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教案

时间:2025-04-05

《草》教案(通用15篇)

《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

  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查看全文

关于草教案(精选12篇)

关于草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2、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课文中人物对话的语气。

  三、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一部分(1—5)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草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分向上级报告。

  第二部分(6—16)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第三部分(17—36)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的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查看全文

《草》教案(精选17篇)

《草》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美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

  1、了解北大荒的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丰富物产,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子。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 、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流程:

  一、直接切入、开门见山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可爱的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并齐读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字词,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呢?(学生各抒己见 、自由提出问题)

  二、归纳问题,引导初读

  师: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总结一下:可爱的草塘到底哪里可爱?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作者来到北大荒前后电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美的、最感兴趣的部分。

  2、小组读议

  师:把你们找到的部分读给你的同学听,并且说说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自主学习

查看全文

《草》优秀教案(精选15篇)

《草》优秀教案 篇1

  《草》教案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 整体感知悟精神 

  1、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 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 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 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 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 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 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 揣摩妙点品人物 

  1、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 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 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查看全文

《草》教案(通用15篇)

《草》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美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

  1、了解北大荒的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丰富物产,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子。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 、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流程:

  一、直接切入、开门见山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可爱的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并齐读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字词,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呢?(学生各抒己见 、自由提出问题)

  二、归纳问题,引导初读

  师: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总结一下:可爱的草塘到底哪里可爱?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作者来到北大荒前后电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美的、最感兴趣的部分。

  2、小组读议

  师:把你们找到的部分读给你的同学听,并且说说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自主学习

查看全文

《草》教案(通用17篇)

《草》教案 篇1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美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

  1、了解北大荒的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丰富物产,激发学生 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子。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 、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教学流程:

  一、直接切入、开门见山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6课《可爱的草塘》(板书课题:可爱的草塘,并齐读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字词,这节课你们还想学习哪些知识呢?(学生各抒己见 、自由提出问题)

  二、归纳问题,引导初读

  师: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总结一下:可爱的草塘到底哪里可爱?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作者来到北大荒前后电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最美的、最感兴趣的部分。

  2、小组读议

  师:把你们找到的部分读给你的同学听,并且说说为什么?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自主学习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