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电路(精选2篇)
连接电路 篇1
一、课文说明
本课和第7、8两课共同教材电的教学单元,从能力培养上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指导学生逐步认识简单电路的知识。
1、教学目标
通过让学生,使学生对简单电路的组成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
初步认识电池、导线、开关在一个电路中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前准备
电路示教板(使元件能固定在板上,把示教板立起来,以便更好的指导学生实验) 电池 各种导线
分组实验材料:学生电源盒 开关 导线 小灯座 电珠
二、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手电筒,有谁用过?它有一些什么东西呢?
学生:小电珠、电池、金属外壳
板书:电珠 电池
谈话:电筒中的小电珠为什么会亮呢?老师这也有一个小电珠(出示电珠),怎么样做才能使这只小电珠亮起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电珠发光的连接方法。
板书:
(二) 学习新课
1、 认识简单电路
(1)认识电路元件的作用
提问:要使小电珠亮起来,除了需要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电池 电线(导线)
提问:电池有什么作用?导线又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提供电 连接作用(让电通过)
谈话:导线的作用是,让电路在上面流动,导线当中必需有金属的部分,像这样的铁丝就可以用来,而棉线,笔能吗?一根完整的导线在它金属丝外面还要穿上一层橡胶衣服。(出示扒开橡胶皮露出金属的各种导线)
简单的电路教案(精选6篇)
简单的电路教案 篇1
1、简单电路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简单电路中各种构件的名称和作用。
(二)能力目标:
能够动手连接简单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三)情感目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有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就能掌握更多地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地基础。
二、教学重点:
(一)认识电路中的基本构件。
(二)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三、教学难点:
(一)动手连接一个简单电路。
(二)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四、课前准备:
(一)教师准备:
电流实验盒、大号电池、图钉、回形针、小硬纸板、红绿小灯泡、小电机、小喇叭。
(二)学生准备:
大号电池(学生每人自带一节)、尺、笔。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现在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电话等现代化家用电器。晚上上街到处是灯火通明,五颜六色,美丽极了。你知道小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吗?
(二)新课课题:
1、简单电路
(三)思考问题:
我们家的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它用了些什么物件?
学生回答:电线、开关、灯泡。
教师说明:我们家的灯泡和其它电器都是220伏的交流电,是民用电,对人体有危险。我们不能用手触摸,会触电死亡。安全电压是36伏以下,它对人体没有危险。我们上课用的是电池,它是直流电,电压是1.5伏,对人体没有任何危险。
(四)认识实验电路中的构件:P30
1、电源(大号电池1.5伏,凸起的一端是正极,用“十”表示,另一端是负极,用“一”表示)。2、导线(有铜芯、铝芯,外面有绝缘层)。3、开关(单联、双联)。4、小灯泡(有1.5伏、2.5伏、4.5伏等多种,一般选用2.5伏).
《简单的电路》教案集锦(通用7篇)
《简单的电路》教案集锦 篇1
教材分析
学生认识了灯泡为什么发光以后,此时会很自然地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教室和房间都能有电照明呢?本课就和学生一起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两课的基础上已经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并能总结概括,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设计简单易操作的实验活动,有效地观察简单电路的构成,提升为复杂线路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领学生见识周围常见的线路,知道线路的组成情况,了解线路的用途。
2、能力目标:实验和观察常见的简单线路,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的画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简单线路的兴趣,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线路的理解。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老师这儿有只箱,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3、教师演示并让学生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
4、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
电路连接方式说课稿(通用4篇)
电路连接方式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知道电路有两种基本的连接方式。通过探究实验的观察、比较,探究出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在探究中,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2.能利用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判断生活中电路的连接方式,让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激发学习热情。
主要教学内容
1.电路有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并联。
2.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
3.家庭电路等常见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课题
针对两个暗箱进行演示实验。
2、探究电路连接的两种基本方式
请学生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出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的电路。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对两个暗箱的连接情况作出猜想。
学生互相讨论并试着连接。将成功的电路连接在导引卡上用电路实物图表示出来。
用实物投影交流探究结果。
对照电路图教师介绍串联、并联电路的概念,和并联电路中干路、支路的区别。
提问:通过探究,你现在是否能分析判断出暗箱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师指出: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都可以实现一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因此要区分两个暗箱的连接方式,还必须对两个电路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反思:利用暗箱引入课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对原因的合理猜想会使接下来的探究事半功倍。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用电路图直观地表示电路的连接情况,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借助电路图介绍概念,直观形象。通过学生的思考,对探究结果是否能解决“暗箱问题”做出评价。
电路图(通用12篇)
电路图 篇1
教学课题
电流和电路
授课时间
第 5 周第 1 课时
授课者:郭中
学习目标
知识和技能
l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l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l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l 观察简单的电路,尝试用开关控制一个用电器的工作
l 尝试用符号来表示电路中的元件,绘制最简单的电路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l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电流、电路,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器材
分组:小灯泡、小电动机各一个、一个开关、两节电池(带电池盒)、
一些导线、发光二极管
演示:各种电源
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注意: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1.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3.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4.电流方向:正极用电器负极
教学过程(www.diyifanwen.com)
教学内容和环节
电路和电路图教案示例(精选2篇)
电路和电路图教案示例 篇1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基本作用,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知道短路及其危害。
2.能画出常见的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二)教具
电池两节,电灯、开关、电铃各一个,磁性黑板一块,导线若干根,电路常用元件示教板块,投影仪,投影片,手电筒。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2.引入新课
实验:在磁性黑板上连接如图1所示电路,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先后取走电路中任一元件,观察小灯泡是否还能继续发光。将小灯泡换成电铃,重复上面的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让同学思考一个正确的电路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3.进行新课
(1)电路的组成
①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一个正确的电路,无论多么复杂,也无论多么简单,都是由这几部分组成的,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电路都不会处于正常工作的状态。
②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③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继续刚才实验1的演示,重做图44的实验,合上开关,小灯泡发光。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打开开关,或将电路中的某一部分断开,小灯泡都不会发光,说明电路中没有电流。这种因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