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案(精选15篇)
初三化学教案 篇1
化学教学案
课题2化学肥料教学目的:1、了解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2、了解常见化学肥料施用注意事项教学重点:1、常见化学肥料的种类2、氮肥的特效及施用注意事项教学难点 :1、常见化学肥料化学式的书写2、各种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实验准备1、展示化肥样品(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碳酸氢铵、氨水、尿素等)2、铵盐与碱混合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写出氯化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碳酸氢铵、氨水、硝酸钾、磷酸二氢铵的化学式引入新课:植物生长主要需要哪些元素?上述哪些物质含氮、磷、钾元素?今天我们讲化学肥料。化学肥料的种类有以下几种: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料等讲授新课:一、化学肥料学生分组看样品并计算含氮分数常见氮肥的俗名(简称)及含氮的质量分数名称 氨水 碳酸氢铵 硝酸铵 硫酸铵 氯化铵 尿素俗名 气肥 硝铵 硫铵化学式 NH4HCO3 NH4NO3(NH4)2SO4 NH4Cl CO(NH2)2含氮量 15%-17% 17.7% 35% 21.2% 26.2% 46.7%1、氮肥的特性(1) 铵态氮肥与氢氧化钠反应实验:铵盐遇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氨气。如:NH4NO4+NaOH=NaNO3+NH3+H2O氨气遇水生成氨水,氨水是一种碱,显碱性,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此方法可以检验铵根离子。(1)操作:取少量化肥放入试管再加入NaOH,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证明含NH4+离子。(2)原理:NH4Cl+NaOH=NaCl+NH3 +H2ONH3+H2O=NH3•H2O(碱性,使石蕊变蓝。)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否则会失效。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所以俗称“气肥”。2、磷肥:常见的磷肥(磷矿粉、重过磷酸钙) Ca3(PO4)2 Ca(H2PO4)23、钾肥:KCl、K2SO4复合肥料:KNO3、KH2PO4、NH4H2PO4含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二、化肥的简易鉴别氮肥:氨水是液态,碳酸氢铵有氨气味。都易溶于水,加碱有刺激性气味、(尿素除外)磷肥:灰色一般不溶于水、无味钾肥:白色、无味易溶于水练习1、为使作物叶色浓绿应施用 为使子粒饱满应施用 为促进茎杆粗壮应施用 肥。2、一溶液含有KCl、K2CO3、K2SO4三种化学肥料怎样鉴别本节小结:(1) 化肥的种类(2) 氮肥、磷肥、钾肥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3)氮肥的特性
初三化学教案(通用16篇)
初三化学教案 篇1
化学教学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初三化学教案(通用15篇)
初三化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初步了解有关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主要用途。
2.了解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以及如何加强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了解空气的组成。
2.介绍空气污染的严重危害,以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用品
水槽、钟罩、燃烧匙、酒精灯、红磷。
教学过程
(提问)
①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电灯发光(物理变化)爆炸(举例说明,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②判断下列例子哪个是描述性质?哪个是表述变化的?
(讲解)通常镁燃烧,酒精燃烧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
(提问)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板书)第一节 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和用途
(演示)实验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提问)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钟罩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简介人类对氧气的认识过程。
(板书)
二、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①煤燃烧产生的烟雾
②石油化工排放的烟雾
③汽车排气形成的烟雾
2.造成污染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3.防止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
①工业三废的回收与处理
②提高汽油、柴油质量
(讲解)
1.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对自然界的影响。
2.臭氧“空洞”的形成──对自然界的影响等。
[作业] 略
初三化学教案 篇2初三化学教案
化 学 教 学 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
2.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Ⅱ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Ⅰ; 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三、本操作练习
㈠、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
练习步骤
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标签对着手心,拿稳试剂瓶;
4.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靠紧试管口倾倒液体。
1. 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
2. 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沿瓶壁外流下腐蚀标签。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
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胶头滴管,先挤压排气后,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
4.滴管于试管的正上方垂直滴入。
5.滴管用后洗净插在试管架上。
1.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管;
2.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会污染滴管;
初三化学教案
化 学 教 学 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节 化学之旅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学会提出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 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 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 把你心中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①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②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③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④善于观察;⑤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 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 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并实验。
4. 收集证据。
5. 结解释与结论。
6. 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 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初三化学教案
化 学 教 学 案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