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目的

时间:2025-04-04

构造地质实习目的范文

  范文一

  一、 掌握地质填图技巧并完成湖山部分地区的地质填图

  二、 进一步巩固地质罗盘的运用

  三、 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实习点上的岩层进行分层, 测量产状,岩性描述

  四、 初步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地质思维 能力以及编写地质实习报告的方法

  五、 培养学生野外综合观察能力、地质思维能力和野外地 质工作基本能力

  六、 提高野外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练习定点及进行野外观察、记录作地质素描的方法

  八、 分析岩层剖面上看到地层的岩性变化

  范文二

  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通过观察辨别出岩石的种类 结构 矿物组成 颜色 以及特性

  2、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

  3、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矗构造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学等部分地质学课程,以及具有地形测量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以后各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为以后在地质找矿、勘查、科研工作中解决有关地质构造问题服务。

  构造地质学课程主要讲述地壳中各类中、小尺度基本地质构造的形态特征、分类、形成机制、形成条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以及地质构造观察、研究、制图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查看全文

构造地质实习目的

  构造地质实习目的:

  1、学会阅读和分析褶皱及断层发育地区地质图。

  2、学会分析构造发展史。

  3、掌握读图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综合读图和分析,进一步提高读图、制图和编写地质文字报告的能力,巩固所学的构造地质学相关知识。

查看全文

地质实习目的意义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锻炼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以利于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2、增加学生对社会的全面了解,丰富学生社会实际经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通过和企业接触与社会的交流,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工作态度;

查看全文

水文地质实习目的及任务要求

  (一)、教学实习的目的

  1、通过实习,加深学生对已学专业课程的理解,通过实践教学,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并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2、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初步掌握1:5万水文地质填图的整个工作程序和方法,了解各阶段之间的任务和相互关系。分析各种地质和水文地质现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图件的编制和水文地质报告的编写,使学生初步学会野外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综合分析研究和编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的基本工作方法。

  (二)、任务及要求

  1、通过野外调查,搜集有关资料,初步查明:

  (1)各类含水层的分布规律、埋藏条件,包括含水层的产状、层为、岩性、厚度、分布范围、埋藏深度、水位、涌水量、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

  (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动态及均衡的一般规律。

  (3)各类水点和岩溶点的类型及其分布,包括矿泉的调查,初步确定其价值与开发前景。

  (4)区域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工业和农业用水),对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前景作出评价。

  2、通过野外实测,编制各种图件。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交以下成果:

  (1).实习区水文地质实习报告一份:

  (2).实习区1:25000综合水文地质图一份;

  (3).1:实测剖面图(测区完整地层剖面);

  (4).原始资料:包括野外记录本、剖面记录表、厚度计算表、标本记录本;

  (5).化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6).岩石标本一套(以小组提交)。

查看全文

淮南地质实习目的

  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使用个阶段的影响,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测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中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已经向我们介绍了很多有关地质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平面的、抽象的,我们还需要理论结合实践,亲自去观察这些现象,通过实践,知识才变得具体了。

  实习地区地质概况

  实习区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2121平方公里,人口180万。淮河自西向东横贯,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八公山区的白鹗山,海拔242 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之间。

  淮河由西而东贯穿市区。淮河以南为丘陵,属江淮丘陵组成部分,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市境南、东、北为环绕而不连续的高低丘陵,环山均有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3000米,海拔17~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床浅滩。

查看全文

地质实习目的范文(精选7篇)

地质实习目的范文 篇1

  (1) 深化与加强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

  的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土木工程地质专业相关的专业

  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础。

  (2)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实习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和交

  通工程专业的热情和兴趣。建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与

  各类土木工程建设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协调关系的思想意

  (3) 对于与土木和交通建筑工程有密切关系的地址作用,地质现象

  及地质环境条件有较深刻印象。

  (4) 对于与土木工程和交通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有密切的工程地

  质工作的内容,过程与步骤有较清晰的感性认识

地质实习目的范文 篇2

  野外实习是《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途野外实习则是在短途野外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求对野外现象和课堂教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并在此认识上进行综合分析,在培养野外工作能力的基础上初步学会地学的一些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次野外实习要求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 继续学会利用地形图进行野外定点;学会野外读地质图、地形图;进一步掌握野外利用罗盘测量方位、产状、地形坡度以及野外定点的技能。

  2. 学会掌握野外地质和地貌剖面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能够识别基本的岩石类型,对地层进行分层划代;观测褶皱、断层等基本地质构造,并学会进行定量半定量的量计工作;能识别基本的地貌类型,并根据地形图和野外测量对地貌体进行定量量计。在此过程中应将野外实习内容和课堂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加深和巩固的目的,又达到延伸和扩大的效果。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