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有感600字
爱家的人言“家是心灵的避难场所。”;厌家的人言“家是争吵纠纷的根源。”而出自巴金笔下的家,给我们展现了一个逐渐走向衰败的家。
多数读过《家》的人都会赞美觉慧。认为他的反抗奋斗是青春热情的表现。但他又何尝不是加速这个家灭亡的祸首。众人都想方设法维持这个家,而他却不听亲朋好友的劝阻,参与罢课,参与请愿。从积极一面来说,在国与家中,他以大局为重,支持国家,他拥有不顾及,不害怕,不妥协的信念,反对觉新剑云的生活态度。他敢于打破封建的束缚和枷锁,向纯真的鸣凤表达爱情,执着的他积极编写书刊。但从相反的一面来说,觉慧与家族的规矩背道而驰。他的反抗在家族形成了恶劣的影响,从而加速了家族走向灭亡,当然,落魄的家必定会灭亡,但是,觉慧却加速了这一切。
当然他的结局也并不美好,面对,鸣凤,瑞钰和梅芳的死,他不能忍受,离开了这个家。
当然不能说他不爱家,他也希望自己的家人和他一起争取,自己愤斗,可是他并没有在意,无形的封建思想已给他的家人带来了心灵的锁,这把锁的钥匙他没找对。
也想聊聊陈建云。一个封建统治的畸形人,这个家中的一员,他从不反抗,也没想过挣扎,他是家中最软弱的人,但相比于觉慧,他更是家中合格的一人。但用当今的眼光,不果断,无志向,更无计划,是当今社会一个彻头彻脑的失败者。他只把自己对琴的爱看成一盏明灯,却从不敢琴知道丝毫,只想的是自己身体不好,家境不富裕,一个悲观者。
读《家》有感作文400字
《家》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位辛苦工作一天的爸爸,很疲惫了,可是刚回到家,儿子就向着他要钱,爸爸听了儿子的话以为儿子要拿钱去买一个傻瓜玩具或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非常失望,又想到自己工作一天这么辛苦,不由得发火了。
爸爸冷静下来以后,决定和自己的儿子好好沟通一下,不能这么盲从。爸爸走进儿子的房间和儿子一番交流之后,爸爸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儿子向自己要钱是为了能够攒足二十美元换来和儿子一个小时的时间。儿子的话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读《家》有感800字3篇
读《家》有感800字1
巴金,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这位文学大师的代表作。
小说《家》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小说觉慧,觉民,觉新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觉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他们追求先进的思想,关注时事,积极参加反封建活动,他们渴望自由的爱情,讨厌封建的家庭婚姻,讨厌连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缚,讨厌将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礼教中,就像觉慧与丫头鸣凤,明知道身份地位悬殊,却还是不顾世俗的眼光相互爱着,甚至当冯乐山要娶鸣凤做姨太太时,她宁愿投河自尽也要捍卫自己的爱情。而觉民与琴都是典型的先进青年,在他们见证了觉新、觉慧惨痛的爱情经历后决定奋力一搏,到最后终于赢得了他们的自由。而大哥觉新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现在的话说,他有着人格分裂症,他不满旧家庭的专制,然而作为长子长孙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束,他养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他不敢大胆反抗,义无反顾,以至于不能与自己喜欢的梅芬结婚,更是将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珏推向了死亡地带。
读《家》有感
《家》以作者巴金青少年时期的亲身经历为基本素材,带有自传性质巴金曾说:“要是没有我的最初二十年的生活,我也写不出这样的作品,”但《家》又不单纯是一部自传,而是对中国当年典型的旧父权制家庭败落史的现实主义的再现。
《家》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取材于感受至深的老家生活经历,描写了一个正在崩溃的封建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家》通过对美丽生命被封建制度摧残的艺术再现,控诉了封建社会制度的黑暗、腐朽和罪恶,同时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反抗,寄托了对未来新生活的期望。通过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三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为主干,揭露了封建家庭的败落,和青年一代对光明和新的道路的追求和探索。其矛头不仅针对旧礼教,而且更集中地指向了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沉痛地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深刻的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及其腐朽没落,同时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热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和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读《家》有感
巴金爷爷在我心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自从读了激流的第一部《家》之后,我觉得他更是一个勇于追求美好生活,勇于打破封建陋习的人。
《家》这本书主要描写了高氏家族的悲欢离合,描绘了许许多多不同性格的人,痛斥了人与人在交往中的黑暗、违心、奉承,通过描写三兄弟的性格不同和对社会、对未来不同的看法进行了层层分析,也决定了一个人最后的结局。小说中的人物上上下下不少于七十个,衰老的高老太爷专横跋扈,逼迫了许多正值青春年华的高家子孙走上了无底的深渊,甚至死亡之路。他不顾子孙们多么奋力的反抗,毫不体会他们的心情,逼觉明娶素不相识的女子,逼鸣凤嫁给一个荒淫残忍的老头做姨太太……这一起都令我又悲又愤。
此外,我对觉新、觉民和也有着自己的看法。
作为长房中的长子,觉新样貌清秀,品学兼优,本应有大好的前途与美满的婚姻,但在封建礼教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莫大的苦衷。他又是那么懦弱,丝毫不反抗,看着心爱的女人死去,看着自己的妻子死去,一点儿也没有反抗。他爱着他的妻——一个善良贞静的女子,但却不能保护她,让她任人摆布,他甚至还做过封建礼教的侩子手。我讨厌觉新这样的人,他不能争取自己所爱的梅,也不能保护自己所爱的妻,他是那样无能,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关系,也可能是长子的理由,但他却不知道,是他扼杀了两个最爱的女人的命。
可两个弟弟就截然不同了,三弟觉慧不但拥有进步的梦想,坚定的信念,他还坚持“五四”,对旧势力“不顾忌,不害怕,不妥协”。他最糊涂的时候也许就是在爱情面前,他的自私让鸣凤投湖自尽,却留给了他一具清白的尸体和一个苍白的吻,也正是她,让觉慧有了反抗的力量,赢得了光明的前途。巴金也在附录上说觉慧身上有一点他的影子,这样的人,是被社会欣赏的。
读《家》有感
读《家》有感
当我看完了《家》这本书,抬头望着正在尽兴玩着ipad的弟弟,才从高公馆那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中穿越回来。
巴金用自己的创作向旧社会旧制度进行猛烈的抨击,生动形象的揭示了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在巴金的笔下,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充满洋溢着信心,希望和力量。
《家》中的人物形象也是个性鲜明的,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制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纯洁、刚烈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瑞珏。以及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民、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