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标注

时间:2025-04-04

Word中参考文献标注

  使用Word中尾注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论文中参考文献的排序问题。方法如下:

  1.光标移到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菜单中“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4.确定后在该处就插入了一个上标“ 1”,而光标自动跳到文章最后,前面就是一个上标“1”,这就是输入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地方。

  5.将文章最后的上标“1”的格式改成正常(记住是改格式,而不是将它删掉重新输入,否则参考文献以后就是移动的位置,这个序号也不会变),再在它后面输入所插入的参考文献(格式按杂志要求来慢慢输,好像没有什么办法简化)。

  6.对着参考文献前面的“1”双击,光标就回到了文章内容中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可以继续写文章了。

  7.在下一个要插入参考文献的地方再次按以上方法插入尾注,就会出现一个“2”(Word已经自动为你排序了),继续输入所要插入的参考文献。

  8.所有文献都引用完后,你会发现在第一篇参考文献前面一条短横线(普通视图里才能看到),如果参考文献跨页了,在跨页的地方还有一条长横线,这些线无法选中,也无法删除。这是尾注的标志,但一般科技论文格式中都不能有这样的线,所以一定要把它们删除。(怎么做?)

查看全文

“著者-出版年制”参考文献标注方法

  著者-出版年制(First Element and Date Method)是一种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即引文采用著者-出版年标注,参考文献表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序。

  根据国家标准GB 7714—2019《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正文中引用的文献的标注方法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应符合以下规则:

  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出版年制时,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圆括号“( )”内,字体字号与正文同。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例如中国人著者、朝鲜人著者、日本人用汉字姓名的著者等。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 )”内只须著录出版年。

  例如:

  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张忠智,1997),然而对编辑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个构架……参与讨论。

  The notion of an invisible college has been explored in the sciences(Crane 1972). Its absence among historians is notes by Stieg(1981)…

  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姓氏与“等”之间留适当空隙。

  例如(Sommerset et al,2019)或(李平 等,2019)。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

查看全文

“顺序编码制”参考文献标注方法

  顺序编码制(Numerical References Method)是一种文后参考文献的标注体系,即引文采用序号标注,参考文献表按引文的序号排序。其标注规则如下:

  在论文中的引用处以右上标(小四宋体)加方括号的方式表示,不得标注在各级标题之上。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例: ……西德学者H. 克罗斯研究了瑞士巴塞尔市附近侏罗山中老第三纪断裂对第三系褶皱的控制[235] ;之后,他又描述了西里西亚等第三条大型的近南北向构造带,并提出地槽是在不均一的块体的基底上发展的思想[236]。

  同时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须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讫序号。

  例: 裴伟[570,83]提出……

  莫拉德对稳定区的节理格式的研究[255~256]。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所有[ ]是半角,其他符号是全角。

  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

  [1]周振甫.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1.

  B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C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

  [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查看全文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⑴ 按论文中参考文献被引用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

  ⑵ 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⑶参考文献类型在文献题名后用方括号加以标引,以单字母方式标志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

  10. 参考文献中著录格式示例

  ① 期刊

  [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止页

  ② 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首版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止页

  ③ 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起页-止页

  ④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技术标准

  [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度

  ⑦报纸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面次序)

  ⑧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示/载体类型标示 文献网址或出处,更新/引用日期

  11.外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其文字所在国的著录格式。

  12.正文中的说明性注解采用随文脚注,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

查看全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查看全文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 ,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