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数式》教案(精选14篇)
《代数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代数式概念的基础上,能把简单的与数量有关的词语用代数式表示出来,数学教案-列代数式。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3. 通过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建议
1.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列代数式。
难点:弄清楚语句中各数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2.本节知识结构:
本小节是在前面代数式概念引出之后,具体讲述如何把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出来。课文先进一步说明代数式的概念,然后通过由易到难的三组例子介绍列代数式的方法。
3.重点、难点分析:
列代数式实质是实现从基本数量关系的语言表述到代数式的一种转化。列代数式首先要弄清语句中各种数量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把各种数量用适当的字母来表示,最后再把数及字母用适当的运算符号连接起来,从而列出代数式。
如:用代数式表示:比 的2倍大2的数。
分析 本题属于“…比…多(大)…或…比…少(小)”的类型,首先要抓住这几个关键词。然后从中找出谁是大数,谁是小数,谁是差。比的2倍大2的数换个方式叙述为所求的数比的2倍大2。大和比前边的量,即所求的数为大数,那么比和大之间量,即 的2倍则为小数,大后边的量2即为差。所以本小题是已知小数和差求大数。因为大数=小数+差,所以所求的数为:2 +2.
4.列代数式应注意的问题:
(1)要分清语言叙述中关键词语的意义,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要注意题中的“大”,“小”,“增加”,“减少”,“倍”,“倒数”,“几分之几”等词语与代数式中的加,减,乘,除的运算间的关系。
代数式(精选15篇)
代数式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 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 ,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对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的概念。对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如:2, 都是.
(3)是用基本的运算符号把数、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一定要弄清一个有几种运算和运算顺序。不含表示关系的符号,如等号、不等号.如 , ,等都是,而 , , , 等都不是.
代数式(通用12篇)
代数式 篇1
一、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使学生理解的概念,理解一些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对符号语言有进一步的理解;
3. 能说出一个表示的数量关系,能列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的概念。
难点:把数式数量关系用简明地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1. 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 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3. 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答:1.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
2.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3.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a×b)×c=a×(b×c)
用字母表示乘法对加法分配律:
a×(b+c)=a×b+a×c
以上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还有什么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呢?
(二)新课
Ⅰ.的概念:
下面看几个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1. 如果甲数为x,乙数为y,那么甲、乙两数的差是多少?
答:甲、乙两数的差是x-y。
2. 如果长方形的长各宽分别为a和b,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a+b);
长方形的面积是a·b。
3. 如果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梯形的面积是
现在我们来分析上面四个公式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1)这些式子中,都含有数字或表示数字的字母;(2)它们都是用运算符号连接起来的。
代数式初步知识整理和复习
代数式
一、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 使学生理解的概念,理解一些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对符号语言有进一步的理解;
3. 能说出一个表示的数量关系,能列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的概念。
难点:把数式数量关系用简明地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
1. 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2. 怎样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3. 怎样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
答:1.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a+b=b+a
2. 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b=b×a
3. 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a+b)+c=a+(b+c)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a×b)×c=a×(b×c)
用字母表示乘法对加法分配律:
a×(b+c)=a×b+a×c
以上是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还有什么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呢?
(二)新课
Ⅰ.的概念:
下面看几个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1. 如果甲数为x,乙数为y,那么甲、乙两数的差是多少?
答:甲、乙两数的差是x-y。
2. 如果长方形的长各宽分别为a和b,那么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答:长方形的周长是2(a+b);
长方形的面积是a·b。
3. 如果梯形的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
答:梯形的面积是
现在我们来分析上面四个公式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1)这些式子中,都含有数字或表示数字的字母;(2)它们都是用运算符号连接起来的。
实际上,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就是。
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如5,a,m等都是。
说明:
(1)这里的运算是指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可以提出“开方”这个词,以后要学)。
代数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
2.了解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讲解,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 知识结构:本小节先回顾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体现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 ,现在,从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认识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对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了的概念。对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1)从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始,体现了特殊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出现,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如:2, 都是.
(3)是用基本的运算符号把数、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一定要弄清一个有几种运算和运算顺序。不含表示关系的符号,如等号、不等号.如 , ,等都是,而 , , , 等都不是.
3.教学难点 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的意义,一定要理清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顺序。用语言表达的意义,具体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