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地球村(通用3篇)
多元文化地球村 篇1
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2课时)
第二、三课时(总第14—15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教学难点:“开放的胸怀”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本框计划用两节课授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开放的胸怀
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 (见教材p61页)
说一说:
①如果你是mary,你会怎么办?
(造成对待礼品的不同处理方式,是因为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
②我们能以“好”或“坏”来评价mary的处理方法吗?
(对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能简单地说“好”或者“不好”,这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的处理方式。)
③有人说,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放意味着穿喇叭裤、戴蛤蟆镜。在今天,你认为开放的胸怀意味着什么?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
(我们应该把不同文化当作一面镜子来观照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长短,以便发挥我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中学生应该有开放的胸怀,努力学习不同文化的优点,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对待对方,容纳、悦纳对方,培养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开放性和虚心学习的精神。)
教师总结:
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胸怀,开放的胸花在今天就意味着:面对不同文化应采取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因文化不同而导致的行为方式的差异,要善于虚心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世界日益开放,与不同文化共处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地球在宇宙中(精选3篇)
地球在宇宙中 篇1
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宇宙的概念、明白宇宙的物质性和运动性。
2、掌握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
3、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思想。
4、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1、宇宙处于有序状态之中,是有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2、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天体系统的层次,天、地、人系统。
3、地球的特殊性和普通性。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绪论,知道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必修一主要学习人类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
[目录]:地球所处的自然环境包括宇宙环境(第一单元)、大气环境(2.1)、水环境(2.2)、地质环境(2.3)。各个环境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这一整体(第三单元整体性与区域性),这种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着人类的各种行为活动(第四单元)。
首先我们先学习一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单元遵从:宇宙——太阳系——地球,这一顺序,学习了人类社会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问题]关于宇宙您了解多少(随便说)?
宇宙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的《尸子》一书:“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即宇宙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都在探寻宇宙的奥秘。
一、宇宙: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科技水平的提高,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也在逐渐地深入。
地球只有一个(精选7篇)
地球只有一个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学习4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3.理解诗句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小节背诵。
2.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放飞美的希望,我们栽下爱的花朵,我们放飞和平的白鸽,我们开辟友谊的长河”等诗句的意思,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爱中永生的观念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地球只有一个,人类要好好保护它,要节约地球资源,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
教学准备
分小组分主题搜集有关环保图片和资料等。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配乐朗诵诗歌:
同在一片蓝天下长大,
森林小溪大草原围着我的家;
同在一片阳光下玩耍,
熊猫大象长颈鹿我们是一家。
你在大洋洲,
我在亚细亚,
一只鸟儿传过来你的悄悄话。
共同的天,
共同的地,
《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精选4篇)
《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呼、王、行三个生字。
2、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二、重点:
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三、难点 :
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四、学习过程:
(一)、5分钟工程
小组背诵《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二)、学习目标展示
1、学会呼、王、行三个生字。
2、初步了解太阳系里八大行星各自的特点。
(三)、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识
1、说说太阳系中八个行星的名字。
二、了解地球
1、找一找:在课文中找一找介绍地球的语句,出示:“地球是我们的美丽家园”,指名读。
2、说一说,地球美在哪里?向宇宙介绍一下我们美丽的家园。
3、看一看:欣赏地球的照片,如果也用“最”来形容地球,说一句话:地球最。
三、走近行星,感受特点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小组合作学习,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地球的七个兄弟各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行星 主要特点 行星 主要特点
金星 土星
木星 天王星
水星 海王星
火星
(2)小组交流展示
(3)结合图表,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呼
2、王
3、行
4、学生书写、展示、反馈、修改。
5、组词。
(四)、课堂检测
口头填空,指名朗读。
金星,的夜晚有时能够见到它。木星个头,水星,火星离地球。还有的天王星,的海王星。
板书设计
12、地球和它的七个兄弟
卫星绕着地球转(通用3篇)
卫星绕着地球转 篇1
目标
让幼儿用自己身体运动的办法,来体会地球和卫星运行的特点,发展幼儿动作的表现力和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准备
教师简单了解人造地球卫星旋转的情况。自制小坐垫若干个。
过程
1.让幼儿初步了解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特点,然后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卫星与地球的运行?
2.在讨论的基础上,幼儿两人一组,一人扮作“地球”,一人扮作“卫星”,进行身体运动的探索与实践。教师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可参考的活动方式有:
①“地球”端坐不动,“卫星”围绕着“地球”走、跑、跳、转圈爬等。
②“卫星”和“地球”相对而站,手拉手转圈。注意:身体要稍向后倾斜,手臂拉紧,可以沿不同的方向旋转。
③“卫星”双手抬着“地球”的双脚,“地球”两手撑地,一起慢慢地转圈。
3.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小圆,另一组在小圆外围成一个大圆,听到老师的指令后,两圆(两组幼儿)向相反方向运动(走)。老师可作两圆的圆心。还可以自编儿歌,如:“走走走,转转转,卫星绕着地球转”。
建议
1.“地球”最好坐在坐垫上旋转,以免弄脏磨破裤子。
2.幼儿牵手旋转,不能用力过猛,牵拉过快,以免拉伤关节或肌肉。
3.此活动可以和认识地球的教育活动配合进行。
4.有可能的话,此活动可以在室内较干净的地板上进行。
不断运动的地球(精选2篇)
不断运动的地球 篇1
第四章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1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东边的地方时总是比西边的来得早。
2.时区:把全球划分成24个 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区时: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区时计算原则:东正西负,东加西减
3.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即东经1160经线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4.日界线:以1800经线为基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曲折。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