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轻重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比轻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比较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在活动中帮助学生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3、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学重点:在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教学难点: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情景挂图;轻重大小相当的苹果和梨各一只(梨稍小、稍重);天平一架。
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动物乐园里可热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出示教学情挂图)
看一看、说一说
1、有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2、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学情境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同时初步感受天平原理)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轻重。(板书课题:比较轻重)
掂一掂、比一比
1、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数学书托在另一只手上,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轻,谁比谁重。
2、把语文书托在一只手上,另一只手上的数学书换成笔盒。再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笔盒谁轻谁重?
(说明:在此教学环节中,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体验由于比较标准的变化,谁轻谁重具有相对性。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要注意要求学生说清楚谁笔谁轻、谁笔谁重。)

查看全文

认识轻重(通用2篇)

认识轻重 篇1

  目标

  引导幼儿学习辨别物体的轻重,并进行排序,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学会使用轻重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特性。

  准备

  1. 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物品(最好同样大)如砖块(半块或三分之一块)、木块和泡沫塑料块各一块;轻重明显不同的三种装在包中的物品(最好同色的包,同样大),里面可分别装小石头、豆子和稻子(带壳的米)或其他物品各一包;天平称一个(可以用筷子和绳子自制成手拎的天平)。

  2. 幼儿每两人一盘小石头、一盘纽扣、一盘木块(数量相同)、一个天平称(自制,也可不要)。

  3. 配套幼儿用书《数学》上册。

  过程

  1. 比较两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砖块和木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怎样才能知道?(用手掂)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重的交给教师。教师再出示木块和泡沫块,提问:哪块重?哪块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轻重,选出轻的交给教师。

  (2)教师请幼儿找找活动室内有哪些物品比较重,有哪些物品比较轻,也可以回顾在生活中碰到过哪些不同轻重的物品。

  2. 比较三种不同轻重的物品

  (1)教师出示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请幼儿猜一猜:这三包物品,哪包最重?哪包比较重?哪包最轻?请两三名幼儿上来掂量比较,告诉大家比较的结果。教师出示天平,讲解如何用天平看轻重,然后用天平称一下上述三种物品,验证轻重给幼儿看。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三包物品同时比较时,怎样来说清楚每一包物品的轻重,幼儿讨论过后,教师小结:三包不同重量的物品同时比较时,可以说最轻的,比较重的,最重的。然后请一名幼儿上来,再做比较,将三包物品从轻到重排队,其他幼儿做评判。

查看全文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通用2篇)

怎样比较物体的轻重 篇1

  教学目标 :

  1 教师应用矛盾制造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

  2 让学生认识常见的比较轻重的简单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3 让学生知道比较物体轻重的常见方法;

  4 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人人动手,分工合作,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

  5 在整堂课中,积极营造双语的语言氛围,让学生习得英语。

  教学过程 :

  ( 英语歌曲、儿歌)

  一  用观察、估计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

  1 (1)(出示字典和书)

  生比较,汇报

  (2)(出示两组陆地,海洋动物的幻灯)

  生比较,汇报

  (3) 师问:为什么?你们怎么得出正确结论呢?

  生答

  2 师小结:看来,根据我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在非常熟悉被比较物体重量的情况下,可以用观 察、估计的方法比较他们的轻重。

  二 用手掂的方法比较物体轻重

  1(1)(出示形状大小相同的牛奶盒A ,B)

  生比较,汇报

  师质疑 生手掂 汇报

  师小结:物体大小相同,重量不一定相同。

  I  Compare by estimation and observation

  This is a ____,this is a ____. Heavy or light?

  Why?  How do you get the answer?

  Ⅱ Compare by hands

  They are two milk boxes. Heavy or light?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个牛奶盒B,C)

  生比较,汇报

  师质疑,生手掂,汇报

  师小结: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

  (3)师小结:这样看来,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如果只用估计和观察的方法,不能正确得出一些物体的轻重.

查看全文

《轻重》教案(精选13篇)

《轻重》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跷跷板吗?谁愿意说说你是怎样玩的?和谁一起玩的?(学生回答,引出重的一端会下去,轻的一端会上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轻重的比较。(师板书:轻重)

  2.你们喜欢玩这个游戏,小动物也喜欢玩跷跷板的游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出示小猴和小熊玩跷跷板的图片)

  瞧!这是谁呀?你们观察一下,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小猴被翘起来了,小熊沉下去了)

  3.思考:

  a.小猴为什么会被翘得老高?这一现象说明了生么?(引导学生得出:小猴轻,小熊重的结论)

  b.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呢?(看出来的)

  4.小结:是的,有很多物体用眼睛就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种方法就是看一看的方法。(教师板书 看一看)

  5.活动。请两个同学上来,其他同学看一看,说说谁轻谁重。(请两人为一组,分别让大家目测。学生参与的兴致很高)

  二 .掂一掂

  1.同学们真是火眼睛睛,现在再来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两个盒子,猜猜谁轻谁重?(大盒子是空的,小盒子里装满了实物)

  2.学生果然都猜大盒子重,小盒子轻。教师不予表态。指名上来用手掂一掂。

  3.小结:这样看来,有的物体光用眼睛看是不能看出谁轻谁重的,而是要用手去掂一掂才能知道。(板书:掂一掂)

  4.学生实验

  a.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身边的物体,等会说说谁轻谁重,(文具盒和书、铅笔和橡皮、本子和尺子……………………)

  b.学生回答,要求说清楚谁比谁轻、重

查看全文

《轻重》的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轻重》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课本第20~21页

  素质教学目标:

  * 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 初步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 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精确性。

  *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并在与他人合作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具准备:天平秤(每个学习小组1台),1个苹果,1根香蕉,1个桔子,17个苹果,17个梨。

  教学过程全解

  * 小实验,体验重量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

  师:请一个同学到讲台前面来,向两侧平伸双臂。

  (教师将两个不同轻重的书包同时放在其两手臂中。)

  师:大家观察讲台前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生:略

  师:看来不管是做实验的同学还是观察的同学,都能感受到往下沉的这边较重,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轻重。(教师出示课题)

  * 新课探讨

  * 说一说

  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生:小熊重、小猴轻。

  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的,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师:想想,平常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过像小熊、小猴这样的经历吗?

  * 掂一掂,比一比

  师:请把你的语文书拿到一只手上,数学书拿到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语文书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后进行全班交流)

  师:我们的小手可真是件宝贝!可以通过小手掂一掂比较出谁重、谁轻。下面小朋友再拿出铅笔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说谁轻、谁重。

查看全文

《轻重》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轻重》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