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秋千教案(精选11篇)
荡秋千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这充满朝气,欢乐的童心世界。
2、通过节奏拍击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歌曲中的节奏难点。
3、在学唱过程中了解仡佬族歌曲欢快的情绪,并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引导学生学习歌曲处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开始本堂课的学习。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一首《爱我中华》唱的是中国一共有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就有55个。我知道大家课外知识都很丰富,那么,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二、走近仡佬族
1.老师最近也去了解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民族,它是
出示仡佬,并标注拼音
2.你知道仡佬族吗?
仡佬主要居住在去南贵州广西等地,现有四十三万人。
你想不想跟着老师的步伐再去深入了解下仡佬族呢?
三、节奏练习
我们迈着轻盈的步伐走进仡佬族。全体起立,跟老师一起轻轻地走。 X X X X X|x.x
X X X – 请听第三条有什么特点: 迅速停止,在音乐中,迅速停止用什么符号——休止符
第一条节奏:附点四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第三条节奏:迅速停止;
四、歌曲学习:
1.我们走啊走,走啊走,来到了仡佬族的村庄,一进村子,就发现有很多小朋友在——出示图片 荡秋千,他们呀荡得非常的高兴,一边荡还一边唱歌。
小班荡秋千游戏教案(通用2篇)
小班荡秋千游戏教案 篇1
(一) 目标:
1、感应曲式,感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2、会根据乐曲节奏使用道具。
(二) 准备:
1、音乐CD。
2、道具:碰铃、三角铁、呼啦圈。
(三) 过程:
歌曲:乘着白云荡秋千。
曲式:
A——感应乐句
B——感应两大拍
1、全体个别
A段:坐下或跳跃,空手抓白云。
B段:前/后、左/右摇摆状。
2、两人一组牵手
A段:到处逍遥走,依乐句换方向。
B段:面对面或背对背,左右摇。
手摇铃
A段:敲奏手摇铃,每乐句拍换方向。
B段:摇奏手摇铃,原地左右摇摆。
A段:两人面对面,各拍奏一个乐句。
B段:两人共握手摇铃,原地左右摇奏。
呼啦圈荡秋千
1、两人共持呼啦圈。
A段:绕圈走。
B段:左右摇摆。
2、两人对站呼啦圈前。
A段:以脚跟,左右轮替点圈内。
B段:左右摇摆。
小班荡秋千游戏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了解荡秋千的注意事项。
2、会正确荡秋千,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四张;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
我喜欢玩的玩具,引出活动内容。
1、教师提问:你最喜欢玩什么玩具?
2、幼儿自由讨论。
3、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玩的玩具。
4、提问:玩玩具时要注意什么呢?
5、小结:玩玩具时,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玩,不能做危险的动作。
(二)教幼儿掌握荡秋千的正确方法。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每幅图的内容。
大班美术:我在荡秋千
活动目标:
1.能画出人物在荡秋千时的基本动态特征。
2.尝试合理安排、布置画面,处理主要形象与次要形象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过荡秋千的愉快经验,并观察人们在荡秋千时的动作、神态。
2.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工具,幼儿用书:《我在荡秋千》。
活动过程:
1.师幼一起回忆并讲述荡秋千时的情景,观察幼儿用书《我在荡秋千》中的画面。
教师:你荡过秋千吗?秋千是什么样的?你是怎么荡的?荡秋千时心情怎样?从哪里表现出来的?正在荡秋千的小朋友的头发和衣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秋千越荡越高,小朋友会有什么动作和表情?
2.师幼共同讨论画面的构图方法,合理安排画面。
(1)这幅画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荡秋千的人画在纸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秋千朝前飞还是朝后飞?怎样画才能表现出荡秋千时的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