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水粉特色:草地上的小白兔
活动目标:
1.想象美丽的草地,用绿色系列表现草地,学会画简易小白兔。
2.用绿、蓝、黄表现草地的近深远淡,积累用色经验。
活动准备:
1.草地故事(自编),草地图片,幼儿操作纸。
2.各色颜料深绿、淡绿、蓝、柠檬黄、黑、灰、粉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欣赏图片中的草地的颜色。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草地的图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草地是什么样子的?
2.引导有从颜色上观察。
师:谁来说一说都有那些颜色?(深绿、淡绿)
3.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颜色的深浅变化规律。
师:在什么地方的颜色是深绿,什么地方的颜色是淡绿?
二、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出示草地上的小白兔。
1.请幼儿闭上眼睛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师:请小朋友把眼睛比起来,不许睁开哦!让我们一起想象一下,我们一起坐着飞机来到了一片很宽很宽,宽的不能再的草地上,放眼望去看不到边际。远处绿绿的草地和蓝天连在了一起,远处淡淡的绿草地上还带着点黄,往近处看绿绿的草地慢慢的颜色变深了,绿绿的、蓝蓝的、偶尔还有点点五彩的小花。这时谁回来呢?
2.引导幼儿想象草地上的动物。
师:小兔子最爱这片草地,它第一个来到这里,真漂亮呀!它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事情?
三、出示草地上的兔子,引导幼儿观察绘画的先后顺序,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1.出示图片,师:你想不想来画一画这幅图呀!那你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会用什么样的方法画草地。
师: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谁想来说一说。那用什么样的绘画方式画草地?
草地上的空罐头(通用10篇)
草地上的空罐头 篇1
原创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是选中班语言看图讲述。它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小猴看到空罐头为什么扔空罐头?小猪被空罐头砸到后会怎样?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就算是我们暂时用不着的东西,也可以找到别的途径发挥它的长处,循环再用。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清楚讲述小动物是怎样对待空罐头的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认真倾听与大胆讲述的习惯。
(3)德育目标: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合理利用费旧材料。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述。
3、说教材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猴、小猪、小免、乌龟的心理活动并大胆讲述。
教学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持环境卫生,不污染环境。
草地上的空罐头说课稿(通用2篇)
草地上的空罐头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草地上的空罐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环保的故事。故事中通过四种小动物对待空罐头的不同态度,深入浅出地让幼儿明白“爱护环境,应从我做起的道理”。特别是最后一幅图:当空罐头被两只小乌龟捡去后,变废为宝,做成了一艘小船去旅行了,是这个故事中最经典的一幅,它提醒了幼儿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东西都能够做到废物利用。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篇很好的关于环保的语言教材。
二、说目标
1、能够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清楚讲述画面内容,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这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2、让幼儿从故事中接受和体验到环保意识,从小学会爱护环境,并做到废物利用。(这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三、说学动准备:教学挂图四幅,幼儿人手一套图片,空罐头做成的手式艺品(若干个)
四、说教法
根据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注意不稳定性,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教法:
A、兴趣激励法;
B、语言提示法;
C、直观教学法;
D、视听结合法等多教学方式进行,以此来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说学动程序:
第一环节:作品展示,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出示罐头制成的手工艺品,导入: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漂亮的东西,大家想看吗?(说明:兴趣是孩子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氛围,在活动室的展台上摆放了不同类型的空罐子做成的手工艺品。
2、通过提问导入下一环节:“你们知道吗,这些漂亮的东西都是什么东西做出来的呢?”对,是空罐头。老师能把这些空罐头做成许多好看、好玩的东西。那么小动物们能把空罐头做成什么呢?大家想不想看看。”让幼儿带着好奇和疑问进入下一环节。
草地上的空罐头(精选8篇)
草地上的空罐头 篇1
原创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是选中班语言看图讲述。它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小猴看到空罐头为什么扔空罐头?小猪被空罐头砸到后会怎样?小兔看到空罐头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小乌龟把空罐头当成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其实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价值,就算是我们暂时用不着的东西,也可以找到别的途径发挥它的长处,循环再用。
《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制定以下目标:
2、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图片大胆想象,清楚讲述小动物是怎样对待空罐头的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认真倾听与大胆讲述的习惯。
(3)德育目标:懂得要保持环境卫生,合理利用费旧材料。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掌握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活动,能用较清晰的语言进行讲述。
3、说教材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想象,用表情、动作等表现小猴、小猪、小免、乌龟的心理活动并大胆讲述。
教学难点 ,通过对教材的理解,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持环境卫生,不污染环境。
中班语言《草地上的绿色小屋》
活动目标: 1、增强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词汇:“恍然大悟”。 3、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倾听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感受过受污染的恶劣环境。 2、教学具准备: 1)教具:“满是垃圾的草地”和“干净的绿草地”的挂图各一幅。“小兔家”、“绿草地”、“绿色小屋”(垃圾箱)桌面教具,“小兔”、“小猴”、“小狗”、“小羊”布偶。 2)学具:幼儿每人一套根据故事内容绘制的操作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3分钟) (一)出示“满是垃圾的草地”和“干净的绿草地”的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比较,辨别是非,并和伙伴互相交流。 师:“请小朋友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这两片草地有什么不一样,然后和你的好朋友说说你更喜欢哪片草地,为什么?” (尝试引导幼儿说出垃圾的害处:使环境变得不美丽;会有很多细菌和病菌生长;有的还会腐烂发臭,严重污染我们的空气,使空气不新鲜;会使人们活动不方便等等。) (二)设疑,引出故事。 师:“为什么这片草地上会有这么多垃圾呢?到底是谁扔的呢?我们一起来认真听个故事就知道了。” 二、基本部分:(22分钟) (一)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1)故事里说到了哪些小动物? (2)是谁在草地上乱扔垃圾?(发生什么事了?) (二)引导幼儿根据听到的故事情节,按顺序排图。 师:“小朋友刚才听得可真仔细呀,真棒!现在,陈老师还有一件事情想请小朋友们帮助我,你们愿意吗?“谢谢大家”。 刚才,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工作盘,里面有4张小图片,我想请小朋友们等会仔细看看每张图片上画的是什么,然后根据刚才听到的故事,帮助我把这些图片按顺序排列好,你们能做到吗?” (三)结合桌面教具边讲述边逐一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这样排,有的小朋友那样排,到底谁排得对呢,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等下再请你们看看排得对不对,好吗?” 师结合桌面教具,边讲述边提问: ①小猴、小羊、小狗在草地上发生了什么事? ②后来小兔子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呀? ③如果是你,你会想用什么办法让草地不被弄脏呢? ④故事里说的“绿色小屋”是什么呀?为什么要叫它“绿色小屋”呢? 师小结:人们把我们美丽的地球和周围环境叫做绿色家园,绿色可以代表很干净、很健康、很舒服、空气很新鲜的意思。把垃圾箱叫做“绿色小屋”,就是请我们不要乱扔垃圾,要把脏东西都扔到垃圾箱中,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家园,使我们的周围环境更干净、更健康、更舒适、空气更新鲜。 ⑤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是什么吗?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情况一一小结,并丰富词汇:“恍然大悟”。 (四)幼儿自我检查,自我修正排图顺序,并根据图片和旁边的小朋友两两讲述。 (五)请一个排图正确、能力强的幼儿上来展示排图结果,并讲述故事主要内容,帮助孩子验证排图结果。 (六)联系现实,移情教育。 师:“故事里的小猴、小羊和小狗乱扔垃圾,结果有的身上沾满了果壳,有的被香蕉皮滑倒,有的被塑料袋绊住脚了,乱扔垃圾不但使我们周围的环境变的不美丽,而且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麻烦,小动物们看到了爱护环境的小兔子,都恍然大悟了,它们向小兔学习,把垃圾都捡到垃圾箱里,草地变干净了,他们也玩得更开心了。看来保护环境真的很重要!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以后要怎样保护我们的环境?” “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我们应该从保护好身边的环境做起,做个爱护环境的小公民,你们能做到吗?” 三、结束部分:(1分钟) 师:“我们一起到外面去,当个环保小卫士,看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吧!”
中班综合活动:草地上的小房子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越来越好,让幼儿知道在享受美好环境的同时,要学会保护环境,爱护环境。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幼儿知道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3、幼儿动手制作垃圾箱,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环境的意义。
难点:幼儿动手折垃圾箱。
活动准备
背景图,录音机,磁带,纸板,油画棒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过程:
1、教师出示第一幅背景图,请幼儿观察。
2、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教师出示第二幅背景图,请幼儿同第一幅对照观察。问:草地有什么变化?
二、师生讨论
如果你是小兔,你会怎么做?
三、欣赏并学习故事
1、放故事录音,请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2、师生谈话。
问:如果我们的家里,到处都是垃圾,你的心里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
问:如果在我们的班级里,到处都是垃圾,你会怎样想?你会怎样做?
3、结合背景图,放故事录音,幼儿完整地欣赏故事。
四、动手制作垃圾箱。
1、教师出示纸板,演示制作垃圾箱的制作过程。
2、指导幼儿动手制作。
3、教师巡视,对动手制作有困难的幼儿给予帮助。
五、活动延伸
幼儿把制作的垃圾箱带回家,同时告诉身边的人,要保护环境,爱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