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学生挫折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精选2篇)
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学生挫折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篇1
活动目的
1. 使学生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人们的受挫能力不同,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也不同。挫折能磨练人,挫折孕育着成功。
2. 使学生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考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活动准备
1. 搜集有关名人奋斗的故事资料和有关战胜挫折的人生格言。
2. 回忆自己所经历的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从中总结几条经验或教训。
3. 准备服装、音响、道具,排练挫折教育小品。
活动过程
主持甲:前几天,我们学完了《能够承受挫折》一课。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受挫折能力,今天我们组织了这节“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活动课。
主持乙: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希望我俩的主持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主持甲:你听说过贵州某市一对孪生姐妹杀死自己亲生父母的事吗?
主持乙:没有呀,快说说是怎么回事。
主持甲:这是一幕不该发生的悲剧。XX年秋天,贵州某市一对孪生姐妹初中毕业后,没有考进重点中学,多次受到父母的斥责。面对挫折,姐妹俩的心理崩溃了,她俩承受不了来自父母的压力。于是,在一个可怕的夜晚,她俩悄悄地拧开了家中的煤气罐,将熟睡的父母毒死,然后双双出逃!
主持乙:真是太可怕了,难怪说“挫折对弱者来说是万丈深渊,对强者来说是成功的阶梯”。一个人经受不起挫折,危害还真大,幸亏着这样的事很少发生。
主持甲:不错,这样的事确实很少发生,但类似的事却时有发生,就连我们身边也存在这样的隐患。不信请看小品《离家出走》。
幼儿的助长剂-----挫折教育
如今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和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的培养,而各种困难、失败、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笔很难得的财富。
一、多肯定、鼓励孩子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应当及时去关心和鼓励孩子,给孩子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帮助,使孩子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这时,父母要尽量避免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再试也没有用的”、“做不好就别做了”、“怎么这样笨,别人早就做完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自信和失败感,家长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我要表扬你,因为你有勇气去试试就很好。”“你一定要相信自己,爸爸妈妈相信你能行。”这样做会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自己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和应付各种困难挫折。
二、培养孩子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
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
有意义的挫折教育
适当的让孩子们受些小挫折对于其未来的成长很有帮助,但是对孩子们的挫折教育也是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及技巧,不可针尖对麦芒,采取硬碰硬的方式,以下就来为家长们介绍几种有意义的方法吧!
挫折教育何必针尖对麦芒
心理学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人生一帆风顺者寥寥无几。让孩子从小就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用耐心和智慧去克服困难,则是我们进行所谓“挫折教育”的目的。早教网
但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我对琛琛的挫折教育始于饭桌。吃饭向来都是令我很头痛的事情。因为错过了味觉敏感期,琛琛在吃这个问题上变得很挑剔。而这也正好为我对他进行挫折教育创造了机会。某日,午餐时间。白白的米饭、香喷喷的排骨、色泽翠绿的豌豆、红得诱人的胡萝卜……然而,面对那一桌子的好菜好饭,无论我们如何劝说,3 岁多的小家伙就是不肯下筷。“我要吃红烧鱼!我就要吃红烧鱼!”望着蛮不讲理的琛琛,先生逐渐失去了耐性——训斥,随后体罚。一巴掌下去,小家伙老实了。看着琛琛小屁股上那一记红红的巴掌印,我心疼极了。晚餐时,我特意为琛琛做了红烧鱼作为补偿。然而,他吃红烧鱼的时候完全没有我想象中应有的喜悦,看他爸爸的眼神,依然有些畏缩。那一刻,我的心猛地抽搐了一下,难道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挫折教育吗?如果小家伙在我们的高压下变得畏畏缩缩,挫折教育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孩子对着干,我们会不会挫过了头?畏缩、封闭、不自信……那样的一个孩子,是我期望的吗?
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挫折教育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应该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公认。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什么是真正的挫折教育
适当的受挫教育可有助于提高宝宝们的毅力及其自信心等等,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父母们娇养惯了,依赖性过强,以下就让我们来看看真正的受挫折教育应注意那几点吧!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早教网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挫折教育磨练孩子的性格(幼儿早教指导)
暑假已经开始了,妈妈们常常不知道应该如何来给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生活,以下就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下一些有意义气活动吧,希望在这个暑假中孩子们都能够有一次新蜕变!
暑假又至,城市中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夏令营活动愈加热闹。孩子们在夏令营里要自己动手扎帐篷,学烧饭,还要翻山越岭,涉水过河,经受着城市儿童平时难以遭遇的各种困难。这一独特的挫折教育,对培养孩子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而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许,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兴奋、可喜的信号。早教网
相比之下,我们的东邻日本就很注意用吃苦耐劳精神来陶冶年轻一代的情操。就拿中小学生来说,日本一些学校定有校规,不准大人接送学生,还规定中小学生在一定距离内(一般是2公里)都必须步行上学,以锻炼其体魄,磨练其意志。日本是个富国,物质生活比我们富裕得多,尚能从学生步行上学的小事做起,有目的地培养孩子们吃苦耐劳的品德,这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对我们的家长不是有所启迪么?
古人早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训诫。古今中外,凡是有成就者莫不是经历了不少苦难,而后才有大作为。众所周知,周文王被囚推演出《周易》,孔子被困于蔡作出《春秋》,屈原放逐江南写下《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完成《左传》,孙膑膝盖受刑后编著《兵法》。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有句名言:“有钱难买幼时贫”。许许多多卓有建树的伟人、名人无不是从艰难坎坷的少年时代经过自己百倍的努力而取得事业的成功。爱迪生、高尔基、华罗庚等,都拥有一个穷苦辛酸的童年。然而,正是这种不寻常的生活经历赋予了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自强不息而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