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教案(精选17篇)
《第八次》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课文,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神,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第八课》。
三.初度感知:
1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检查预习的生字和生词(出示课件,生开火车读)【 侵略 英勇 失败 信心 磨房 蜘蛛 灰心 终于 感动 动员 抵抗 成功】
多音字 : 几 磨
学生读熟之后:读课文的情况“看来词语已经掌握的不错了,再让我们来检查一下。
2课文分为几个自然段?(5)(指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帮他们找一找错误。(一起纠正错误)
3同学们看着这些词(课件),再读读课文,能不能简单的讲述一下课文内容?
(1) 先联系讲
(2) 再指名讲 (2-3人)
四.精读课文
1.现在听老师讲一个故事,同学们边听边用心记住,一会让你们起来说说.
(讲蜘蛛结网的故事)
故事讲完了,谁能起来像老师这样讲一讲?
其实故事就在我们要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赶快打开书,自己来看一看,读一读.
(生讲1—2人)
2.你们想对这只蜘蛛说什么呢?
(生:不灰心,坚持不懈。。。。。。)
理解得很好,想不想通过朗读来表达你对蛛的赞美?
(生:练习读课文)找同学起来读,多读,体会,以读促解。
11第八次 教案(精选12篇)
11第八次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文本语言,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感受蜘蛛的品质,体会布鲁斯深受感动的原因。
3、通过动员军队、人民的语言训练,体会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的态度,懂得“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蜘蛛的品质和布鲁斯坚持不懈的精神;
2、内化文本语言,发展学生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继续和大家一起学习这篇外国故事——第八次(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侵略——英勇抗击”,请同学用上这两个词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
(为了抵抗外国的侵略,布鲁斯王子带领大家英勇抗击。)
3、过渡:古老美丽的苏格兰正经受着别国的侵略,为了保住自己的家园,英勇的王子布鲁斯带领军队和外国的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可是,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根据学生回答战争的结果是怎样的。
师解释“磨坊”:用人、畜牲、水力、风力转动石磨,代客加工小麦和其他谷类研磨成粉的地方。说明布鲁斯败得很惨,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能躲在磨坊里,也表明他受到的打击很大。
2、什么是“唉声叹气”,“不断地”呢?谁能学一学。
3、如果你是布鲁斯王子,在一连遭受了七次失败后,你的心情怎样呢?(请同学说说)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
4、看来,对于这场战争,王子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是吗?(引出比较“几乎”)
《第八次》教案(精选13篇)
《第八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
【教学设计】
一、谈话揭题,启发质疑
1、这是一个外国故事。板书课题:第八次。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对照拼音认读,尝试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1)文章的大意。
(2)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多次战败,几乎失去信心——蜘蛛启发,重新振作精神——赶跑敌人,终于抵抗成功”的内容提纲,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检查默读效果。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苏格兰布鲁斯王子抗击外国侵略者,连打了七次败仗,几乎失去信心。后来在蜘蛛结网的启发下,决心干第八次,终于赶跑了外国侵略军)
(2)文章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三、四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4、学习生字词。
(1)集中出示生字词。
qinluè zhàng mòfáng bìng yuán shāng xìn
侵略 打仗 磨坊 并 动员 受伤 信心
zhāo dǐ jī ōu zāo zhīzhū měng
第八次 教案(通用14篇)
第八次 教案 篇1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第八次》.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十一课《第八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大家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
二、 学生读文,作标记
三、 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的几乎是什么意思?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布鲁斯是怎样动员人民的?
四、 以学定教,研读课文
(出示多媒体.课件: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 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把它们进行比较,理解几乎的意思。
自读1、2两个自然段,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了?
学生读,回答。
师: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生答。
师:什么是唉声叹气?生说。师:唉声叹气是什么样子?生作叹息状
师:那不断地唉声叹气呢?学生表演。
师:此时的布鲁斯在想什么呢?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想什么?
(创设情境)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惫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
《第八次》教案(精选15篇)
《第八次》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启发质疑
1板书课题:第八次。
2学生读题: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哪些问题呢?
3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词,对照拼音认读,尝试联系上下文理解一部分词语的意思。
检查自学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齐读——指名读——擦去拼音抽查——齐读。
②指名讲意思:并 打仗 受伤 蜘蛛(看图) 几乎(差点儿) 唉声叹气
③查词典:
侵略 信心 动员 抵抗 欧洲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文章的大意。
(2)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多次战败,几乎失去信心—一蜘蛛启发,重新振作精神——赶跑敌人,终于抵抗成功”的提纲,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3检查默读效果。
(1)指名说说课文大意。
(2)文章层次划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第二部分是第三、四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五自然段。
4指导书写
1讲解字形。
左右结构,写时左小右大,右边的第一笔“撇”要写短平,“横”要稍倾,“斜钩”要写舒展,“点”要写在“竖提”的下面。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1第八次 教案(精选11篇)
11第八次 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和背诵课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凭借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布鲁斯王子屡战屡败 的不懈精神。
【重点、难点】
⒈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按事件发展的顺序的方法写一段话。
⒉弄清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外国历史故事,题目是“第八次”。看
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想到那些问题呢?
2.让我们带着这几个问题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检查自学情况。
a简介“欧洲”、“苏格兰”,这两个都是地名。“布鲁斯”
是人 名。(范读、齐读这3个词语)
b出示词语
侵略 打仗 受伤 磨坊 信心 并且 招集 动员 抵抗
c自读
d指名读
2.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