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教案

时间:2025-04-05

不等式教案(通用8篇)

不等式教案 篇1

  1、 ( 、 )。

  2、 ( 、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若 、 、 且 ,则 (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个正数,值变大)。

  4、若 、 、 且 ,则 。

  5、 。

  6、一个重要的均值不等式链:设 ,则有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7、若已知条件中含有或隐含着" "或" "这一信息,常常可以设" "用这种和式增量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值、或比较大小。

  8、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放缩方法:

  (1) ;

  (2) 。

  七、解析几何:

  1、两条平行直线 和 之间的距离为 。

  2、直线 过定点 ,且点 在圆 内,则 与圆 必相交。

  过圆内一点 的弦长,以直径为最大,垂直于 ( 为圆心)的弦为最小。

  3、直线在 轴、 轴上的截距相等包含有直线过原点这一特殊情况。

  4、直线过定点 时,根据情况有时可设其方程为 ( 时直线 )应用点斜式解题,应检验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5、 已知圆的方程是 和点 ,若点 是圆上的点,则方程 表示过点 的圆的切线方程;若点 在圆外,则方程 表示过点 向圆所作的两条切线的切点所在的直线方程(又称切点弦方程)。

  6、过圆 上一点 的圆的切线方程是:

  。

  7、圆 和 相交于 、 两点,则直线 为这两圆的"根轴",其方程为 (即为公共弦 所在的直线方程。利用此法,可以推导圆的切点弦方程)。

  8、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 、 ,则圆的方程是:

  。

  9、给一定点 和椭圆: , 、 分别为左右焦点,有如下性质:

  (1)若点 在椭圆上,则 , (由椭圆第二定义推出);

  (2)若点 在椭圆上,过这一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则可表示为: ;

查看全文

不等式教案

1、 ( 、 )。
2、 ( 、 ,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若 、 、 且 ,则 (真分数的分子分母加上同一个正数,值变大)。
4、若 、 、 且 ,则 。
5、 。
6、一个重要的均值不等式链:设 ,则有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7、若已知条件中含有或隐含着" "或" "这一信息,常常可以设" "用这种和式增量法来证明不等式、求值、或比较大小。
8、不等式证明常用的放缩方法:
(1) ;
(2) 。
七、解析几何:
1、两条平行直线 和 之间的距离为 。
2、直线 过定点 ,且点 在圆 内,则 与圆 必相交。
过圆内一点 的弦长,以直径为最大,垂直于 ( 为圆心)的弦为最小。
3、直线在 轴、 轴上的截距相等包含有直线过原点这一特殊情况。
4、直线过定点 时,根据情况有时可设其方程为 ( 时直线 )应用点斜式解题,应检验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5、 已知圆的方程是 和点 ,若点 是圆上的点,则方程 表示过点 的圆的切线方程;若点 在圆外,则方程 表示过点 向圆所作的两条切线的切点所在的直线方程(又称切点弦方程)。
6、过圆 上一点 的圆的切线方程是:

7、圆 和 相交于 、 两点,则直线 为这两圆的"根轴",其方程为 (即为公共弦 所在的直线方程。利用此法,可以推导圆的切点弦方程)。
8、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端点是 、 ,则圆的方程是:

9、给一定点 和椭圆: , 、 分别为左右焦点,有如下性质:
(1)若点 在椭圆上,则 , (由椭圆第二定义推出);
(2)若点 在椭圆上,过这一点的椭圆的切线方程则可表示为: ;

查看全文

不等式的证明(通用14篇)

不等式的证明 篇1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2.理解分析法实质——执果索因;

  3.提高证明不等式证法灵活性.

  教学重点  分析法

  教学难点 分析法实质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

  教学活动

  (一)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待学生回答和思考后点评.

  (学生活动)回答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不等式的证明方法?什么是比较法?什么是综合法?

  [问题 2]能否用比较法或综合法证明不等式:

  [点评]在证明不等式时,若用比较法或综合法难以下手时,可采用另一种证明方法:分析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已学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指出用比较法和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不足之处,

  激发学生学习新的证明不等式知识的积极性,导入  本节课学习内容:用分析法证明不等式.

  (二)新课讲授

  【尝试探索、建立新知】

  (教师活动)教师讲解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然后提出问题供学生研究,并点评.帮助学生建立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知识体系.投影分析法证明不等式的概念.

  (学生活动)与教师一道分析综合法的逻辑关系,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尝试探索,构建新知.

  [讲解]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以已知条件中的不等式或基本不等式作为结论,逐步寻找它成立的必要条件,直到必要条件就是要证明的不等式.

  [问题1]我们能不能用同样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把要证明的不等式作为结论,逐步去寻找它成立的充分条件呢?

查看全文

不等式证明(通用2篇)

不等式证明 篇1

  教材:不等式证明一(比较法)

  目的:以不等式的等价命题为依据,揭示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要求学生能教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复习:

  1.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命题

  2.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二、作差法:(P13—14)

  甲乙两人同时同地沿同一路线走到同一地点,甲有一半时间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时间以速度n行走;有一半路程乙以速度m行走,另一半路

不等式证明 篇2

  目的:以不等式的等价命题为依据,揭示不等式的常用证明方法之一——比较法,要求学生能教熟练地运用作差、作商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过程:

  一、复习:

  1.不等式的一个等价命题

  2.比较法之一(作差法)步骤:作差——变形——判断——结论

  二、作差法:(P13—14)

  1. 求证:x2 + 3 > 3x

  证:∵(x2 + 3) - 3x =

  ∴x2 + 3 > 3x

  2. 已知a, b, m都是正数,并且a < b,求证:

  证:

  ∵a,b,m都是正数,并且a<b,∴b + m > 0 ,  b - a > 0

  ∴     即:

  变式:若a > b,结果会怎样?若没有“a < b”这个条件,应如何判断?

  3. 已知a, b都是正数,并且a ¹ b,求证:a5 + b5 > a2b3 + a3b2

  证:(a5 + b5 ) - (a2b3 + a3b2) =( a5 - a3b2) + (b5 - a2b3 )

  =a3 (a2 - b2 ) - b3 (a2 - b2) =(a2 - b2 ) (a3 - b3)

  =(a + b)(a - b)2(a2 + ab + b2)

查看全文

第二册不等式(通用3篇)

第二册不等式 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提高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的运用.

  难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的运用.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  什么叫不等式?说出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

  2.  当x取下列数值时,不等式1-5x<16是否成立?

  3,-4,-3,4,2.5,0,-1.

  3.  用不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1)       x的3倍大于x的2倍与5的差;  (3)y的 与x的 的差小于2;

  (2)       y的一半与4的和是负数;      (4)5与a的4倍的差不是正数.

  4.  按照下列条件写出仍然成立的不等式,并说明根据不等式的哪一条基本性质:

  (1)m>n,两边都减去3;      (2)m>n,两边同乘以3;

  (3)m>n,两边同乘以-3;      (4)m>n,两边同乘以-3;

  (5)m>n,两边同乘以 .

  (以上各题中,从第2题开始,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学生在回答上述问题时,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在学生回答完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例题和练习,进一步巩固并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尤其是不等式基本性质。

查看全文

不等式的证实(精选3篇)

不等式的证实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证实不等式的三种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的意义;

  (2)把握用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来证简单的不等式;

  (3)能灵活根据题目选择适当地证实方法来证不等式;

  (4)能用不等式证实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不等式证实,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论证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7)通过组织学生对不等式证实方法的意义和应用的参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

  (一)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不等式证实的主要方法的意义和应用;

  难点:①理解分析法与综合法在推理方向上是相反的;

  ②综合性问题选择适当的证实方法.

  (1)不等式证实的意义

  不等式的证实是要证实对于满足条件的所有数都成立(或都不成立),而并非是带入具体的数值去验证式子是否成立.

  (2)比较法证实不等式的分析

  ①在证实不等式的各种方法中,比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②证实不等式的比较法,有求差比较法和求商比较法两种途径.

  由于 ,因此,证实 ,可转化为证实与之等价的 .这种证法就是求差比较法.

  由于当 时, ,因此,证实 可以转化为证实与之等价的 .这种证法就是求商比较法,使用求商比较法证实不等式 时,一定要注重 的前提条件.

  ③求差比较法的基本步骤是:“作差——变形——断号”.

  其中,作差是依据,变形是手段,判定符号才是目的.

  变形的目的全在于判定差的符号,而不必考虑差值是多少.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