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市长》优秀教案(通用13篇)
《陈毅市长》优秀教案 篇1
宜昌金东方学校 胡绍海
教学目的
1、认识《〈陈毅市长〉选场》的矛盾冲突。
2、学习剧作通过工作、活动、日常生活和与各式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逐渐显示主人公的性格及其高尚的思想品格的特点和“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
3、学习剧作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教学设想
1、《陈毅市长》这部剧作,主要塑造了陈毅这一人物。作者通过对上海解放初期两年里陈毅市长的工作、活动、日常生活的描写,通过对他与各式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通过各种矛盾冲突,逐渐显示陈毅的性格以及他高尚的思想品格,从平凡中塑造了陈毅这个从元帅(野战军司令员)到市长的可亲、可敬、可爱的形象。剧作的结构方式和表现手法,新颖独特。
教学前,应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尽量要求学生能阅读《陈毅市长》全剧,了解全剧的剧情和特点。
2、《陈毅市长》全剧用十个片断、十个故事,写成十场话剧。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五场。该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各场之间在情节上不相连贯,都是独立成章,而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老师在教学时,应把全剧的剧情内容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让他们有个总体印象;同时,作者写作的意图、剧作反映的历史背景,也应向学生作些介绍,以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把握课文。
3、课文可安排二课时完成教学(如学校条件好,预习准备做得充分,也可用一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他创作的意图,剧作反映的历史背景和全剧的内容、情节及其特点,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认识剧中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品格以及作品的艺术特点等。
《陈毅市长》教案(精选14篇)
《陈毅市长》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4.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
5.了解“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二、阅读理解:
1.理解这场戏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矛盾的性质及解决办法。
2.了解陈毅和齐仰之的性格特点及其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陈毅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的妙处。
5.理解潜台词在剧中的深刻含义。
三、能力训练:
1.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语言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2.排演这场戏。
3.课外阅读全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预习。
1.“基础知识目标”中1、2条做练习。
2.列出情节提纲。
3.思考如下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2)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空闲,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怎样的性格特征?
陈毅市长 教案(通用9篇)
陈毅市长 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剧情梗概、戏剧的特点。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
二、教学过程
1.导人课文。
陈毅,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上海市的第一任市长。关于他的事迹在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毅市长》(板书课题)也是展现陈毅崇高品格的作品,不过,课文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的文学样式——戏剧(板书)。
2.学生结合注解,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
教师补充:
(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舞台演出必然要受时空限制,因而,剧本的篇幅不宜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变换不宜频繁,它必须高度集中、紧凑,全部剧情必须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演出完毕。
(2)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戏剧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个过程体现在剧本的情节结构上,一般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台词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
人物的台词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它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征,并且是人物个性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然流露。
3.听录音,让学生总体感知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剧中人物的咬字吐音。
(1)正音释义。
(2)分组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分清节奏。
台词是在自然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直接诉之于人的听觉,因此,特别强调节奏分明、和谐,入耳动听。朗读时应体现这一特点。
节奏划分示例:
①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②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
《陈毅市长》教案(通用12篇)
《陈毅市长》教案 篇1
陈毅市长》选场
【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4.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
5.了解“冰糖葫芦”式的结构。
二、阅读理解:
1.理解这场戏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矛盾的性质及解决办法。
2.了解陈毅和齐仰之的性格特点及其个性化的语言。
3.了解“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陈毅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的妙处。
5.理解潜台词在剧中的深刻含义。
三、能力训练:
1.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语言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点。
2.排演这场戏。
3.课外阅读全剧。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布置预习。
1.“基础知识目标”中1、2条做练习。
2.列出情节提纲。
3.思考如下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2)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空闲,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检查预习情况,导入 新课。
《陈毅市长》教案(通用11篇)
《陈毅市长》教案 篇1
姓名:
课题陈毅市长课 型新 授主备人林爱萍教学目标:1.了解话剧的特点。2.体会个性化的语言:塑造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3.了解戏剧的一般情节结构。4.体会话剧语言的特点,分析主要人物的形象。课前预习:阅读补充材料《陈毅市长》是十场话剧剧本。第一场以陈毅同志在率领解放军进入上海之前的一次讲演作为开端,提出了'到了上海之后,究竟是上海把我陈毅染黑了,还是我陈毅把上海染成红彤彤的'问题。然后以此作为全剧动作的贯穿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有典型意义的场面里,展开了一系列思想矛盾冲突。中间入场戏,写了陈毅同志怎样依*工人阶级,教育资本家,恢复和发展生产;怎样团结知识分子,发展文化和科学事业;怎样整顿包括自己在内的政府和党的作风,等等,通过描写陈毅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片段,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的接触以及发生的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生动的性格特征。由此引出了课文节选的第五场戏:陈毅市长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该场在选材上独辟蹊径,不写陈毅'上马治军'的方面,刻意表现他'下马治民'方面,写活了他愿作'人民公仆的精神,表现了他那顽强坚毅、诙谐乐观的性格,展现了陈毅同志尊重知识、礼贤下士的优良作风。全剧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描绘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光辉形象。在艺术构思上剧本不是为历史而写历史,而是寄深意于现实,通过再现和缅怀陈毅的丰功伟绩,歌颂陈毅为代表的革命前辈的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感受和思索。作者以陈毅担任上海市长最初一两年的事件作为剧本描写的对象,反映了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斗争中,我党依*广大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正确执行各项方针政策,最广泛的团结各阶层人民,朝着宏伟的目标共同前进。这一系列内容都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们是激励启示当代观众的巨大力量。 教学过程: 阅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以设疑、析疑、释疑的形式,讨论剧本)“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葛亮的这事情,叫做“三顾茅庐”。于是后世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也就是不耻下问,诚心求才的意思。也就是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今天我们要见到的这位陈毅市长也是一位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革命家。请同学分角色来饰演这场话剧。(一)阅读要求:1.学习分析个性化语言把握人物形象。2.了解陈毅尊重科学,重视人才的远见卓识和伟大气魄。(二)精彩赏析
陈毅市长 教案(精选7篇)
陈毅市长 教案 篇1
陈毅市长
沙叶新
新疆克拉玛依五中牛志丽
教学重点:
1.戏剧冲突和情节结构,课文节选全剧第五场,独立成章,戏剧冲突感人且有情趣,情节完整,结构清晰。
2.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妙语连珠,幽默诙谐,普通话中夹有方言,文言,显示了豪爽,直率,机敏,睿智的性格;爱国科学家齐仰之的语言夹有文言和化学术语,不失学者身份和教养,从中可看出他固执,急躁,清高,质朴的性格特征。
教学课时:3*45
第一课时
一.写作背景
1945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当时工厂大半关闭,商店纷纷关门,秩序,垃圾成山,城市面临断粮,断煤的威胁。在党的领导下,身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的陈毅同志,依靠上海各阶层群众的支持,采取了恢复生产,发展生产的有力措施,只用一年多时间使上海局面有了根本改观。帝国主义所做的关于共产党要“烂在上海”的预言完全破产了。作者选取这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抓住了在上海这个特定环境中陈毅与各种人物的关系,创作出话剧《陈毅市长》,以此作为对上海解放30周年的纪念。
二.剧情简介
课文节选全剧第五场。上一场写陈毅视察刚开业的国营百货商店,正直群众来买急需的盘尼西林,但这种药全靠进口,由于帝国主义的封锁,无货供应,不法药商又乘机涨价,普通劳动人民无力购买。这种情况引起陈毅深思,由此引出了夜访化学家齐仰之这一场戏。
这场戏情节完整,从开始拒绝接待陈毅到后来与陈毅“秉烛夜谈”,两人间的矛盾的产生,发展,转化和解决,层次清楚,充满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