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小教案

时间:2025-04-05

《比大小》教案(精选12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也就是(9.96)>(9.90)>(9.87)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5>9.90。

  生2: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3>9.00。

  生3: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学生投影展示:9.96>9.905>9.90。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

  生4: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查看全文

《比大小》教案(精选14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厨房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碗、苹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别比较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的轻重,初步体会物体有大小和轻重。知道大小、轻重也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推理,自己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 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并随机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根据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及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

  1.看一看。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查看全文

比大小教案(精选17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 >号和“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比大小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第21页第5~ 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查看全文

《比大小》教案(通用17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

  环境布置: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 有几个皮球呢?(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哪个大呢?哪个小呢?(学说大球、小球)

  2、 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一起学一学)

  3、 游戏大与小。师:大球。幼:边说边做动作。(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 比大小

  (1) 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谁的小?

  (2) 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亲子同乐)

  (3) 幼儿自由交流。

  (4) 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你是和谁比的?比了什么?谁的大呢?谁的小呢/

  (5) 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

  师:“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

  跺脚的方法同上。

  5、 找大与小

  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

  三、游戏。

  1、《吹泡泡》。(亲子同乐)

查看全文

《比大小》教案(精选16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符号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符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感受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全班交流评价的乐趣。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掌握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习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活动:齐读1,2,3,4,5,再把5个数字写给同桌的小伙伴看。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回家都复习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养成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哦。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昨天在动物园看见的小动物,那你们都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吗?

  生:老师,我没看见小猴,我最喜欢小猴了。

  师:咦?小猴去哪里了呢?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决定要把小猴子找出来。老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小猴子。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查看全文

《比大小》教案(精选14篇)

《比大小》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符号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符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感受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全班交流评价的乐趣。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掌握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习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活动:齐读1,2,3,4,5,再把5个数字写给同桌的小伙伴看。

  师:看样子小朋友们回家都复习了,这样很好,以后也要养成课后认真复习的好习惯哦。刚才小朋友们回忆了昨天在动物园看见的小动物,那你们都看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吗?

  生:老师,我没看见小猴,我最喜欢小猴了。

  师:咦?小猴去哪里了呢?老师也觉得很奇怪,决定要把小猴子找出来。老师找啊找,终于找到了小猴子。小朋友们想知道吗?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