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5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精选3篇)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篇1

  单元要点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数的世界(自然数和整数);2,5倍数的特征;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倍数;找质数合数;数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通过列举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2.理解质数合数和倍数因数的概念。

  3.理解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四)教学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五)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⒈ 的世界 2

  ⒉探索活动(一)2,5倍数的特征 2

  ⒊探索活动(二)3倍数的特征 2

  ⒋找因数 3

  ⒌找质数 3

  ⒍练习一 1

  ⒎数的奇偶性 2

《倍数与因数》教学设计 篇2

  一、填空(30分)

  1、像0,1,2,3,4,5,6,……这样的数是( )

  2、像-3,-2,-1,0,1,2,3,……这样的数是( )

  3、有一个算式7×8=56,那么可以说( )和( )是( )的因数,( )是( )和( )的倍数。

查看全文

北师大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数的奇偶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9册14页——15页《数的奇偶性》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
活动一:通过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数的奇偶性规律,会利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主要是让学生发现小船开始状态在南岸,“奇数次在北岸,偶数次在南岸”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活动二:主要是运用上面的奇偶规律探索数学计算中的奇偶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5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探索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总结规律的经验,思维比较活跃。他们能随时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有效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并能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方法,在运用中积累经验。学生是伴随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他们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倾听,敏锐地捕捉有用的信息,并能与同学有效的合作。他们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极强,渴望发现规律。在几年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强,准确的表达、恰当的评价、严肃认真的态度都很突出。估计学生可以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本课的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计算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多个数学活动,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通过经历:列式计算——初步得出结论——举例验证——得出结论。探索奇数,偶数相加减的规律。提高推理能力。

查看全文

说数教学设计(精选2篇)

说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

  1.把握科学小品的准确性、生动性特征,体会科学小品的文章美。

  2.从文章的描述中感悟数字美、数学美。

  3.拓展研究,认识科学美和科学精神之美,培养课外阅读科学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基本信息,并完成课后习题一:

  课文是以什么线索来展开说明的?请你根据作者的思路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数字情结的民族。有人统计,一部《唐诗三百首》,嵌入数字的诗就有一百三十首之多。历代诗人以数字入诗更是随处可见,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不胜数。清代文人纪晓岚更是别出心裁,他有一首咏雪的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飞入芦花皆不见”,将数字运用得出神入化,堪称数字妙用的典范。

  数字的背后,更有着丰富的知识和含义。它是记录人生的足迹。比如我们七岁背起书包进了学校的大门,十八岁庄严地宣誓成人。孔子还说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这里的数字,成了人生中一道道里程碑,记录了我们的成长。

  普普通通的数字原来拥有这样多的寓意,是这么的有趣。那么数究竟是怎么来的?数又是如何发展的?数还有什么新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准确严谨、情致盎然的科学小品文——《说数》。(在黑板上书写课题)

查看全文

认识整万数 教学设计(通用2篇)

认识整万数 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这些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认识整万数,初步了解我国的数位分级,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整万数。

  2、让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事物数量的多少,增强数感,感受整万数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培养学习整万数的兴趣和认识整万数的自信心,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应用能力。

  3、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万级各记数单位的意义,能读、写整万数。

  教学难点:了解整万数的含义,感受大数目的价值。

  教学准备:

  计数器、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出示:常州图片。

  上课之前呀,王老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是的,常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数据,它也向我们介绍了常熟的一些情况,我请一位小朋友来读一读。(相关人数、面积)

  二、学习新知

  1、出示1264,请大家看,关于这个数你知道什么?

  1在千位上,表示1个千;2在百位上,表示2个百;6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

  (1)出示计数器(写有个、十、百、千)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从右往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师拨2000,刚才我们说我校的学生大约有2000,这个2表示2个一千,那几个2000是10000呢?

  师:我们边拨边数好吗?

查看全文

负数教学设计(精选12篇)

负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进一步认识负数、用负数表示事物的过程。

  2、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有关数量。

  3、感受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正、负数来表达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数学竞赛,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

  1.师:同学们某班利用课余活动举办“兔博士”数学竞赛,我们去看看吧。谁来读一读。

  2.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把自己的观察发现先放在心里。)

  3.提出(1)的'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学生用正数、负数表示的结果。

  5.提出(2)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并填空。

  6.交流三个队的得分,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二、质量检查

  1、让学生了解一袋糖的标准质量和七袋糖抽样检测的结果,知道用正、负数和0表示每袋白糖和标准质量相比的要求,然后自己填表。

  2、交流填表的结果,重点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3、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练一练

  1、先让学生了解6名同学的体重并计算他们的平均体重。再自己完成(2)题,最后交流。

  2、让学生利用小组同学的身高进行练习。

  教学后记:

  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体验正负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讨论“±5g”表示的意义,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用数学表示和交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

负数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内容:

  负数的意义。(课本123—125也得例1、例2)

查看全文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认识整千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认识整千数”。

  教学目标:

  1、在数整千数的过程中,体验数的发展;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直观地感受“10个一千是一万”的含义。

  2、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会读、写整千数和一万。

  3、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4、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学生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口算整千数,加减整千数。

  教学难点:体验万以内数的实际含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光盘、练习纸、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趣引新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吗?那你能估计出我们荣炳中心校一共有多少位学生吗?(出示我校早操图)我们学校大约有一千位小学生呢。

  2、出示万人体育馆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个体育馆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你能试着估计一下这个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吗?

  3、大约能坐一万人呢!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大,一万怎么写吗?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整千数的认识”。(板书:认识整千数)

  二、师生合作,获得新知

  (一)感受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

  1、(出示挂图)小朋友,你知道上面每幅图中的小正方体各有多少个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数数操作过程:先出示一个,然后出示十个、一百个、一千个,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多少。

查看全文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