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三年级古诗《乞巧》《嫦娥》教学设计(精选14篇)

三年级古诗《乞巧》《嫦娥》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而选编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嫦娥》一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3、教学重难点: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了解诗中蕴含的民间传说,激发学习古诗与阅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的兴趣,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古诗的特点,本课将采用的教学方法为:

  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而深刻体会到了诗人所表达了情感。

  重点字词剖析法:这样设计,意在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诗中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进,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挖掘,加大了“学诗”的密度,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板书设计 :

  飞出了…… 4 嫦娥奔月 飞过了…… 朝着月亮飞去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到后羿不愿离开嫦娥,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嫦娥后来为什么要吞下仙药奔月呢?请读读第五小节,找一找答案。

  (二)、精读第5节

  1、自由朗读第5节找出嫦娥奔月的主要原因。

  嫦娥心里想,……害更多的人吗?嫦娥想这番话的时候,态度怎样?

  嫦娥心里“这样的人”,是怎样的人?奸诈、贪婪,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了逢蒙的奸诈、贪婪?请在书中做上记号。

  a: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b: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一心想”“假装生病”“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威逼” “翻箱倒柜”“四处搜寻”

  2、面对凶恶的逢蒙,嫦娥怎么做的,她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像?

  机智  你从哪儿看出她的机智。

  a、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周旋的结果是逢蒙知道嫦娥根本不想把仙药交给她。大家想像一下嫦娥如何进行“机智地周旋”。 嫦娥会对逢蒙说些什么?

  b、 小结:这就是“周旋”。拖延时间,想办法与别人进行较量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通用15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一、插图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看: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2、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出示第6小节)       读一读

  读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觉?( 美)你从哪里感受到这种美的呢?

  3.我们来对比读一下,看看去掉这两个叠词到底有什么差别,加上去有什么好处?(出示对比的句子)

  飘悠——飘飘悠悠(飘飘悠悠显得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感觉天更蓝了,强调了夜空的美好)

  小结: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用重叠词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情感。现在把词语放入句中读读,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4.老师提要求:语速缓慢,一边想象一边诵读,强调这两个叠词,突出姿态美、夜景美,并且展开想象:嫦娥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飞上了层层叠叠的云彩……)

  5、齐读  (谢谢你们给老师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引导:嫦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她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后裔、嫦娥逢蒙的性格特点

  3.学习嫦娥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充分朗读、剖析故事中三个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感受嫦娥为民造福、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

  一、从图入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感人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提起嫦娥,我们头脑会出现一幅画,什么样的画呢?

  2.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3.课文中有一段具体描写嫦娥奔月的画面,能找到吗?

  4.自己读一读,感觉怎样。

  5.老师也想读,大家仔细听,看老师读的和书上内容有什么不同。

  品悟词语飘飘悠悠—飘悠(前一个词更轻更美,给人飘荡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蓝到人心里去了,语言形象鲜活

  指名读,评语还有哪些词能感受到画面美

  1.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美丽的嫦娥,裙袂飞扬,身影如梦似幻。

  2.真是天空湛蓝,月华如水,多么美的夜空。是啊!皎洁的月亮美,碧蓝的天空美,插图中的嫦娥裙袂飞扬的画面也美,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感受这美丽的场景。

  二、体会性格

  1.你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美吗?(轻声读课文)

  2.生(人更美)、心地善良、先默读、找出有关句子。

  a.接济贫苦乡亲。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3.什么是接济。你能想象嫦娥怎样接济贫苦乡亲吗?

  a.村东头的张家没米下锅了,孩子们饿得直哭,嫦娥知道了,就…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