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800字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是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句古话,可是有很多人却没有真正理解过它。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他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少年徐佳浩曾和我们一样,原本也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后来,他的爸爸得了病,被锯掉了双腿,还截掉了右手。由于没钱,房子被迫贱卖,妈妈离家出走,他和爸爸租住在乡下,一间简陋的房子里。年幼的佳浩早当家,他在外面找了份活,以便养家糊口。邻居资助他,他拒绝了,他要自食其力,独自撑起这个家。徐佳浩用自己的钱开了一个小卖部,这样更方便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懂事的徍浩还经常抽空陪父亲去晒太阳。他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生活的艰辛和妈妈的离家出走而自暴自弃,心生怨恨。
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真实的故事啊!不少人在这个年纪还在爸爸妈妈的怀里撒娇,而他早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我们的周围,又有几人能具备他这样的美德呢?
前不久,我听爸爸妈妈说过一件事。在我外婆那里,有一个男孩,他的父母都在外面卖苦力挣钱,他和年迈多病的奶奶住在一起。男孩因为成绩不好,经常挨老师批评,结果他自暴自弃,逃学,偷东西,打架等坏习惯都染上了,初中没毕业就被学校开除了。辍学后,他不思悔过,反而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帮结派,好逸恶劳,吃香的喝辣的,泡网吧,父母给的钱远远不够花销,然后开始抢,偷,骗,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终于,他因为打群架,用刀子捅伤了别人而蹲进了监狱,为自己的丑恶行为付出了代价。
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600字
放眼现在,中国已经成了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中国也曾谱写过一曲曲灿烂的民族之歌,在这里诞生了无数个才能杰出的人。这些爱国才子原本留洋海外,但因祖国急需人才来建设新中国,他们舍弃了海外的高官厚禄,毅然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丰厚的待遇依然满足不了这些爱国之士,他们觉得再好的条件也无法弥补远离故土的遗憾。而他们之所以备受器重,就是因为他们所作出的一番事业,他们为科学奉献了毕业所学。为了能有一番作为,他们付出的勤奋比别人多出了不知多少:当别人在玩耍的时候,他们正在奋笔疾书,埋头苦读;当别人在休息时,他们正在挑灯夜读,笨鸟先飞;当别人还沉浸于梦乡的时候,他们早已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正因如此,他们才有了卓越的成功,这是我们远不及的,所以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以现在开始,学习真知,学做真人。
善是一个多么平凡的字眼,可它却是人品性最好的体现,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一个人如果心中有善,那么他的心胸一定十分宽广,因为他懂宽容,诗人雨果曾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宽广的人类的胸怀。”是啊,纵使大自然是多么的宽阔无边,但只要人们心中存善,那么心胸就会宽广,眼界就会开阔。
大千世界中的每一个事物都有美和丑两面。而美存在于许多地方,甚至于细微角落中。最美教师吴莉莉舍己为人,为了学生的安危不顾一切;最美司机吴斌心中怀有大爱,甘愿自己死去,也绝不让乘客受伤。这一切都是美的表现,这一切都是发自于内心的纯善、纯美之举。
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800字
轻轻合上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眼前不断浮现那一个个充满温情和力量的名字:信守承诺,几十年如一日为战友守坟的陈俊贵;年仅17岁,却已向贫困山区儿童捐款捐物长达20xx年的郭秦;六年来,风雨无阻推着残疾同学上学,愿做同学双腿的卿浩洋……
我不禁想起妈妈小时候常常教我吟诵的“人之初,性本善”的话语,妈妈常常告诫我:“一个人,一定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健康向上的人。”今天,这本书中的一个个例子和妈妈教我的话是多么吻合啊!
从书中走出来,细细回想,我竟发现原来在我的身边就有不少这样善良的人,只是我从未去认识和思考。我的邻居王爷爷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年近六旬,头发花白,满脸的皱纹似乎讲述着坎坷的人生。由于一次意外,他的一条腿残疾了,生活变得困难。村里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给他安排了卫生清洁的工作。王爷爷感谢村里的帮助,一丝不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每天天蒙蒙亮,他就骑着那辆垃圾车挨家挨户地收垃圾去了。看到村里花坛里长了杂草,虽不是他的份内活,可他却抢着清理。有人劝他:村里给你安排的工作睁只眼闭只眼,混过去就算了,大家都知道你腿脚不方便,不会怪你的。可王爷爷却一本正经地说:“做人总得有良心吧,我已经受到了照顾,理应做好这些的。”这些年,他就这样风里来雨里去,创造了村里一片整洁的环境。王爷爷虽然是个普通人,可他身上体现出的诚实、善良、知恩图报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吗?
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人外表的美,不一定能代表一切,而相反,人心灵的美,却可以代表一切。如果说人生是花,爱是花蜜,那么那些传递爱心的人,就是这春天里美丽的蝴蝶。
郭秦,一个普通的中学女孩,却在2019年被选为“第三届江苏省道德模范”,令人感动的是,郭秦姐姐家并不富裕,可她已经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长达十年之久,累计捐款12.7万余元,图书2300本,衣服200件。使许多孩子回到了课堂。二年级她在心里许下了一个承诺:要用稿费来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就是这个简单的承诺,成了郭秦姐姐写作的动力,也引发了她的爱心之旅。家庭环境造就了她勤俭节约的高尚情操,十年来她所得的一分钱稿费她都不会为自己买东西。对于穿着打扮,她也从不计较。可是,只要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慷慨解囊。她还说:“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
而我们天天要吃好穿好,还不满足,自己的零花钱都是为自己买东西去了,而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总是爱理不理的,有时从他们身边走过,都会捻着鼻子,还时不时的说上几句:“太臭了!”。可见我们是多么没有爱心呀!
善良是永远的美德。小小的善举会让社会这个大家庭更美好,更温暖,更和谐,更亲近。“从善”是一种竭忠尽孝、宽厚包容的心理素养。我们要存善心,养善念,行善事,做善人,真诚待人,谦和处世。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诚心诚意善待每一个人。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还有许多感动人心的故事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发觉。
读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以下两篇1000字的《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由第一范文网站为大家整理提供。
篇一
看完《少年向上真善美伴我行》,我对这真善美三个字有了更深的认识。人生追求自我完善无非就是为了达到真善美的境界。
真就是真诚待人。大家听说过“程门立雪”的故事吧:杨时成为官员后,在去上任的途中,不辞辛苦,特意去看老师程颐。一路上,杨时被凛冽的寒风吹着,雪花钻进了他的领口,鞋子早已被大雪浸湿,双脚冻得已经麻木了。他把衣服裹得紧紧的,依然迎着寒风匆匆赶路。当他来到老师程颐家时,恰巧老师正在炉边打盹。杨时见此情形不敢惊动,一直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外,等待老师醒来。过了很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站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脚下已有一尺多厚的积雪,鼻子冻得通红,程颐感动得热泪盈眶,赶忙起身把杨时请进屋。杨时的“程门立雪”,让后人看到了他真诚待人的一面。如果我们用真心来对待身边的人,我相信他们也一定会用真心来对你。这样一来,全世界就不会互相猜疑,互相欺骗。
善就是善良。善良就是对他人无私的关爱和祝福,是来自心灵深处真诚的怜惜与同情。“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是说如果对儿童不从小就进行教育,他先天的善性就会因为外界不良的影响而改变。在教育的诸多规侓中,重要的在于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善”就是要求人们不但不要做损于他人利益的事,而且还要多做有利于他人及社会的事,不计报酬,不计名利。
读《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有感
我们天天向上、我们沐浴着阳光雨露!生活中追求自我完善,也就是为了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可是现代的人们,大多数已经说不清所追求的真善美到底是什么,现在就让我们每天进步优秀一点,让我们与真善美一路同行,成就美好人生。我看完这本书了解认识了许多求真、向善、尽美的故事…
科学教人向善
在现在二十一世纪里,科学将会成为人类的生命。不懂科学就无法在这个社会里生存。如果有了科学的种子,精心培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就会不断生根、发芽、会结出累累硕果……
陶行知教育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他希望广大青少年学生除了要在学业上不断进步,还要多学习本领,追求真理,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善于洞察秋毫,留心一切微小的现象。并学会思考其中的奥妙,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人文教人向善
爱心就像温暖的阳光,给人们温暖舒适的感受,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就像是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得到心灵的慰藉;爱心又像是一座黑夜里的灯塔,使迷途的船找到属于自己的港湾。
正如同莎士比亚说过的那样,当爱心得以播种并传播时,幸福不仅降临于受施的人,也同样会赐福于施于的人。
爱可以是一个名词,但首先却是一个动词,他包括给予和分享,而不仅仅是等待别人的施予,更不该是理所应当的随意的索取。我认为团结友善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润滑剂,是心与心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