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精选15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会量、画线段。
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①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a。学生比画。
B。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1米=厘米 400厘米=米
3米=厘米 700厘米=米
2、量、画线段。
①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②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③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3、角和直角、锐角、钝角。
①说一说教室里哪儿有角,哪些是直角,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3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2、学生会用多种方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片吗?今天,草原上要举行运动会,第一项田径项目是竞走,参赛运动员是喜羊羊与懒羊羊,懒羊羊走长方形的路线,喜羊羊走正方形的路线。都走一圈,看谁走的快?懒羊羊说:“不合理,我走的路多,喜羊羊走的路短。”
(大家看图,出示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看看懒羊羊提的要求合理吗?
引导:喜羊羊和懒羊羊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喜羊羊和懒羊羊走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揭题:你们真聪明!老师非常欣赏你们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提问:他俩所走的路程到底怎么算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的长方形,动手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长边,再摸一摸长方形的一组短边。长方形较长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长,较短的一组对边叫做长方形的宽。请同学们动手量出所需的数据,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6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总复习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4、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和熟记乘法口诀表,并能熟练地利用乘法口诀表求积,提高计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提高学生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熟记乘法口诀并利用口诀求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出示卡片)
9×5= 8×7= 7×6= 4×9= 3×6= 5×7=
4×8= 3×4= 6×8= 4×7= 9×9= 8×5=
3×7= 4×5= 5×6= 8×9=
(2)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表内乘法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 ○ ○ ○ ○
○ ○ ○ ○
○ ○ ○ ○ ○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 × 4 = 20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复习乘法口诀。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2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2、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案
1、出示图案:
风车兔子万花筒青蛙
2、引导观察
3、小组讨论:
每人分别选一个图案指出这个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4、汇报交流
5、小结评议
6、介绍图案的作用
二、练一练
1、想一想,涂一涂
看清题意,动手画一画。
2、摆一摆
(1)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摆两个三角形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
(2)用10根小棒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总复习及练习二十五第9~1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2、使学生加深对角和直角的认识,能正确区分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观察等活动中获得对线段、角、直角等图形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
会量、画线段。
难点:
认识角和直角,会画角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学生尺、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并板书课题: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二、复习旧知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通用12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他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3、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
认识图形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实际生活中能正确区分,了解它们的用途。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了解用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把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拿出来。
2、小组互相介绍。
3、小结学习情况。
二、新课教学
1、小组汇报:
一边介绍图形一边拿起实物模型。
2、归纳板书:
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
3、在生活中你见过这样形状的图形吗?
(1)小组交流
(2)汇报评议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
仔细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2、涂一涂
按要求画一画。
3、想一想
请你接着画下去。
4、数一数
眼睛看仔细,试做,校对。
二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 篇2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 正方形 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精选12篇)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锦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