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精选8篇)

二次根式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2、掌握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

  难点:最简二次根式概念的理解。

  一、导入新课

  计算:

  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简,得到

  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把二次根式先进行化简,会对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二、新课

  答: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满足上面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例1 试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最简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为什么?

  解

  (1)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a3=a2·a,而a2可以开方,即被开方数中有开得尽方的'因式。整数。

  (3)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的因式x2+y2开不尽方,而且是整式。

  (4)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的因式a-b开不尽方,而且是整式。

  (5)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的因式5x开不尽方,而且是整式。

  (6)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为被开方数中的因数8=22·2,含有开得尽的因数22。

  指出:从(1),(2),(6)题可以看到如下两个结论。

  1、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只要含有分数或小数,就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2、在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的每一个因式(或因数),如果幂的指数等于或大于2,也不是最简二次根式。

  例2 把下列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分析:把被开方数分解因式或因数,再利用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查看全文

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设计 篇1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能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

  对比、归纳、总结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难点:理解式子 中的 可以取任意实数,并能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正确地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对比,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求值 、 、 、 …

  求值 、 、 、 …

  结论:当 时, ;

  当 时, .

  2.求值 、 …

  结论:当 时,式子有意义, ,对于 , 不能为负数.

  3.求值 、 …

  结论:当 时, .

  问:若根号内这个式子中的底数 ,根式还有意义吗?其值等于什么?

  例如, ,其中-2与2互为相反数; ,其中-3与3互为相反数; ,其中 与 互为相反数.

  【讲解新课】

  提出问题: 等于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猜测、联想,得到结论: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上面公式用最简练的语句表达,并反复提问中差学生,加深其印象,进一步提问:若 时, 能否等于 ,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1  化简:

  (1) ; (2) .

  解:(略).

  注: 可看作 ,把 先写为 ;

  可看作 ,把 先写为 .

  例2  化简: .

  分析:底数 是非负数还是负数将直接影响结果,这时要注意条件,由条件 ,可得 .

  ∴ .

  解:(略).

  例3  化简下列各式:

  (1) ( ); (2) ( );

  (3) ( ); (4) ( ).

  解:(1)∵

  ∴  .

  ∴ 

  .

  (2)∵

  ∴ ,即 .

  ∴

  .

  (3)∵

  ∴ ,即 .

  ∴

  .

  (4)∵ ,

  ∵ ,即 .

  ∴ .

  注:要从条件出发,判断根号下面式子的底数是非负数还是负数,再根据公式 计算出结果,因此在解题过程中,也是先写出条件,后进行变形,判断底数的正、负.

  在写解题步骤上,尽量完整,以减少失误,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随堂练习

  1.求值:

  (1) ;(2) ;(3) ( );

  (4) ;(5) .

  解:(1) .

  (2) .

  (3) .

  (4) .

  (5) .

  注: ,学生易与 相混淆.

  2.化简:

  (1) ;(2) ;(3) ;

  (4) ( ); (5) ( ).

  解:(1) .

  (2) .

  (3) .

  (4) .

  (5) .

  (三)总结、扩展

  对公式 ,一定要在理解在基础上牢固掌握,要准确地运用公式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对根号内式子的底数的判断.

  (四)布置作业 

  教材P213中1(2)、(3);2(1)、(2).

  (五)板书

查看全文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精选5篇)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了解了第一个简单性质

  我们知道,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分别记作零的平方根是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就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将符号看作开平方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看作将一个数进行平方的运算,而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因而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0,提问学生,a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吗?

  请分析:引导学生答如 时才成立。

  时才成立,即a取任意实数时都成立。

  我们知道

  如果我们把 ,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就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了.

  例1  计算:

  分析:这个例题中的四个小题,主要是运用公式 。其中(2)、(3)、(4)题又运用了整式乘除中学习的积的幂的运算性质.结合第(2)小题中的 ,说明 ,这与带分数 。因此,以后遇到 ,应写成 ,而不宜写成 。

  例2  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11;  (3)1.6;  (4)0.35.

  例3  把下列各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分解因式:

  (1)4x2-1; (2)a4-9;

  (3)3a2-10; (4)a4-6a2+9.

  解:(1)4x2-1

  =(2x)2-12

  =(2x+1)(2x-1).

  (2)a4-9

  =(a2)2-32

查看全文

二次根式 教学设计示例2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二次根式?

2.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求式子中的字母所满足的条件:

(3)∵x取任何值都有2x2≥0,所以2x2+1>0,故x的取值为任意实数.

(二)二次根式的简单性质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次根式的定义,并了解了第一个简单性质

我们知道,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分别记作零的平方根是零。引导学生总结出,其中,就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将符号看作开平方求算术平方根的运算,看作将一个数进行平方的运算,而开平方运算和平方运算是互为逆运算,因而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公式成立的条件是a≥0,提问学生,a可以代表一个代数式吗?

请分析:引导学生答如 时才成立。

时才成立,即a取任意实数时都成立。

我们知道

如果我们把 ,同学们想一想是否就可以把任何一个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形式了.

例1  计算:

分析:这个例题中的四个小题,主要是运用公式 。其中(2)、(3)、(4)题又运用了整式乘除中学习的积的幂的运算性质.结合第(2)小题中的 ,说明 ,这与带分数 。因此,以后遇到 ,应写成 ,而不宜写成 。

例2  把下列非负数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1)5;  (2)11;  (3)1.6;  (4)0.35.


例3  把下列各式写成平方差的形式,再分解因式:

(1)4x2-1; (2)a4-9;

(3)3a2-10; (4)a4-6a2+9.

解:(1)4x2-1

=(2x)2-12

=(2x+1)(2x-1).

(2)a4-9

=(a2)2-32

=(a2+3)(a2-3)

(3)3a2-10

(4)a4-6a2+32

=(a2)2-6a2+32

=(a2-3)2

(三)小结

查看全文

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设计2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能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

对比、归纳、总结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难点:理解式子 中的 可以取任意实数,并能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正确地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对比,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求值 、 、 、 …

求值 、 、 、 …

结论:当 时, ;

当 时, .

2.求值 、 …

结论:当 时,式子有意义, ,对于 , 不能为负数.

3.求值 、 …

结论:当 时, .

问:若根号内这个式子中的底数 ,根式还有意义吗?其值等于什么?

例如, ,其中-2与2互为相反数; ,其中-3与3互为相反数; ,其中 与 互为相反数.

【讲解新课】

提出问题: 等于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猜测、联想,得到结论: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上面公式用最简练的语句表达,并反复提问中差学生,加深其印象,进一步提问:若 时, 能否等于 ,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1  化简:

(1) ; (2) .

解:(略).

注: 可看作 ,把 先写为 ;

可看作 ,把 先写为 .

例2  化简: .

分析:底数 是非负数还是负数将直接影响结果,这时要注意条件,由条件 ,可得 .

∴ .

查看全文

数学教案-二次根式的化简 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能够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二、教学设计

对比、归纳、总结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

2.难点:理解式子 中的 可以取任意实数,并能根据字母的取值范围正确地化简有关的二次根式.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胶片、多媒体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复习对比,归纳整理,应用提高,以学生活动为主

七、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求值 、 、 、 …

求值 、 、 、 …

结论:当 时, ;

当 时, .

2.求值 、 …

结论:当 时,式子有意义, ,对于 , 不能为负数.

3.求值 、 …

结论:当 时, .

问:若根号内这个式子中的底数 ,根式还有意义吗?其值等于什么?

例如, ,其中-2与2互为相反数; ,其中-3与3互为相反数; ,其中 与 互为相反数.

【讲解新课】

提出问题: 等于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猜测、联想,得到结论:

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上面公式用最简练的语句表达,并反复提问中差学生,加深其印象,进一步提问:若 时, 能否等于 ,以增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例1  化简:

(1) ; (2) .

解:(略).

注: 可看作 ,把 先写为 ;

可看作 ,把 先写为 .

例2  化简: .

分析:底数 是非负数还是负数将直接影响结果,这时要注意条件,由条件 ,可得 .

∴ .

解:(略).

例3  化简下列各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