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通用16篇)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篇1
教案一
《雪绒花》教学设计
瓜沥二中 韩 毓
课 题:
《雪绒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13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通过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3、 能根据电影场景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乐于参与表演当中。
教学重点:
唱好二声部并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乐器(长笛、口琴、竖笛)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入座,听音乐带动学生律动起来
听音乐进教室,和老师一起律动起来
创造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环境
用长笛吹奏《雪绒花》第二声部旋律
快速听辨歌曲的名字
引出课题,熟悉第二声部旋律
新
课
教
学
聆听学生讲述剧情给予补充
播放《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片段。
简介剧情。
欣赏音乐剧《雪绒花》歌曲片段
通过对第一声部的学习和演唱,更好的体会、感受歌曲,为第二声部学习做铺垫。
初中音乐“同课异构”比较式课例教案-《雪绒花》与《荧屏乐声》教学设计比对
教案一
《雪绒花》教学设计
瓜沥二中 韩 毓
课 题:
《雪绒花》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13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 学会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雪绒花》,能以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聆听、欣赏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通过演唱等活动体验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对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3、 能根据电影场景设计不同的表演形式,乐于参与表演当中。
教学重点:
唱好二声部并初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乐器(长笛、口琴、竖笛)
教学过程: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入座,听音乐带动学生律动起来
听音乐进教室,和老师一起律动起来
创造一种美好、轻松的音乐环境
用长笛吹奏《雪绒花》第二声部旋律
快速听辨歌曲的名字
引出课题,熟悉第二声部旋律
新
课
教
学
聆听学生讲述剧情给予补充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初中音乐《让世界充满爱》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歌曲,能够感受到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真挚情感,体会真情的可贵。
【过程与方法】
运用模仿、对比、合作的方式培养团队的协作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切分的演唱方法和二声部合唱的音色和谐,并能够完整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完整而流畅的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难点】
掌握小切分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5.12汶川地震的抢险视频,并设问这个视频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主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主要表现出关于爱的情感主题,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爱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并设问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情绪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歌曲的速度很慢,情绪非常的柔和、抒情。
2.复听歌曲,并思考歌曲可以分为几段?它们的演唱形式分别是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首歌曲可以分3段,第一段是独唱,第二段是合唱,第三段又回到独唱。
3.完整的聆听歌曲,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4.教师弹琴范唱第一段,学生跟琴哼唱曲谱。引导学生发现切分节奏并讲解,切分节奏的作用主要是为了打破原来节奏的强弱规律。教师带领学生分别演唱原曲谱和去掉切分后的曲谱体会切分节奏。
5.填词演唱第一段。
6.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高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教师弹琴范唱第二段低音声部旋律,学生跟琴哼唱。
初中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精选3篇)
初中音乐《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欣赏由《在那遥远的地方》改编创作的流行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复习巩固歌曲,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的爱情观。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能力感知。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利用“非音乐因素”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用气息支持的声音完整、连贯地演唱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教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难点:比较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间相互问好师:同学们下午好!生:老师好!
二、导入:放映幻灯片,欣赏有关于青海的图片。
三、新课教学。
1.出示歌谱,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2.歌谱教唱。
3.师:接下来,同学们听老师演唱这首歌一遍,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谱唱一遍,再把歌词填进去来唱一遍。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同学们要用抒情、欢快的声音,准确的音高、节奏,自信地演唱歌(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师:同学们唱的很不错,接下来老师要请2个女同学来分别演唱这首歌曲的一、二段,在第三、四段的时候,两个人再合起来唱,有没有同学主动起来唱啊?(学生回答)
5.学生展示:师:XX同学,XX同学,请认真听着老师的伴奏,把握住歌曲的节奏和速度,注意4/4拍的强弱规律。(学生表演。)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音乐教学设计范文 篇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示例(精选17篇)
《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示例 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分辨事物,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旧社会剥削制度的罪恶,懂得穷人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即使有才能,也要被埋没。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扬科享受到的美好的音乐。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引导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朗读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扬科摸小提琴惨遭毒打直至含冤死去”这部分内容,体会扬科的可怜和社会制度的残酷。
(二)疑点: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从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理解和朗读体会、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弄清重、难点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上,让学生充分读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训练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达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被课文内容所感染,真正受到教育。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直揭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小音乐家扬科”,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