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灯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冰灯》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冰灯》教学设计 篇1

  〖学情分析〗

  随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学生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需要的东西几乎所有的家长很轻易地买到,所以学生对课文描述的故事感觉会比较遥远,对父亲的爱体会也比较肤浅。因此,课堂教学注重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感悟、品味语言文字,将自己的感情融于课文内容,更容易体会父子之间的情意,懂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父母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子女的关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并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从而理解父母的心情。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学会通过阅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抒情音乐)

  师:我们每个人从小就得到父母的关爱。我们就来说一说父母爱我们的事儿吧。(小组中讲述,倾听,感受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冰灯》一课讲的是什么事儿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二)了解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词语。第一组词语逐一出示:走街串巷、称赞、融化、习俗、棉被(学生抢读,认得快的可以连读两遍)第二组分组出示:适应合适;废玻璃浪费;腊月蜡烛;后悔教诲;提着问题(在认读词语中发现并辨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查看全文

《冰灯》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冰灯》教学设计 篇1

  【设计理念】《冰灯》是一篇语言朴实自然的名篇佳作。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从这些饱含深情的语言着手,引导学生读、悟、品,同时想像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到文中的父子情深。

  【教材分析】

  《冰灯》一文记述了作者的父亲为儿子制作冰灯的故事,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没有描摹深情的话语,没有大段大段的抒发感情,只用白描的手法将父子之间的深情,自然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

  【学情分析】本文作者马德是北方人,受地域、年龄及认知水平所限,本地学生理解本文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理解父亲的心情,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爱,同时也理解儿子前后心理变化。

  2、认字13个,写字8个,学习多音字“答”“应”。

  3、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合适”、“后悔”、“称赞”、“融化”、“适应”在课文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

  1、结合上下文理解“走街串巷”、“乐趣”、“享受”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流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谈过年。

  2、猜谜语。

  3、展示灯笼和冰灯,引出课题。

查看全文

《冰灯》教学设计(通用19篇)

《冰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哈尔滨的冰灯节就要开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提前去欣赏。(出示冰灯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的确,冰灯非常美丽。阳光下的冰灯晶莹如玉,月光下的冰灯万紫千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冰灯有关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冰灯(生齐读)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

  3、整体读文,巩固生字,读通句子。

  4、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高,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字音正误给与评价。)

  学生评价

  5、结合同学们的评价通读课文。(做到熟练朗读)

  二、 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1—4段,谈谈学习的收获。

  生班内交流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灯笼对孩子们的重要,及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的喜悦心情。

  (二)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但文章后面为什么说我后悔了呢?

  1、生默读课文5—10段,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班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用力”“太凉”“很暗”等词语体会父亲做冰灯不容易。

  指导感情朗读

  3、通过大家的朗读,我深深的感受到做冰灯不容易,但父亲仍然给我做,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查看全文

冰 灯 教学设计(通用7篇)

冰 灯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父亲给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父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哈尔滨的冰灯节就要开幕了,今天,我就和同学们提前去欣赏。(出示冰灯图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的确,冰灯非常美丽。阳光下的冰灯晶莹如玉,月光下的冰灯万紫千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与冰灯有关的文章。

  教师板书课题:冰灯(生齐读)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决生字。

  1、自读课文,标注段落,圈画生字。

  2、小组合作识字。

  3、整体读文,巩固生字,读通句子。

  4、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的同学声音要高,其他同学认真听,根据字音正误给与评价。)

  学生评价

  5、结合同学们的评价通读课文。(做到熟练朗读)

  二、 研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小组合作学习1—4段,谈谈学习的收获。

  生班内交流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灯笼对孩子们的重要,及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的喜悦心情。

  (二)父亲答应给我做灯笼我的心情非常高兴,但文章后面为什么说我后悔了呢?

  1、生默读课文5—10段,从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班内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用力”“太凉”“很暗”等词语体会父亲做冰灯不容易。

  指导感情朗读

  3、通过大家的朗读,我深深的感受到做冰灯不容易,但父亲仍然给我做,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查看全文

《冰灯》教学设计(精选17篇)

《冰灯》教学设计 篇1

  一、亲身体验,奠基情感基础。

  师:新年就要到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找一个同学到台上来摸一摸,然后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觉。

  1、拿出冰块,一学生到台上来摸一摸,说自己的感觉。(寒冷、刺骨)

  2、这么寒冷刺骨的冰块我们摸起来感觉很不舒服,但是却有一位父亲用寒冷的冰块为自己的孩子做了一盏冰灯。我们一起来学习《冰灯》这一课。(板书课题:冰灯)

  二、检查预习,了解文章。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2、出示生词:菱形  扭过来  棉袄  炕   爹

  走街串巷  习俗  适应  废玻璃  后悔  称赞  融化,学生自由读,检查读。

  3、通过预习课文,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组?(分段)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分为三大段1、父亲要为我做冰灯的原因2、做冰灯的过程3、冰灯留在我的心里)

  三、分块学习课文,自我领悟情感。

  1、自由读第一大段,说说父亲为什么要为我做冰灯?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学生自由汇报,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回答“孩子们过年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的习俗,那是过年最大的乐趣和享受”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走街串巷”和“习俗”等词语,并联系自己实际生活说说自己了解到的当地过年的习俗;当学生回答是因为羡慕大军的灯笼时,指导学生带着羡慕的语气读好第二自然段;学生汇报父亲没有钱买高级的玻璃灯时,借助课本上的插图体会家里的贫穷。)

查看全文

冰   灯 教学设计

冰       灯

教学要求:

1、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2、 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父亲为儿子做冰灯的故事,体会父亲对儿子的那份爱。理解父母的心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冰灯》

1.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启发学生提出疑问,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三、自读课文

l.分组自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讨论交流。

2.检查学习情况

(1) 认识词语:走街串巷    习俗   菱形   合适  细碎  炕

透亮   打磨   爹   扭过来   废  棉袄   后悔  融化   撩起  

(2)理解词语:走街串巷   享受   菱形   细碎   透亮   打磨   

撩起   发酸  称赞   羡慕

(3)让学生交流记字方法和理解词语的方法。

 3.说说你读过课文以后的感想。

 四、讨论:

1、 看到父亲做冰灯,2、  “我”为什么“后悔”了?

3、 说一说“我”提着冰灯时的心情。

第二课时1、  复2、  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冰灯》这一课,你能说一说它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3、  理解课文小组学习:带着问题分组读课文,讨论。

1、“我”为什么要父亲做冰灯?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