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思维的灵活性,经历发现、总结规律的过程,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说说你对比的理解?怎样求比值?

  2、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二、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1、先求比值,在观察这几个比有什么关系?

  3:4 =  6:8=  12:16=

  得出:3:4=6:8=12:16

  2、每两个比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规律性的变化?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大小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3、揭示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即时互动,教师说一个比,生说一个和它比值一样的比。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理解“化简比的”含义,利用商不变性质,我们可以进行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分数约分成最简分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即化简比。以4:6为例,教师要说明符合最简单的整数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后项必须是整数,二是这两个整数必须是互质数,也就是这两个整数只有公约数1。

  2、判断:下面哪些比是最简比

  6:9         2:9         4:22     7:13

查看全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16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查看全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查看全文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研究探时的意识,追求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仪—台。
2.每小组《验证表》一张。

验证表举例结论

3.比,除法,分数关系表:

比前项相当于后项相当于比值相当于除法 分数

4.卡片若干张。

(1)商不变的规律;(2)分数的基本性质;

(3)比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教课标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0—71页。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流程:创没情境——验证猜想——展示交流——意义构建——巩固拓展。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评价、组际交流评价。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中“0除外”的道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验证表,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目标:

(1)复习旧知,为学生发现问题、产生猜想奠定基础。

(2)启发学生大胆猜测,提出自己的假设。

过程:

(1)复习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通过填写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表,让学生发现比、除法、分数有很多相似之处?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联想:在除法中有商不变的规律,在分数中有分数的基本性质,那么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

提出猜想:

(1)学生讨论比有没有类似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比和分数、除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个比就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看成一个分数,就可以遵循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最后得出比的基本性质。

查看全文

【苏教版六上】《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70~71例3、例4和练一练,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体温: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查看全文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71页的例3、例4以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十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
(二)使学生在经历和探索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做好新课铺垫
1、提问:①什么叫做比?
②除法、分数、比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被除数÷除数==前项:后项
2、观察下面的每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组:12÷4=3
(12×3)÷(4×3)=3 商不变
(12÷2)÷(4÷2)=3
第二组:=3
==3 分数值不变
==3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根据交流情况适时板书
被除数÷除数==前项:后项
商不变性质 分数基本性质
[评析: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基本性质,在新课之前,让学生回忆旧知,使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使学生很清楚地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新课,概括比的基本性质。
1、再观察一组题目
例3:下面是小冬在实验里测量几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记录表。
填写下表,并把比值相等的比填入等式。
质量/g 体积/cm3 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第一瓶 4 5
第二瓶 16 20
第三瓶 50 50
第四瓶 40 50
( ):( )=( ):( )=( ):( ) }比值不变
1、学生独立填写后。
2、提问:观察上面的等式,联系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想一想,比会有什么性质?
学生观察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