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教案怎么写

时间:2025-04-05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精选6篇)

三年级人教版语文备课教案 篇1

  一、教学过程:

  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

  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在课外书籍中队山雀有哪些了解?

  二、整体感知

  1、在普里什文笔下的山雀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2、自己读一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3、读完了课文,山雀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可爱)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山雀是什么样儿的?(出示句子)长相可爱,干活起劲的山雀大家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山雀图片)看到山雀的外形,你马上想到了一个什么词?(漂亮、胖乎乎、机灵……)看到了山雀漂亮的样子,我们再来读课题感觉会更好。(齐读课题)

  2、小山雀外形可爱,一举一动都是那么的可爱。你看,因为被人堵在了漆黑的树洞里,刚刚干活还干得起劲儿呢。(出示句子:树洞里的山雀一动也不动……)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3、是啊,跟刚才截然不同,装得可真像,短短的几秒,判若两人。刚刚神气活现,吃得起劲儿,现在呢?(标示重点词语)谁再来读一读?这小家伙瞬间判若两人,真是聪明得———可爱!(齐读句子)

  4、小山雀的身子一动不动,心里确实波澜起伏,它在想……?(a,他不会把我抓住吃了吧。b,他想要干什么?c,上帝保佑,可别抓住我呀!)是呀,对于小山雀来说,人是怎样的庞然大物呀,被人堵在了树洞了,是多么可怕的折磨呀!这个时候,可真是……,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吧。(提心吊胆,七上八下……)

查看全文

一年级语文组《菜园里》集体备课教案(通用12篇)

一年级语文组《菜园里》集体备课教案 篇1

  主备人:李

  时间:20xx年12月

  主题:《菜园里》备课

  参加人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成员

  教材分析:

  本课有九个词语和一首儿歌,词语是菜园里各种蔬菜的名称,儿歌描述了一些蔬菜的特点。本课的儿歌语言生动形象,琅琅上口,非常适合朗读训练。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一种笔画——“卧钩”和一种偏旁——“风字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

  重点:

  会认字、会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体会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辛勤劳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突破:

  让学生认识蔬菜名称的汉字,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插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名称;通过儿歌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蔬菜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菜园里的“风光”与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之间关系是难点,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动脑、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让学生观看课件、看实物、摸实物等,用多种感官认识。

  模式方法:谈话导入——自主识字——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作业设计:

  上网查阅认识蔬菜及特点,或到菜市场认识蔬菜,了解特点,最后办蔬菜手抄报,进行展览。

  进度安排:两课时

  教师讨论要点:

  1、让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插图认识蔬菜,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2、利用课件展示各种蔬菜的特点,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记忆蔬菜的特点。

查看全文

四年级下册《题西林壁》备课教案鄂教版(通用15篇)

四年级下册《题西林壁》备课教案鄂教版 篇1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会默写古诗。

  2、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生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思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 集体背诵《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关于庐山的诗《题西林壁》(板书)。让我们随着诗人苏轼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

  二、 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谁能把课前预习到的有关诗人的情况向大家介绍一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是写下的五首游记之一。

  2、 交流对题目《题西林壁》的认识。

  题:书写。

  西林:在江西庐山后。

  壁:墙壁。

  教师简介题壁诗形成的原因。

  三、 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1、 教师泛读。

  2、 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思考。

  3、 指名读诗,正音。

  4、 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读不懂?教师相机进行一下指导

  (1) 在学生感知庐山之美时,教师可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看到的不同图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词汇来表示“远近高低”所见的不同形态,并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

查看全文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备课教案(精选13篇)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备课教案 篇1

  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文内容重点

  1、《唐雎不辱使命》,选自              。这本书是由         (年代)         人名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        篇。

  2、全文主要使用了          (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向我们描述了一位               、

  的唐雎(用两个词语来回答)。

  3.用原文回答。

  (1)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2)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3)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查看全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备课教案新人教版(精选13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备课教案新人教版 篇1

  【目标择定】

  1.准确掌握基础知识,能体会文中内涵深刻语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情感。

  2.赏析人物的细节描写,体察任公先生的性格、气质以及他的爱国情怀。

  3.了解梁启超事迹,全面感知他的人格魅力,汲取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择定理由】

  本文作为写人叙事单元的自读课文,应梳理基础知识,故设目标1,;本文情节简单,人物个性突出,学习的重心应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塑造人物的方法上,同时,梁任公作为改革派,人尽皆知,但学术上的贡献人们知之甚少,所以,应全面感知人物的人格魅力,故设目标2、3。

  第一部分【探究一径】

  【主问题】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梁任公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1.作者是怎样描写梁启超先生的开场白的?他对此作何评价?

  2.为什么梁启超的一次讲演给作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使之常常想起,并笔而记之?

  3.文中提到梁任公先生演讲时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4.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作了精彩生动的描写,结合时代背景,你觉得梁启超先生具有怎样的性格?

  【再问再新】

  【助学资料】

  1.戊戌变法相关知识——

  2.《鸟》(梁实秋)——

  第二部分  必修①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对应检测

  一、语言积累及应用

  a.稳健(jiàn)    踱步(duó)     顿时(dùn)     恪守不渝(kè)

查看全文

四年级英语备课教案(通用3篇)

四年级英语备课教案 篇1

  一、教学内容

  本课围绕方位展开话题,重点学习四个介词:up,down,near,a,让学生能够用英语表达事物的方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词汇:hill,house,station,train,up,down,near. 2)、运用方位介词up,down,near,a.

  2、能力目标:

  1)、能听懂老师发出的指令,迅速做出反应。

  2)、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完成新词的学习与训练。

  3)、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三、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词汇hill,house,station,train,up,down,near.

  教学难点

  活运用方位介词up,down,near,a。

  四、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比较有兴趣,喜欢模仿和游戏。对英语的学习积累了一些能力和方法,在三年级已经掌握了少量的介词,如:on,in,under等。并且在第一单元中接触了简单的问路和指路的句型。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图片、单词卡、贴贴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Warm up:Sing a song.—left foot, right foot, left foot, right…以此把学生带入今天的课堂。这样学生就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英语氛围,当歌声落下,我热情地和学生打招呼,与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谈。出示课件和简笔画,用Excuse me. Where is…?进行看图问答,复习问路和指路使用的语言。请全班同学为踊跃举手的同学鼓掌,肯定他们的努力,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查看全文
目录