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5-04-05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精选14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时、分的知识,初步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初步体会时、分的实际意义。

  3、结合生活实际认识钟表,能准确地读出、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重点:

  认识钟表,准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钟面,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出示主题图:我们赢了。

  引导学生描述这一情境,并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师:你会认这个时间吗?“你知道有关时间和钟表的哪些知识?

  二、问题探究

  1、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边总结,边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及12个大格、60个小格。

  2、播放课件。让学生了解1时、1分的时间概念。以及时分间的联系。

  3、借助钟面拨一拨,说一说,初步了解时、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感悟

  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①认读整时。通过几组整时的图片的认读,引导学生总结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向数字几就是几时整。

  ②、认读几时几分。(播放课件)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区分时针、分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分针走了几个小格,就是几分。合起来是几时几分。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指导。

  ③、两种记时方法

  师先把学生认出的时间用汉字记时法写在黑板上,再问:你还有不同的记时方法吗?

  注意:几个较难的时刻记录

  9:05、10:00、8:12等。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一、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顾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分析回顾

  3、学生自由发言(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

  谁能详细地说说

  二、拓展延伸

  1、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学卡片,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奖他一个桔子。

  出示卡片:

  2.你们知道吗,这些桔子是农场王叔叔送给我们的。王叔叔还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你们想去吗。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线路图,你们能看懂吗,谁来说说是怎么走的。

  3.学生说:

  4.现在几点了,我们出发吧。(请一名学生说出时间)

  5.让全体学生张开飞翔的翅膀,闭上眼睛一起飞。

  6.出示农场图

  7.请学生认真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摘了几千克桔子?河里有几条鱼?有几朵花?30只小鸟住得下吗?一个星期需要几千克饮料等。

  8.王叔叔还知道我们二(5)班的同学爱看书,买了很多书送我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书吗?(出示书图:)

查看全文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7篇)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任务分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9页的“数学广角”其主要的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传统教材中没有单独编排这部分内容,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向学生渗透有关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当然在“摆数”、“握手”等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互相沟通,也促进知识的互补和互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学生分析:

  简单的排列组合对二年级学生来说都早有不同层次的接触,如用1、2两个数字卡片来排两位数,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掌握了。而对1、2、3三个数字排列成几个两位数,不少学生通过平时的奥数辅导都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地排列。再如组合题中用钱买物品等,学生基本上都能准确地回答出结果。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在设计本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应该偏重于让学生说一说有序排列、巧妙组合的理由,体会到有顺序、全面思考问题的好处。并在设计“摆数”、“握手”这些活动时难度再稍微提升些,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事可做。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设计教案时也要做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环节,灵活处理教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16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长度单位》导学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数学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

查看全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p5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初步学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

  2.通过观察、操作、尝试、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

  3.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口诀的结构和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口诀卡片

  教学设计过程:

  一、复习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每天做几次眼操?(2次)那一个星期做几次眼操呢?(指明说)

  生:加法计算2+2+2+2+2+2+2=14(次)

  生:乘法计算2×7=14(次)

  师:为什么算得一共是2×7=14次?(7个2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2×7”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答)

  二、新授:

  师:鼓掌表扬一下双修日也能坚持做眼操的同学(学生鼓掌)

  师:小朋友的掌声真响亮,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双勤劳的小手,这双小手可能干了,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呢。一只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2只小手加起来又有几个手指头呢?(10个手指头)你是怎么算的?

  生:5+5=10(个)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5=10(个)或5×2=10(个)

  板书:5+510

  2×5=105×2=10

  那三只小手呢?(指名列式)

  板书:5+510+515

  3×5=155×3=15

  通过推理得出:4×5=205×4=205×5=25

  小组讨论: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交流结果,指名回答)

查看全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通用2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统计,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第9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把收集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同学们都喜欢吃水果吧!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吃哪些水果?为什么喜欢?

  2.老师这里有三种水果卡片(展示图画:梨、香蕉、山楂),你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就把你手中的★贴在哪种水果的下面。(每人只能选一种)

  学生活动,贴★。

  3.现在老师想知道,喜欢吃这三种水果的各有多少人,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多?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数最少?怎么办呢?(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统计出来)

  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统计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己思考: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喜欢吃每种水果的人数?

  2.班内交流:你准备用什么方法统计出人数?

  生:数数、画○、画△、画□、画√、画“正”字……

  3.小组合作:用最喜欢的方法把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统计出来,并把统计的数据填在统计表中。

  喜欢吃的水果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