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时间:2025-04-05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精选9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一张纸。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

  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

  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

查看全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精选14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教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4块,1立方分米的立方体1块.

  学具: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20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什么是体积?

  2.请每位同学拿出4个1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把它们拼在一起,摆成一排.

  教师提问:拼成了一个什么形体?(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4立方厘米)

  你是怎样知道的?(因为这个长方体由4个1厘米3的正方体拼成)

  如果再拼上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呢?(5立方厘米)

  谈话引入: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今天我们

  来学习怎样计算.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长方体的体积【演示动画“长方体体积1”】

  1.拼摆长方体: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用12个小正方体来拼摆长方体,并分别记下摆

  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这些长方体有什么共同点?(体积相等)

  不同点?(数据不同)

  为什么形状不同而体积相等呢?(因为它们都含有同样多的体积单位——

  12个1立方厘米)

  教师引导:请观察自己摆出的长方体长、宽、高的数,除了表示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外,还表示什么?

查看全文

总复习 4.长方体和正方体(精选2篇)

总复习 4.长方体和正方体 篇1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答有关这方面的简单实际问题。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填空练习。

  1.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

  2.7.9升=( )升( )毫升

  5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升

  2.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种保温瓶能装水2000( )

  一个梨的体积是500( )

  一个仓库的容积积是2( )

  一张课桌的体积大约400(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8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分米。

  5.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学生先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以上题目,然后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6.一个长方体的金鱼缸,长是8分米,宽是5分米,高是6分米,不小心前面的玻璃被打坏了,修理时配上的玻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7.把3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查看全文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练习(通用2篇)

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练习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总结

  教师:我们来一起复习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bh

  教师:由上面两个体积计算公式概括成的总公式是什么?

  指名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二、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目。

  全班学生独立填表,集体订正。指名说说每个空格里的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2.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5题.

  3、做教科书第34页的第6题.

  先请一位同学读题,然后教师提问:这道题的第一个问题实际求的是什么?第二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请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查看全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通用4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说课稿 篇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此时,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已经很熟悉了,而且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还知道了什么是体积,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进行顺势教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操作中,让学生感知出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与它的长、宽、高等有关。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借助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及课件的动态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其中,发现、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带领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实现他们对知识的发现和再创造。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设疑激情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在导入时,我选用了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盒子,学生们通过猜测,引发矛盾。疑问萌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同学们跃跃欲试,开始了对新知识的探究。

  2、引导探索: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了学习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自己“拼、摆,观察、计算、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自己去发现,归纳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3、观察演示: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查看全文

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精选4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所讲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41页到43页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内容属于新授课,授课时数为1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在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中,虽然已经接触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但那只是直观现象的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有关的体积单位。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通过学生联系实际的操作活动,学习一些测量计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测量和计算一些物体的体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前面所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当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来源,理解它的意义,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通过学习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形成他们的空间观念。

  4、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的两部分内容应当以第一部分为重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中、重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