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教案

时间:2025-04-05

兵马俑教案(精选13篇)

兵马俑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语文教案-秦始皇兵马俑。

  2、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也许”、“似乎”词语的意思。

  3、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难点:能学习第四自然段对兵马俑神态的写法,进行仿写。

  教学准备:

  有关兵马俑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深入研究3、4自然段,领略一下秦始皇兵马俑的风采。

  二、学习3、4自然段

  1、自由读3、4自然段,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简要概括(板书:阵容神态)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先近距离观察一下这些秦俑的风采吧!

  (2)齐读第一句话,理解“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3)指导朗读:古代的雕塑家们把兵马俑雕得像活的一样,高明的作者又把它写活了,我们能不能把它读活呢?

  (4)自由练读,重点读喜欢的兵马俑的句子。

兵马俑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思想内容的理解、思考和发现。

  2.初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和本表达特点进行体会、进行揣摩。

查看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份(通用17篇)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份 篇1

  一、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来到了西安的骊山,看到了兵马俑博物馆,那是(读课文),使我们感受到了建筑的壮观,(板书建筑壮观)想不想去亲眼目睹一下那吸引了世界各地千百万的参观者的地下军阵?

  二、读课文第二小节,感受威武雄壮的军阵

  好,在参观前,要是对这地下军阵有个初步的了解,我相信大家在参观时会有更深的体会,打开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一小节是介绍地下军阵的?

  交流谁愿意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自己再读读这一小节,你有什么发现?和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又有什么你没发现的。

  交流:1、结构整体到部分到整体

  2、观察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

  3、感受威武雄壮,临战气息浓厚

  读一读,能不能让我们感受的紧张的临战气息。

  看了课文,想不想去实地参观一下?(播放影片)

  现在,你有什么感受?(板书阵容威武雄壮)

  再来读读课文,相信你们能读得更好。

  三、读第三小节,体会神态栩栩如生

  站在巨大的兵马俑坑前,感受到了紧张的临战气氛,让我们下到坑内,去看看兵俑和马俑。

  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你见到了什么?

  交流:老战士留着胡子虎视眈眈神情严肃

  新兵束着头发一脸稚气

  战马膘肥体壮竖耳瞪眼似乎在倾听

  在这些兵俑和马俑中选你最喜欢的一句好好读一读,读出你的喜欢之情。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兵俑和马俑之外,在博物馆还陈列着不少其他的兵俑,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能象课文那样生动地来介绍你最感兴趣的一件兵俑吗?

查看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份(精选17篇)

《秦始皇兵马俑》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2份 篇1

  《秦始皇兵马俑》这份课堂实录,体现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课都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始终只起到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词句的品析,始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面,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课件演示),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揭题)。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深入研究第三、四自然段。请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生:(快速自由读)

  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谁来简单说说?

  生:这两个自然段写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神态和军阵。

  师: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说。

  生:第三自然段写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第四自然段写了奏始皇兵马俑的神态。

  (师板书:神态军阵)

  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请大家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话)下到坑内近看,这些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

  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就是说他们的神态各不相同,而且做得像真的一样。

查看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课堂实录(精选15篇)

《秦始皇兵马俑》课堂实录 篇1

  (第二课时)执教:盛新凤

  执教:盛新凤

  《 秦始皇兵马俑》这份课堂实录,体现了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特色。整堂课都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始终只起到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体验,鼓励他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学习。无论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词句的品析,始终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上面,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电脑已经风靡全球,然而在沉沉的地底下,却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课件演示),这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揭题)。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深入研究第三、四自然段。请大家快速自由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生:(快速自由读)

  师: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谁来简单说说?

  生:这两个自然段写了秦始皇兵马俑的神态和军阵。

  师: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说。

  生:第三自然段写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军阵,第四自然段写了奏始皇兵马俑的神态。

  (师板书:神态   军阵)

  师:就让我们先下到坑内,去目睹一下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俑的风采吧!请大家先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

  生:(齐读第一句话)下到坑内近看,这些兵马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师:什么叫“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呢?你会说吗?

查看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份(精选12篇)

《秦始皇兵马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份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3、4自然段),完成作业本作业。

  2.了解兵马俑的阵容、神态。

  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4.用“也许”、“似乎”造句。

  5.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

  教学重点:

  1、用段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要做到语句简洁、连贯。

  2、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难点:

  1、用“似乎”、“也许”造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激情入境:

  1.导入:在数千年文明中,有这样的一个奇迹,它是秦始皇兵马俑。

  2.读课题,想读出什么感觉?

  3.用自豪的,充满惊叹的,历数沦桑的感情,用自己的声音,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找出重点:

  1.想看看兵马俑吗?欣赏作者用妙笔为我们铺开的介绍兵马俑的画卷。

  2.快速轻声读一读课文,找一找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兵马俑的?

  3.概括一下,写了什么?(板书:军阵神态)

  三、了解军阵,读出气势:

  1.考虑一下,四人小组读这段,可以根据角色怎样分配任务

  2.指名小组读,为什么?(了解总分总结构)

  3.分别读前锋,主体,侧翼和后卫三句话,掌握精锐,强大,灵巧稳固的特点。

  4.根据军阵图分别指出这三类军士,并补充

  5.能根据图猜测一下当时他们是如何打仗的吗?

  6.是的,秦军依*这支军队获得无数胜利,读一读作者如何盛情赞美军阵的。

  7.补充内,快速阅读:

  1)介绍了几个俑坑?共有几个秦俑?

  2)兵马俑分为兵俑和马俑,这段提到几种兵俑?

  8.总结,好一个威武雄壮的兵马俑。

查看全文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精选16篇)

《秦始皇兵马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能用“也许”、“似乎”造句。

  3、研读课文,深入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

  4、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