纪律和注意安全,等到郊游结束时,老师要根据每个小组在各方面的表现来评选一组“文明小游客”,看看哪组队员最后能够得到“文明小游客”的红旗。同学们,准备好,我们现在要出发了。

查看全文

二年级下册音乐公开教案(精选2篇)

二年级下册音乐公开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唱歌曲《数蛤蟆》,引发学习兴趣,准确地把握和表现歌曲的情绪。

  2、用轻松愉快的声音熟练演唱童谣《数蛤蟆》,为歌曲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在音乐活动中能积极大方地表现自己,乐于用音乐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4、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二、教学重点:

  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童谣《数蛤蟆》。

  2、学习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

  三、教学难点:

  附点节奏以及连续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运用,吐字的清晰灵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带。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我来给大家读一首小诗,请你们猜一猜诗中描写的是什么动物?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青蛙)

  师:这是毛泽东13岁时创作的一首小诗,名叫《咏蛙》,下面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提问:谁知道,青蛙又叫什么?(蛤蟆)

  师:

  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关于蛤蟆的歌曲,你们想学吗?

  那我先要考考你,听好了:

  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有问题考考你。

  想一想,算一算,看谁的反映最灵敏。

  一只蛤蟆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

  师:回答完全正确,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数蛤蟆》

  1、听范唱:

  提问:歌曲的情绪?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歌曲是四川民歌《数蛤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