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总结

时间:2025-04-04

调查报告总结范文(通用22篇)

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篇1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的激发了人类的需求欲望。因此,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提取自己所需的淡水、矿物质等自然资源以满足这日益膨长的物质需求。人类社会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如今,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稀缺等已经变得耳熟能详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也日渐的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呼声已越发清晰,印入每个人的心中。通过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学习,加上自身对资源节约的一些认识,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中去,将资源节约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学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资源保护做出更科学有效的贡献。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系统会发生矛盾或冲突,并不能自发地实现相互协调。因此,政府必须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实行一系列有效的政策,相机调节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来说,政府可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或称为经济手段)两种类型。从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政府的财政政策无疑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推动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资源与财政政策的研究现状

  资源与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所涉及的政府收入与支出政策、措施。一个完整的资源与环境保护财政体系框架包括环境与资源税收制度、排放污染物收费制度、环境保护政府预算支出制度、环境相关公共物品的定价机制、环境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各类政府环境基金管理办法等。

查看全文

调查报告总结(精选22篇)

调查报告总结 篇1

  榛子是铁岭县的林业特产之一,以果大、皮薄、味美而著称。经过近几年的连续开发,我县的榛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垦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全县野生榛林垦复面积已经达到13万亩,20xx年我县正式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乡"。榛子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铁岭县发展榛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铁岭县地处辽宁省北部,境内东部为长白山余脉,属长白山植物区系针阔混交林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和土壤都十分适合榛子生长。全县野生榛林总面积17万亩,约占全市榛林总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平顶堡、李千户、横道、大甸子、鸡冠山、白旗寨、腰堡、熊官屯、种畜场等九个乡镇(场),其中李千户、横道、平顶堡3个乡镇集中连片的榛林就有6万多亩,成为全县重要的榛子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榛园8处,年产榛子1000余吨,产值6600万元。仅榛子生产一项,东部山区9乡镇年人均增收近300元。

  (二)生态优势。榛子主要生长在我县东部山区,远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本身就可以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标准。同时我县又具备了发展绿色榛子和有机榛子的环境基础。20xx年,全县的187万亩耕地、山林、水面通过了环境评价。20xx年以来,又先后被评为省级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县、"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整体推进示范县。20xx年李千户乡的1万亩榛林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些都为发展绿色和有机榛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调查报告总结范文(精选25篇)

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篇1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的激发了人类的需求欲望。因此,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提取自己所需的淡水、矿物质等自然资源以满足这日益膨长的物质需求。人类社会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如今,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稀缺等已经变得耳熟能详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也日渐的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呼声已越发清晰,印入每个人的心中。通过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学习,加上自身对资源节约的一些认识,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中去,将资源节约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学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资源保护做出更科学有效的贡献。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系统会发生矛盾或冲突,并不能自发地实现相互协调。因此,政府必须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实行一系列有效的政策,相机调节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来说,政府可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或称为经济手段)两种类型。从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政府的财政政策无疑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推动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资源与财政政策的研究现状

  资源与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所涉及的政府收入与支出政策、措施。一个完整的资源与环境保护财政体系框架包括环境与资源税收制度、排放污染物收费制度、环境保护政府预算支出制度、环境相关公共物品的定价机制、环境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各类政府环境基金管理办法等。

查看全文

调查报告总结(精选24篇)

调查报告总结 篇1

  榛子是铁岭县的林业特产之一,以果大、皮薄、味美而著称。经过近几年的连续开发,我县的榛子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垦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全县野生榛林垦复面积已经达到13万亩,20xx年我县正式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榛子之乡"。榛子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和农民致富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铁岭县发展榛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铁岭县地处辽宁省北部,境内东部为长白山余脉,属长白山植物区系针阔混交林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和土壤都十分适合榛子生长。全县野生榛林总面积17万亩,约占全市榛林总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平顶堡、李千户、横道、大甸子、鸡冠山、白旗寨、腰堡、熊官屯、种畜场等九个乡镇(场),其中李千户、横道、平顶堡3个乡镇集中连片的榛林就有6万多亩,成为全县重要的榛子生产基地。目前全县建成千亩以上标准化榛园8处,年产榛子1000余吨,产值6600万元。仅榛子生产一项,东部山区9乡镇年人均增收近300元。

  (二)生态优势。榛子主要生长在我县东部山区,远工业和生活污染源,本身就可以达到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的标准。同时我县又具备了发展绿色榛子和有机榛子的环境基础。20xx年,全县的187万亩耕地、山林、水面通过了环境评价。20xx年以来,又先后被评为省级优势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县、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示范县、"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整体推进示范县。20xx年李千户乡的1万亩榛林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这些都为发展绿色和有机榛子奠定了坚实基础。

查看全文

调查报告总结(精选28篇)

调查报告总结 篇1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的激发了人类的需求欲望。因此,人类不断的向大自然提取自己所需的淡水、矿物质等自然资源以满足这日益膨长的物质需求。人类社会在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在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如今,气候变暖、淡水资源稀缺等已经变得耳熟能详了。各国政府和世界组织也日渐的将其提上了议事日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呼声已越发清晰,印入每个人的心中。通过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学习,加上自身对资源节约的一些认识,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到实际中去,将资源节约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学习,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为资源保护做出更科学有效的贡献。

  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系统会发生矛盾或冲突,并不能自发地实现相互协调。因此,政府必须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通过实行一系列有效的政策,相机调节各系统的活动,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一般来说,政府可采取的手段主要包括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或称为经济手段)两种类型。从世界各国环境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来看,政府的财政政策无疑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有利于推动资源与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资源与财政政策的研究现状

  资源与财政政策是指国家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向社会和公众提供环境服务,保障国家环境安全所涉及的政府收入与支出政策、措施。一个完整的资源与环境保护财政体系框架包括环境与资源税收制度、排放污染物收费制度、环境保护政府预算支出制度、环境相关公共物品的定价机制、环境资本市场管理制度、各类政府环境基金管理办法等。

查看全文

调查报告总结范文十篇

调查报告总结范文 篇1

  蔬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但其营养成份受到关注,可能受到的污染更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蔬菜更是老百姓餐桌上每天必备的食品之一,作为生活质量提高重要标志,其食用安全是最起码的要求。但是由于违禁农药使用和过量的农药残留,全国各地区市场流通的蔬菜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蔬菜中毒”事件也是频繁发生,对人民的健康生活构成威胁。

  经过一番思考后,我们开始调查的第一步:对附近主要以种植蔬菜为生的农村的菜农进行口头调查,内容主要是怎样使用农药杀虫以及对使用的农药有什么了解。在被调查的菜农中,绝大多数人可以说对农药知识一窍不通,他们关心的只是把蔬菜种“好”,卖个好价钱。对其它隐藏的一些东西漠不关心。调查的第二步:对菜农普遍使用和农药店大量出售的农药的成分和含量进行调查,由于我们无法对农药进行实践性测试,只好依照农药标签的说明记录下成分和含量。在我们取样的14种农药中,全都含有剧毒有机磷和高毒元素硫等。这两方面都给蔬菜农药残留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最后我们对为什么中国农药比国外的“毒”展开调查。在被调查的几位菜农中,他们根本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乡农技部几位人员也不知道!最后还是县卫生局的一位人员告诉我们答案: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以前菜农是不断加大量使用农药来杀虫,使一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后来生产的低毒农药根本不好使,所以产商只好更“毒”,“杀虫实效”性原则一步步把中国的农药给毒化了!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