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

时间:2025-04-05

对外汉语教案(精选11篇)

对外汉语教案 篇1

  课标:第一单元语音部分(10课时),第七课时,声调

  学生:无汉语基础 以英语为母语的美国学生(18—20岁)(前面几个课时中学习完了声韵母及其组合)

  课型:综合型

  教学内容:

  声调(定义、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号、调值

  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知识目标:掌握汉语声调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能够识别四个声调,正确标调及读出四个声调

  3)情感目标:对汉字语音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调的调类,调号,调值

  难点:调值,及声调的实际读法

  教学方法:任务型教学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具:教材,黑板,课件PPT

  时间:上午8:00—8:45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5分钟)

  1) 复习声韵母(学生每天以不同的声母或韵母作为自己的名字,老师上课时点名,点到哪个声母或韵母,名字为那个声母或韵母的学生就答道。)

  2) 老师写几个声母,未标声调的韵母及这些声母与未标声调的韵母组合在黑板上,叫学生齐读(如:b, m, h, a, ei, ing, ba, ma, hei, bing )

  2、讲授新课 (15分钟)

  1)在黑板上板书一组标有声调的韵母(如: ā á ǎ à ),叫学生尝试着去读。

  2)导入本堂课所学内容——声调。

  3)讲解声调里面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声调的含义,调值,调类,调号)。

  4)借助五线谱引导学生找到四个声调的音位。

  5)对着五线谱逐一地教学生四个声调的读法(注重半上的教学)。

查看全文

对外汉语教学春节文化课教案(精选3篇)

对外汉语教学春节文化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2、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春节的活动。

  3、感受与同伴一起辞旧迎新的喜悦,感受过年的欢乐。

  4、参与节日游戏。

  5、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重点:

  了解春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和由来。

  活动难点:

  能大胆的与同伴交流、体验过春节的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剪刀、纸、红包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歌曲表演《新年好》

  二、基本部分:

  1、你们过年的时候都干些什么?

  2、了解过年的习俗和由来。

  我们过春节时除了要放鞭炮外,一家人还要在一起吃年夜饭、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走亲访友互相拜年、送贺卡、贴春联、贴福字、大人给小孩送压岁钱、舞龙舞狮等。

  3、教师提问:“那人们过春节时为什么要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呢?”(幼儿自由发表意见或和同伴相互交流)

  4、欣赏故事《年兽来了》。

  (1)年兽最怕什么呢?

  (2)年兽最怕三种东西:光、声响,还有红色。所以人们为了吓走年兽,常用贴春联、穿红衣、放鞭炮等方式来过年,见面时,还彼此说“恭喜恭喜”祝福彼此平安。

  5、分组过春节,感受过年的欢乐。

  “过年真开心,你们看各族人民都在互相拜年,(看拜年的课件)那我们就挑选你喜欢的方式来过年吧。”

  第一组:互相拜年。

  第二组:包饺子。

  第三组:剪窗花。

  第四组:拼年画。

  三、结束活动,分享过年的喜悦。

  过完年,我们小朋友就长大了一岁,那我们就不但要团结同伴,还要尊敬父母和老师,孝敬老人。

查看全文

《论语》教案(精选12篇)

《论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

  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

  重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法与学法

  教法:朗读教学法 探究法 归纳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通过熟读,明白其内涵,通过讨论,掌握其写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孔子及《论语》简介

  (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比较完整地体现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论语》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的《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誉为中国人的《圣经》。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三、课文内容提要及问题设计

  (一)内容提要

  本课所选内容主要涉及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关于读书做学问的,二是修身养性的,三是关于立志与自我人格完善的。

  (二)问题设计

  1.为什么每一则前面都有“子曰”呢?

  提示:子,指先生,因为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用“子”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所以《论语》中的“子曰”就是指孔子说的话。

查看全文

《论语》优秀教案(精选15篇)

《论语》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你们了解他吗?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读出气韵

  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我们可以读出气韵,读懂人物,读出智慧。下面就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不受约束地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派一个代表吧。(指名朗读,正音)(要读出韵味,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咱们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全班齐读。

查看全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精选16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 篇1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总课时:

  10 《论语》十则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

  一、激起兴趣,导入  学习

  1、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查看全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12篇)

论语十则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过程和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今天,我们要携手一起去拜访一位大人物,这个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他的智慧。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你们了解他吗?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十则。

  二、读出气韵

  这是同学们进入初中以来第几次接触文言文?你们知道要如何才能学好文言文吗?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朗读中,我们可以读出气韵,读懂人物,读出智慧。下面就请同学们摇头晃脑地,不受约束地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派一个代表吧。(指名朗读,正音)(要读出韵味,除了读准字音,还要咱们进一步了解课文蕴涵的深意。)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