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语言教案

时间:2025-04-05

《动物的语言》教案(精选3篇)

《动物的语言》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进一步了解噪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2、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制造噪音。

  活动准备:PPT课件、画册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出主题

  1.让幼儿说一说动物城里有什么?

  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我这儿有个故事,很特别,这个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动物城。你听说过动物城吗?你觉得动物城里会有什么?是呀,动物城里当然有动物,那除了……还有什么动物呢?

  :动物城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大的,小的,凶猛的,可爱的。那除了动物,这座城市里还有会有什么?(植物、汽车、高楼大厦)

  2.让幼儿观察大屏幕上出现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这是一座怎么样的城市?

  (美丽:的确很美。漂亮:喜欢吗?

  :就像你们说的,这座城市有花有草,到处干干净净的,生活在这儿的小动物们都很幸福。

  3.听小喜鹊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师:不过,这几天呀,动物城的小喜鹊带来了一个很重要的消息,听,小喜鹊在说什么呢?

  师:是呀,狗熊先生和狐狸先生都要开百货商店了,这下动物城里多了几家商店呀?

  4.请幼儿说一说开百货商店有什么好处?

  :是呀,有了两家百货商店就会非常方便,而且在买东西的时候挑选的余地就更多了。小动物们也觉得这是一件好事,于是,大伙都等待着百货商店快快开张。

  二、让幼儿欣赏故事:《动物城的百货商店》

  1、动物城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大家不高兴?

  :原来,狗熊和狐狸为了吸引顾客在门口装了喇叭。

查看全文

大班语言活动设计《动物的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动物叫声的含义,满足模仿动物叫声的游戏愿望。

2、通过人和动物对话的模拟表演,感受人与动物之间亲密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一:师幼两人表演。教师扮演狗的主人,幼儿扮小狗。主人用手抚摸小狗的毛,然后拿起肉骨头放在地上说:“吃吧,小狗。”小狗朝着主人“汪汪汪”地叫了三声(意为:谢谢主人,好吃,好吃)。啃起了肉骨头,吃完后又朝着主人“汪汪汪”地叫了三声(意为:我吃饱了,我要睡觉了),然后趴在主人脚旁睡着了。

2、情景表演二:一名幼儿表演小狗。小狗站在家门口,急促地叫个不停。

活动过程:

一、听听小狗的叫声

1、请幼儿观看情景表演一(只有口型,没有声音)。猜一猜,老师和小朋友表演的是谁?他们在说什么话?

2、幼儿根据表演者的口型及动作进行猜测。

3、观看有声表演,师幼一起揭晓小狗的叫声所代表的意义。

二、你演大家看

1、动物的叫声就是他的语言,他在说什么呢?请个别幼儿来扮演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一边做动作一边发出叫声,请的大家来猜一猜,你表演的是什么动物,在说什么。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设计情节让大家猜测,猜后再由表演者揭示设计原意。

3、观看情景表演二,小狗的叫声变得怎么样了?好像发生了什么事?小狗在说什么呢?

三、我和动物聊聊天

1、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也和动物聊聊天。幼儿2—3人一组,分别扮演人和动物的角色,运用动作和语言进行“交流”。

2、角色交流时,教师注意角色的语言和动作,尤其是动物角色,应注意发出富有意义的叫声,教师适时参加能力较弱的一组。

查看全文

动物的“睡眠”(通用2篇)

动物的“睡眠”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4、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动物的睡眠方式.

  5、学会作者分类进行说明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动物不同的”睡眠”方式.

  2、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向别人进行精彩的介绍。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子卡片、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知道人一般都是在晚上睡觉,白天工作,不会一睡几天不吃不喝。可是大家是否知道有的动物就能一睡几个月不吃不喝,这是不是很有趣呢?这些动物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呢?学完这课,你们就会知道。(板书课题)为什么将睡眠打上引号呢?有谁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1)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2)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学习本课生字。

  1、读准字音。

  (1)出示卡片、指名认读。

  (2)老师范读。

  (3)指导重点读音。

  2、记忆字形。

  (1)借助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2)分析重点生字。

  四、学生汇报初读的感悟。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2、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查看全文

世界动物日教案范文(精选4篇)

世界动物日教案范文 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10月4日是世界动物日,认识五大洲具有代表性的动物。

  2、增强幼儿对环境,对生态平衡的了解,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活动时间:20xx.10.4

  活动对象:

  中班组全体教师、幼儿

  活动准备:

  1、备课

  2、保护动物宣传片

  3、在班级博客上号召家长和幼儿共同开展活动

  活动形式:

  1、开展集中教育活动:语言《小动物的家》、美术《纸杯动物》、体育游戏《到动物家做客》

  2、10月4日下午3:50在大厅集中观看保护动物主题宣传片《保护动物、和谐自然》

  3、布置亲子作品,进行美工作品展。各班根据班级情况,可让幼儿与家长共同画一幅画,或者是手工制作,主题为“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4、各班将开展活动情况上传班级博客。

世界动物日教案范文 篇2

  一·活动名称:

  相亲相爱一家

  二·活动背景:

  1每年的'10月4日为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

  2地球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和动物共存亡,保护濒临灭绝的动物势在必行

  3不少人饲养家庭宠物,但大多数都只将它们当做无聊时的玩物,而不是真正的伴侣动物

  4世界各国对动物保护逐渐重视起来,国际上相继成立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绿色和平组织等非营利组织

  三·活动目的、意义及目标

  1增强同学们的保护动物意识,从善待周围小动物做起,做到充满爱心、耐心,真正的相亲相爱

  2增加同学们关于小动物生活习性的课外知识,从而让同学们有能力去关爱小动物,更好的关爱小动物

查看全文

动物怎样过冬?(通用16篇)

动物怎样过冬? 篇1

  设计思路: 在自由活动中,许多孩子拿出了书架上的百科全书翻阅着。“老师,这是什么蛇呀?”“蛇冬天是怎么过的?”“如果结冰了,小鱼在水中会不会被冻死”……孩子们地问题一个接着一个。时下进入隆冬,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有了新的探索问题。因此,在动物过冬的主题背景下,设计本次活动,促使孩子们积极主动地了解动物过冬的不同方式,激发孩子探索动物的愿望。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孩子自主性越强的较底结构的活动,其带给孩子的收益往往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选择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考虑到了以下几点: 第一、我们的“寒冷的冬天”的主题正好进行到“动物过冬”的小主题上,而本次活动正好是本次小主题的一个引线。活动中隐藏着许多的问题可以有待幼儿在后续的活动中继续探索,体现了活动的过程性目标。 第二、活动中设置了许多的问题情境和双向提问的空间,正好可以与我们研究的课题联系起来,而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有蕴涵着隐性的全语言的内容:如文字的出现、让孩子跟着逐个点读等,可以提高幼儿朗读的能力,为幼儿以后的阅读奠定基础。 第三、活动尝试让幼儿合作制作一份计划书,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同时制作计划书的过程也是幼儿有序地安排自己活动的过程,具有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同时,还有实践操作、同伴间的合作等等,综合以上这些特征,我认为这是一节探索型较强的主题活动。通过本次活动的实践,不仅可以带给孩子许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和空间,为他们以后有序的思考、安排事情奠定基础。对我而言也是一次具有挑战性的活动。 各环节渗透:本次活动渗透了语言、文字、思维、合作、表现等多方面的内容。  

查看全文

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精选2篇)

3、8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篇1

  第九节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实际上是对前面几节的总结,在总结过程中对科学的观察和比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同时,从分类学的角度对动物类群进行了大致的描述,使学生对动物分类在方法和结构上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鉴于涉及观察、比较和分类,特别是涉及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本课的讲授应充分利用标本,包括各种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标本和脊椎动物的骨骼标本,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整个动物界有一个尽可能全面而又直观的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等概念的形成。因此本课应安排在实验室进行。

  二、课时安排

  本节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及依据。

  3.初步了解动物界的组成。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对动物的简单分类。

  2.学会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三)情感目标

  1.认识观察、比较在生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教学难点 :认识动物界的组成。

  三、教学准备

  标本室内的各种动物标本(包括脊椎动物形态标本和无脊椎动物浸制标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骨骼标本。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标本,引出动物分类方法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