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应用教案

时间:2025-04-05

《比的应用》教案(通用15篇)

《比的应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能力目标:使学生灵活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分析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60公顷的大豆和40公顷玉米。大豆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各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多少?

  60÷100=3/5

  40÷100=2/5

  这里的3/5和2/5是什么意思?

  2、60:40=3:2

  你发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把一些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2、教学例题2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1) 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说说:要分配什么?3:2是什么意思?

  (2) 探究问题解决的方法

  (3) 交流

  (4) 用分数怎么解答?

  总面积平均分成的份数:3+2=5

  播种大豆的面积:100×3/5=60(公顷)

  播种玉米的面积:100×2/5=40(公顷)

  (5) 用归一方法怎么解答?

  3、归纳小结: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怎样解答?

  4、学习例题3

  (1) 小组尝试解答检验

  (2) 全班交流、反馈

  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查看全文

《比的应用》教案(精选12篇)

《比的应用》教案 篇1

  学材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3+5=8

  1203/8=45(个)1205/8=75(个)

  2+3=5

  2502/5=1002503/5=150或250-100=150

  4+5=9

  364/9=16365/9=20或36-16=20

  1+5000=5001

  0.51/5001=0.55001=2500.5(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查看全文

《比的应用》教案(精选18篇)

《比的应用》教案 篇1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查看全文

《比的应用》教案(精选20篇)

《比的应用》教案 篇1

  比的应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创设情境:

  1、 出示课本主题图: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2、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 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 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 小班

  3个 2个

  6个 4个

  30个 20个

  …… ……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 小组合作。

  (2) 交流、展示。

  (3) 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 小班

  30个 20个

  30个 20个

  …… ……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查看全文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集合(通用4篇)

比的应用教案范文集合 篇1

  学情分析:

  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按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量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各部分量之间应该按怎样的比例来分配。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将比转化成分数、份数,指导学生试算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作调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题目:“比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小调查员:前几天,我已经请同学们去作了课外调查,看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比的知识。下面,请汇报一下你调查到的信息。

  3、小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今天,我们就随一位小朋友:小明一起去看看,比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来了一位客人。刚巧爸爸妈妈有事出去了。于是小明就做起了小主人,亲自招待这位王叔叔。

  师:请客人坐下后,一般要干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亲手配制一杯又香又浓的奶茶,招待王叔叔。

  (1)奶茶中,奶和茶的比是2:9。看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查看全文

比的应用说课稿比的认识说课稿(通用4篇)

比的应用说课稿比的认识说课稿 篇1

  一、分析教材、明确目标

  《比的应用》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的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分数与比的联系,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生产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今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数学课程标准》、四个关注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牐1、知识方面: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牐2、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归纳、总结、概括的能力。

  牐3、情感方面: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灵活思维品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我,欣赏他人。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新时代的课堂,是信息技术的课堂,本课我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予辅助教学。

  二、教中孕法、学中得法

  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教学中要因势利导,采用合理的教法,教给学法,掌握学法,学会用法。因此本课的教学法我总体归纳为两点:

  1、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形成氛围

  牐牎妒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要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本课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教材中例2所讲事例较枯燥乏味,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有一定难度。为了创设好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本课设计从学生感兴趣的孙悟空、猪八戒的故事引入教学。根据劳动付出比为5:3,总收入为160元,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得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这样,在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学生既懂得用已掌握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又发现了新的解题方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参与探索的乐趣。而在拓展延伸时,诱导学生迁移运用探索发现的新方法来解决新问题,并分析用新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路。从而也就解决了课本例3的问题。这整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方法——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在这样的探索学习中,使每位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每位学生都体验着探索成功的喜悦。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