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精选17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1
互动设计果时间条件允许,可让每位学生再闯一次关,以巩固记忆效果。
2、带领学生闯第二关理解关。
(1)、听朗读录音。
(2)、模仿录音比赛。
(3)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用课件出示4道练习和思考题,对理解情况检查可放在第三关)
3、学生闯第三关巩固关。
(以小组为单位选题,其中每组必选两题,如果回答错误,其他组可补充回答,对难以掌握的题可重复回答,剩一道题可给积分落后组,或同名次组。如果时间条件允许,也可让学生自主再闯一次,以加强记忆。)
4、宣布比赛结果,优胜组抽奖。(只有三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奖,将不再给机会。抽奖时,抽奖人必须简要说出该画面人物的有关知识。)
三、作业。任选画面中出现的人物
将其故事写在作业本上并讲给他人听。 3、学生以比赛形式闯第一关。
4、教师带领学生闯第二关。
5、学生听录音。
6、学生模仿录音比赛。
7、演课本剧。
8、小组讨论完成4道思考和练习题。
9、以组为单位闯第三关。
10、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11、学生抽奖。
12、布置作业。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程与方法1、以游戏形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通用13篇)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 篇1
互动设计果时间条件允许,可让每位学生再闯一次关,以巩固记忆效果。
2、带领学生闯第二关理解关。
(1)、听朗读录音。
(2)、模仿录音比赛。
(3)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用课件出示4道练习和思考题,对理解情况检查可放在第三关)
3、学生闯第三关巩固关。
(以小组为单位选题,其中每组必选两题,如果回答错误,其他组可补充回答,对难以掌握的题可重复回答,剩一道题可给积分落后组,或同名次组。如果时间条件允许,也可让学生自主再闯一次,以加强记忆。)
4、宣布比赛结果,优胜组抽奖。(只有三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奖,将不再给机会。抽奖时,抽奖人必须简要说出该画面人物的有关知识。)
三、作业。任选画面中出现的人物
将其故事写在作业本上并讲给他人听。 3、学生以比赛形式闯第一关。
4、教师带领学生闯第二关。
5、学生听录音。
6、学生模仿录音比赛。
7、演课本剧。
8、小组讨论完成4道思考和练习题。
9、以组为单位闯第三关。
10、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11、学生抽奖。
12、布置作业。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程与方法1、以游戏形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6
互动设计果时间条件允许,可让每位学生再闯一次关,以巩固记忆效果。
2、带领学生闯第二关理解关。
(1)、听朗读录音。
(2)、模仿录音比赛。
(3)让学生以课本剧形式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掌握。
(4)、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对文意的理解。(用课件出示4道练习和思考题,对理解情况检查可放在第三关)
3、学生闯第三关巩固关。
(以小组为单位选题,其中每组必选两题,如果回答错误,其他组可补充回答,对难以掌握的题可重复回答,剩一道题可给积分落后组,或同名次组。如果时间条件允许,也可让学生自主再闯一次,以加强记忆。)
4、宣布比赛结果,优胜组抽奖。(只有三次机会,如果第一次抽到最高奖,将不再给机会。抽奖时,抽奖人必须简要说出该画面人物的有关知识。)
三、作业。任选画面中出现的人物
将其故事写在作业本上并讲给他人听。 3、学生以比赛形式闯第一关。
4、教师带领学生闯第二关。
5、学生听录音。
6、学生模仿录音比赛。
7、演课本剧。
8、小组讨论完成4道思考和练习题。
9、以组为单位闯第三关。
10、教师宣布比赛结果。
11、学生抽奖。
12、布置作业。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掌握文言文中的词语解释,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2、结合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教程与方法1、以游戏形式来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明白“尊人就是尊自己”的道理。
2、通过对英雄少年的了解,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1
○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咏雪》,我们品味了两个少年关于雪花的比喻句各自的妙处。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中的另一则小故事,看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有益的启示。
板书课题: 陈太丘与友期 到底讲了什么内容?预习时看懂了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请一生复述课文内容,其他同学仔细听,若有出入,事后指出。
三、朗读课文,疏通词句。
1.边朗读,边口译全文。要求: 先自由读,易于品味、揣摩
(1)联系前几篇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借助下面注释,运用手头的古汉语字典,可运用加字法、换字法;同时,把原文省略的的成分补充上去。
(2)自己无法解决的,前后桌可以相互探讨。
(3)还是无法解决的,圈出来,等会儿集体交流、探讨。
2.疑难字词交流。补充: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精选15篇)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篇1
选自《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
作者:刘义庆
文 本
译 文
原 文
文 本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
2002/11/11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 篇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全面正确评价人物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情感目标:了解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中华民族守信、有礼等传统美德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的答案(精选15篇)
阅读《陈太丘与友期》的答案 篇1
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生阅读能力要求的提高,现代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陈太丘与友期》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大丘与友期①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②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导读:陈元方虽年小,对“无信”“无礼”的人正色批评,令人敬畏。有其子必有其父,从元方的年幼不凡可以看到陈太丘的为人和修养。
注释 :①期:约定时间。②元方:陈太丘的儿子,字元方,名纪。
阅读题: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 )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 4.元方入门不顾( )
二、翻译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三、写出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
过中不至:______
去后乃至:________
四、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 参考答案:
一、1.放弃 2.同“否” 3.拉 4.不回头
二、真不是人哪!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把别人丢下就走了。
三、那朋友 太丘 那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