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教案

时间:2025-04-05

表内除法教案(精选14篇)

表内除法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学生尝试练习

  (3)交流解答思路。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

查看全文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通用2篇)

数学教案-表内除法---第二种分法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并知道这种分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该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能正确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理解除法含义.学会操作第二种分法分的过程.

  3.使学生通过参与“分”的过程,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感悟到“普遍的联系”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是第二种分法”,能知道这种方法怎样用算式来表示;而且知道这种分法与第一种分法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种分法的含义.初步感悟到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实物演示,复习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对比做好准备)

  1.问:谁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说说,我们上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知识?

  2.实物演示

  (1)复习回顾P40、例1

  ①出示P40、例1(用板条贴在黑板上):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②请一个学生到黑板前来,一边分,一边说

  下面几个提问可以用投影片(或实物投影)显示.

  ③问:根据他刚才分的过程,谁能列出一个除法算式?(8÷4=2)

  ④问:算式中的每个数的名称各是什么?(算式中,8叫被除数,4叫除数,2叫商.)

  ⑤问:这个算式该怎么读?(读作:8除以4等于2.)

  ⑥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

  (2)复习回顾P40、例2

查看全文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设计(通用2篇)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解决问题》设计 篇1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 :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 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查看全文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设计(通用3篇)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设计 篇1

  第七课时    练习课(四)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教学目标 :

  1、 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 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

  一、 复习引入

  1、口算:

  24÷4      56÷7     32÷8    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 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 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 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 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 投影出示第7 题

  (1) 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

  (2) 学生尝试练习

  (3) 交流解答思路。

查看全文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整理和复习》设计(通用2篇)

二年数学下:《第四单元-表内除法 整理和复习》设计 篇1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

  一、 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 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查看全文

表内除法(精选12篇)

表内除法 篇1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13课时进行教学。

  除法的初步认识……………………………………6课时左右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课时左右

  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1、除法的初步认识

  (1)、平均分(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