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大小的教案

时间:2025-04-05

《比较大小》教案(通用13篇)

《比较大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小朋友应该逐步掌握数字的大小了,通过形象教学,以使儿童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

  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 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查看全文

《比较大小》教案(精选14篇)

《比较大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群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师:这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样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就应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此刻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先,我们能够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齐比,两件东西一齐比才能明白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师:两只熊啊,这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齐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此刻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此刻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师:两只熊十分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此刻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三只熊此刻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查看全文

比较大小小班教案(精选2篇)

比较大小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找出一样大的物品,并学习描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和蓝色的大小盆,大小圆形纸片若干。

  2、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

  3、一些大衣服和小衣服。

  4、一些碗。

  5、一些大果和小果。

  6、用纸箱自制的游戏箱一个,游戏箱有一个大皮球和两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比较“大”“小”“一样大”

  1、教师出示大盆、小盆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区分出他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红色的盆大,蓝色的盆小。

  2、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请一个幼儿任意取出一个盆,请另一个幼儿取出同它一样大的盆。反复再请一些幼儿上来取盆子。

  二、操作活动

  (一)、出示大熊和小熊图片,让幼儿说出那个大,那个小。

  1、教师拿出衣服请个别幼儿找出大衣服给大熊穿上,找出小衣服给小熊穿。

  2、教师拿出果请个别幼儿把大果送给大熊,小果送给小熊。

  3、教师出示一些碗,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出一样大的碗。

  (二)集体操作练习

  听指令取图形。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纸片若干,并发出指令,请幼儿拿大圆形、小圆形或一样大的圆形,幼儿马上从桌上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举起来。教师的指令可以多样化,,如教师用大和小描述各种实物,可以说“大西瓜”“小苹果”,幼儿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

查看全文

《比较大小》小班教案(通用9篇)

《比较大小》小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2、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找出一样大的物品,并学习描述其特征。

  活动准备

  1、红色和蓝色的大小盆,大小圆形纸片若干。

  2、大熊和小熊图片各一张。

  3、一些大衣服和小衣服。

  4、一些碗。

  5、一些大果和小果。

  6、用纸箱自制的游戏箱一个,游戏箱有一个大皮球和两个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比较“大”“小”“一样大”

  1、教师出示大盆、小盆各一个,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区分出他们的大小,并能说出:红色的盆大,蓝色的盆小。

  2、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盆若干,请一个幼儿任意取出一个盆,请另一个幼儿取出同它一样大的盆。反复再请一些幼儿上来取盆子。

  二、操作活动

  (一)、出示大熊和小熊图片,让幼儿说出那个大,那个小。

  1、教师拿出衣服请个别幼儿找出大衣服给大熊穿上,找出小衣服给小熊穿。

  2、教师拿出果请个别幼儿把大果送给大熊,小果送给小熊。

  3、教师出示一些碗,请个别幼儿上来找出一样大的碗。

  (二)集体操作练习

  听指令取图形。教师出示两种大小不同的图形纸片若干,并发出指令,请幼儿拿大圆形、小圆形或一样大的圆形,幼儿马上从桌上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举起来。教师的指令可以多样化,,如教师用大和小描述各种实物,可以说“大西瓜”“小苹果”,幼儿拿出相应的圆形纸片。

查看全文

幼儿认知活动《比较大小》(通用8篇)

幼儿认知活动《比较大小》 篇1

  【活动目标】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以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图像(各一),、大小篮子、水果:桔子、苹果、(各二)大小皮球、大小衣服、大小帽子、大小鞋子、大小书本、大小杯子、大小 ,儿歌《分果果》 。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利用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人物形象,引起幼儿学习兴趣哼唱主题歌,引导幼儿回忆动画片中人物: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你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动画片的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感知物体的大小

  出示人物图片,从人物身上的简单特征初步感知大小

  ⑴我们请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来做客

  ⑵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他们长得一样吗?

  ⑶你是从哪里看出他们长得不一样?

  2、找两个小朋友比较大小,然后比一比手,比衣服 。

  3、让幼儿想一想,在生活中找大小

  4、观察比较教师准备的礼物,并区分大小。

  5、在室内 寻找物体的大小

  ⑴拿物体来边作边问答    ⑵鼓励幼儿说出它的名字

  6 、玩“拣皮球”游戏

  ①幼儿围在皮球周围念儿歌。“小小皮球真调皮,一眨眼儿跑掉了。”念完儿歌后,教师把大小

  皮球向四周滚出去,幼儿分散捡皮球,捡到皮球后说,“我捡到一个大(或小)皮球。”

  三、结束活动:

  带幼儿到户外寻找大小。

幼儿认知活动《比较大小》 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目测方法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查看全文

《分数大小的比较》(精选13篇)

《分数大小的比较》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6页《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目标:

  1、巩固对通分的意义及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会应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应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具准备:

  卡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设疑提问

  1、出示卡片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分数,你能把它分类吗?并说出分类依据?

  生:同分母:             

  师:如果让你比较它们的大小,你会比较哪一类?怎么比?

  生: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分数就大;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那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如何比它们的大小呢?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分数的整理,建立一定的分数知识体系,通过分类比较,对新知识产生了强烈的欲望,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把新知与旧知相联系,为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埋下了伏笔,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独立尝试比一比:

  师:同学们从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中任选一个比一比它们的大小。2、交流:

  生1:○通分 =    = 因为>  所以>

  师:通过通分把分母变得相同了,这样容易比较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