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一、插图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

  提起“嫦娥奔月”,我们头脑里就会出现一幅画。看:蓝蓝的——天,圆圆的——月,衣带飘飘的——嫦娥。感觉怎样?(美)

  2、课文中有一段话具体描写了嫦娥奔月的这幅画面,能找到吗?(出示第6小节)       读一读

  读了这段文字有什么感觉?( 美)你从哪里感受到这种美的呢?

  3.我们来对比读一下,看看去掉这两个叠词到底有什么差别,加上去有什么好处?(出示对比的句子)

  飘悠——飘飘悠悠(飘飘悠悠显得更轻更柔,有一种飘荡的美感) 

  碧蓝——碧蓝碧蓝(感觉天更蓝了,强调了夜空的美好)

  小结:所以在适当的时候用重叠词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情感。现在把词语放入句中读读,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

  4.老师提要求:语速缓慢,一边想象一边诵读,强调这两个叠词,突出姿态美、夜景美,并且展开想象:嫦娥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飞上了层层叠叠的云彩……)

  5、齐读  (谢谢你们给老师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仅是画面的美吗?

  2、学生轻声读课文。

  3、引导:嫦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她是个怎样的人?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通用13篇)

嫦娥奔月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板书设计: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提示:“婪”是边音;“诈”、“值”是翘舌音。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要求:

  1、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课文的意境美,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 感受课文的意境美。

  媒体设计: 课文录音、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板书设计 :

  飞出了…… 4 嫦娥奔月 飞过了…… 朝着月亮飞去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什么节吗?(是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人们为什么把这一天定为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学生齐读课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布置课内预习。

  (l)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拼读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画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意思。

  (3)想一想:嫦娥是谁?她为什么要奔月?这个“奔”是什么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l)认读生字词。

  奸诈 贪婪 宝剑 时值 中秋 迫不及待

  威逼 焦急 敬重 翻箱 倒柜 洒满银辉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嫦娥奔月》以传统的神话故事为依托,主要讲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不让奸诈之人成仙称霸,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夫妻分离的感人故事。文中展示了嫦娥、后羿、逢蒙等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既反映了嫦娥的善良美丽,又表现了她义无反顾吞下仙药的机智勇敢。尤其是对嫦娥升天之后的景色描写以及后羿回来后与妻子天人永隔的场景描写,清冷凄美,有一种震摄人心的悲剧色彩。同时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被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所感染。

  设计理念

  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堂教学研究,研究生本课堂以来,我在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的同时,又把信息技术引进了生本的课堂,进行网络环境下生本课堂的研究。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有:

  1.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充分发挥常用ppt软件和网络学习平台的优势。

  教学方法

  1.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利用百度网络平台搜集资料,并在习网在线教育这个开放式网络教育平台上交流、讨论,提高。

  2.充分让小组合作、交流、展示。

  3.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好一个“牧者”,适时“收”“放”“引”。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并学习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人、为民造福的品质。

查看全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精选21篇)

《嫦娥奔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字词检查

  1. 歌曲《明月几时有》

  问:同学们今天在开始上课时,老师要带大家去听一首歌,这首歌和一个节日有关,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

  师:你们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

  我知道一个故事,嫦娥奔月

  师示: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就成了人们期盼的团圆的中秋节。

  师:中秋佳节的背后还藏着这样一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一块学习

  师揭示课题:10。嫦娥奔月

  2,师板书:10 .嫦娥奔月   问:谁会读课题?

  强调:奔是第四声

  问:奔是一个多音字,它还有一个读音,谁会组词?(奔波  奔腾)(投奔  奔命)

  问:像这样的多音字在课文中还有两个,你们会读吗?

  师出示:逄蒙  接济

  3.字词学习:在这课中有一些词语值得我们仔细读读,通过预习都会读了吗?自由读

  师示字词:奸诈贪婪  一丸仙药  企盼

  威逼    周旋   凝望   敬重

  皓月当空   迫不及待   树影婆娑

  指名读

  我们齐读字词看准字形,读准字音

  一. 精读课文1-2节

  1. 问:当时是什么情形?谁能在书中找到?

  师出示:突然出现十个太阳,冒烟,无法生活标红

  师:同学们,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灼热的阳光晒干了江河,烤焦了土石,甚至连金银铜铁都融化了,大地在哀号,你能读出当时的情景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