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苏科版)
《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教学设计(苏科版)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 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按要求画电路图及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教学难点: 串联、并联电路的识别
教学方法: 学生分组科学探究、讨论和交流、讲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活动:
怎样使两个小电灯亮起来?
二、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使一个小灯泡亮起来的连接方法,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应当怎样连接电路?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电源、两只小灯泡、开关和导线。尝试着连接一下。
3、将学生连接好的一个串联的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进行演示,讲解。再将学生连接时的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演示、分析。然后请学生总结出什么是串联和并联。
4、总结:
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3)初步培养学生的电学实验操作技能。
(4)初步了解开关在电路中不同位置时的控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让学生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通过例举生活、生产中的简单串、并联电路的实际应用,让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使学生得到安全用电的初步教育。
【教具及实验器材】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初中物理电学磁性元件一套,1.5v干电池60节,2.5v的小灯泡(灯座)60个,开关60个,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目 标
激
趣
引
入
1.复习常见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出示一长串小彩灯,并接通电源使它发光。
3.多媒体放映家庭照明电路中用电器工作情况。
4.激趣引入新课。
1.练习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观察小彩灯的发光情况。
3.思考小彩灯及家用电路元件的连接。
4.讨论提问。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电路元件符号的画法。
2.通过观察小彩灯的发光现象及家庭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强烈的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