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教案

时间:2025-04-05

《大海》教案(通用12篇)

《大海》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查看全文

《大海》教案(精选11篇)

《大海》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问题研究法。对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组织学生讨论研究。

  3、阅读评点法。对精彩的词句引导学生鉴赏评述。

  ◆媒体设计

  投影仪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设计

  我国是诗的国度,当我们徜徉在唐诗宋词优美的诗境中时,也不妨调转艺术的轻舟,扬起思维的双浆,驶向外国诗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领略到另一番艺术的优美风光。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写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诗——《致大海》。

  二、解题

  《致大海》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逢迎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革职遣送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篇。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诗歌具有跳跃性,学生初读这首诗时,一时难以把握结构思路,可设计下面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去领悟思考,从而把握诗歌的思路。

查看全文

一滴水与大海(精选2篇)

一滴水与大海 篇1

  第二课:我与我们 课题1、一滴水与大海日期年  月   日   星期教 学 目 标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分辨小团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的不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愿意为集体做事。重点难点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 理解个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教具教学过程第一层次: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首先,以引言中的故事寓意,从个人离不开集体和集体中不能没有个人这两个方面阐述了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释集体的概念、集体的特征和集体的层次。安排探究活动——“寻找校园中的集体”。测试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明确什么是集体,澄清在相关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培养学生观察、辨析的能力。其次,个人依赖集体教育。从原始人的生存离不开集体,现代人类的生活更离不开集体说明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再具体到学校生活,说明学生个人对班级、学校集体的依赖的道理。体验活动——“如果我离开了班级和学校,我的学习和成长将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重点剖析集体对个人的影响。最后阐释集体离不开个人的道理。体验“个人行为对集体的影响”,认识到自身对集体的重要性。说明了个人与集体的相互依存性。第二层次:以集体利益为重。首先明确指出:团结的力量来自集体成员都能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对集体利益、个人利益、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概念进行解释。进一步阐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的一致性。一个人如果过分追求个人利益,最后将既损害集体利益,又损害个人利益。并用“从瓶中拉小球”的活动强化认识。最后,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辨析。第三层次:反对小团体主义。以“许一凡该什么办”的案例引出对什么是真正的集体利益、什么是真正的集体主义的思考,明确小团体主义不等于集体主义,小团体主义对集体有很大的危害。引导学生分析校园中存在的小团体主义现象。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1、  一滴水与大海 1)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集体的概念、集体的特征和集体的层次 ①     个人离不开集体和集体中不能没有个人、②     个人依赖集体教育、 ③     集体离不开个人 2)以集体利益为重。3)反对小团体主义教学反思领导审阅意见

查看全文

《大海的歌》(精选14篇)

《大海的歌》 篇1

  教学目标 :

   1、读懂句子,理解内容,学习作者是怎么观察的。

  2、了解作者在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种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3、理解课文中大海两次“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播放大海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

  2、昨天,我们随着作者去看大海,在出发前老师问一下,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三、读第二、三节课文,思考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读后讨论、板书

  2、出示句子1

  你认为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象心里会怎么想?

  你能读好它吗?

  3、出示句子2

  同上

  4、作者的心情是这样的愉快,站在海轮上,听着浪花的声音也觉得大海也在欢唱。

  请同学们读第三节

  5、请同学们齐读第二、三节,要读出大海唱歌的景象。

  四、大家读得真好,让教师也仿佛听到大海在唱着欢乐的歌。那么大海为什么还要唱一曲新歌呢?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法学习课文第四、五节。

  1、读课文,思考作者在大海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划出重点句子,想想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3、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人小组自学

  4、讨论:看到了什么?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5、出示句子(课后2)

  6、看到我国自己生产的石油钻探船,作者心里会怎么想?所以我仿佛听见( )

  齐读第五节,抒发感情

  7、请同学们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朗读第四、五节

查看全文

《大海的歌》教案(精选12篇)

《大海的歌》教案 篇1

  一、领会景色的美

  课文的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出海前,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色。按照由上到下(蓝天、白云→碧绿的海),由近及?眼前的……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的空间位置描绘了码头上景色的绚丽美。在讲读过程中,要让学生细心地领会,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导读可按如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默读感知美

  首先可让学生独立默读第一段,划出描写景色的词语(蓝天、白云、碧绿的海、朝阳),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描绘一番这幅画面的色彩美。

  第二步:轻语品味美

  在抓住了描写景色的重点词语、对美丽的景色有了初步的感知之后,可让学生放缓速度,轻声地品读这段课文,然后说出描写的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及远)。最后再让学生合上书,闭目想象景色美的画面,自然就会品味出码头上美丽景色的空间美。

  第三步:听读领会美

  在感知码头上美丽景色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听一听教师(学生也可)高水平的配音朗读(可配用有关歌颂海上风光的乐曲),使学生在情境和氛围中领会出码头上的画面的绚丽,进一步深入理解景色的美。

  二、体验景物的美

  作者登上一艘海轮,在驾驶室里瞭望,看到了海港里壮丽的景物。在讲读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很好地体验,受到美的感染。导读可按以下三步操作。

  第一步:领读揣摩美

  在讲读第二段(第2自然段)的时候,可找一名朗读能力较高的学生领读。并令其在听和读的过程中,认真地揣摩海港里的景物美,同时找出有关的重点词语(吊车有如密林——多的美,海轮有如卫队——神圣的美),然后说出这些词语的意思(比喻意)。

查看全文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17篇)

《大海的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篇1

  (课前,黑板上板书:12 大海的歌)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12课《大海的歌》。(老师手指黑板上的课题)请大家通读一下全文,找出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在码头、海港、海上看到的景象?

  生:(读全文,同桌小声议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谈谈自己的意见?

  生:我觉得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二、三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港里看到的景象。第四、五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在海上看到的景象。

  师:你找对了,说明你读书时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下边,咱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学习。

  师:刚才这位同学已经说了,第一自然段是写作者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请你读读这段。请大家思考:这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意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边说边板书:码头)

  〔启发思路,为学生阅读定向,层层深入地读懂一段话。〕

  生:这段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得到通知。第二句写向码头走去。第三句写在码头上看到的景象。第三句写得好。

  师:请你读读第三句,谈一谈这句为什么写得好。

  生:(读第三句)通过这句,作者把码头的早晨写得跟画一样美。

  生:码头的早晨有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刚刚升起的太阳,非常美丽。

  师:是的,码头早晨的景象确实非常美,蓝天、白云、碧绿的海,还有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这一切构成了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如果你看到这样的美景,心情会怎么样呢?

  生:我会很高兴,很愉快。

  生:我会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文章的感情,理解深刻,体会亲切〕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