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尊重与平等教学设计

《尊重与平等》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是根据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下册教材对《尊重与平等》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的情境表演和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尊重与平等对待他人的重要性,并从中学会如何尊重与平等地对待他人,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
【关键词】尊重;平等;教案
■ 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与平等,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父母、邻居、同学、外地人、残疾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
■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 教学方法:情境表演、讨论。
■ 教学准备:让三、四个学生准备情境表演。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理解的技巧。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尊重与平等。
[幻灯片] 二、尊重与平等
[老师叙述]下面,通过观看王丽同学上初中后遇到的几件事情,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查看全文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不 能 忘 却 的 过 去­——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设计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广州增城正果中学    周贵婵

一、       教案设计背景

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从学生的身边,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虽然在小学、初一学过历史,但他们的感知都来源于书本文字,可能很难感受到近代史上我们国家所受到的屈辱;可能无法感悟到历史的沉默,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其他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一定的爱国教育,从他们身边所看到所能感受的历史讲起,让他们有一些感悟。恰好本校后山有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此我就利用历史纪念碑专门设计一节爱国主义教育的专题课。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农村中学初二级学生

学习心理特点:

兴趣:对历史普遍感兴趣,但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对历史现象好奇心强。

记忆: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

思维:逐渐从儿童期向青春期转变,自我探索意识增强;逐渐众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对片面、零碎的史实尚缺乏一定的概括能力。

情感:有朴素的爱憎感,可塑性较大。

三、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个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正果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些先烈们,为了国家,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为了我们能够有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他们付出了一切,甚至最宝贵的生命,正是由于他们抗争,才有我们的今天。这段历史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教育素材,主要表现在如下:

查看全文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

1.本单元是新教材初中阶段中的第一个集中编排的小说单元。此前,虽然学生已在1-4册课本中接触到了6篇小说,课外也或多或少做了阅读,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体裁知识,但是由于这些小说都散居于四册书中由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的单元里,且有些篇目小说的特征并不突显,学生不易将相关的阅读小说知识系统起来,所以学生还未形成阅读小说的能力。因此,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仍应继续引导学生巩固记叙文阅读的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小说体裁的特点,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将相关知识系统化,通过课堂实践转化为阅读小说的能力,形成欣赏小说的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探究意识的培养。

2.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小说。小说是虚构的世界,但是小说中借人和事所表现的人性或者情感体验则必须是真实的,所以它们所表现的生活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五篇小说都以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巧妙曲折的故事情节,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故乡》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被剥削被损害的农民的深切同情与焦虑,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我的叔叔于勒》反映了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它通过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至上的本质。《麦琪的礼物》写在圣诞节前夕,一对小夫妻相互赠礼物,结果阴差阳错,彼此珍贵的礼物变成了无用的东西,但这一切都表现了他们爱的真诚。《范进中举》围绕老童生范进中举,描述了范进及周围人等的种种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鞭挞了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人情世态。《不朽的失眠》给我们讲述了一场失意人的失眠,成就了脍炙人口的诗章的故事。阅读这些小说,汲取基中的真善美,鄙弃其中的假恶丑,尤其要引导学生摄取其中富含哲理性的东西,而不仅仅停留在被其虚构的情节所吸引的层面上。

查看全文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通用6篇)

初中政治教学设计 篇1

  引言

  寓言故事在世界艺术的园林里,既充满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有着现实主义的精髓。寓言用细致精巧而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描述着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是家喻户晓的成语,有的是朗朗上口的谚语,有的是名人名事的格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政治教学中加入寓言教学能有效的提升课堂氛围,升华政治课程的主题,让政治课摆脱以往的枯燥与乏味。

  一、简述新课标下政治教学策略

  1、以情教学,激起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程是一门概念较多且抽象的学科,课堂内容枯燥,虽然与社会接轨,但是和社会实际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学生对这门课程就缺乏兴趣。所以就需要在称城中融入情感,用真情实感来引得学生的共鸣。在上课时,创设合理情境,做好感情铺垫,用具体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性知识。

  2、多变方法,巩固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激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暂时性的,当过了新鲜感,气氛又会回到以前。所以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变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政治课堂保持长久的兴趣。

  3、转变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当前的教育进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将升学率作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忽视了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只看中学生对知识点、考点的'把握程度,虽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要转变大当前的教育观念,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政治课程不仅仅是对思想政治概念的介绍学习,更是对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对落实素质教育有重要意义。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花费更更多的精力,转变教学观念,教政治教学知识化为学生实在的只适合能力。

查看全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通用2篇)

初中地理教案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热带气候类型与分布地区。

  2掌握热带气候类型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能根据这些资料对一个地区的气候进行简洁的描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用世界气候分布图指出热带气候类型特点及分布。

  2.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出气候类型的特点。

  难点

  如何让学生掌握利用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气候类型的特点。

  三、教学用具

  地图

  四、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数理比较、讨论归纳等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一段景观录像,包括热带雨林、热带沙漠、温带海洋、苔原带等景观。学生观察讨论景观差别,教师总结:世界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

  1、 出示热带的四种气候对应景观图

  设问:

  ①这些图分别代表什么景观?景观有什么差异?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热带雨林景观:树木高大茂密,树林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其实这里也有善于攀援的猩猩.猿猴.在河湖附近还有河马.大象.

  热带草原景观:树木高大稀疏,地面有高草,动物有斑马.长颈鹿.狮子等肉食动物.

  热带荒漠景观:地面以沙漠为主,动物.植被都很稀少.

  ②为什么热带各地的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各地的降水不同造成的,降水量多的地方植被就茂盛,叶子大,而降水量少的地方植被少,叶子就少,植被就稀少.

查看全文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通用6篇)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篇1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及点评

  江阴市暨阳中学    张建菁

  一、           指导思想

  依据新课程的功能是要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求,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达到如下目标:

  1、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 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           课前准备

  1、 确定主题,选择伙伴:教师要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供若干与本课教学密切相关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题的同时选择伙伴。在《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主题下,又细化为“大气篇”、“土地篇”、“水篇”、“法制篇”、“行动篇”等;教师在学生选择之后是个调整过于集中或分散的小组。

  2、 接受培训,指定计划: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如:在“人类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题的研究中,学生个人或小组在接受如何查阅文献、网络资源,如何进行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社会调查,如何进行数据归类、统计和分析等方法的基本常识和指导和培训之后,选定研究方法、明确分工、制定详尽研究进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